heitiedan201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eitiedan2012

博文

话说学雷锋

已有 2963 次阅读 2012-3-4 19:23 |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雷锋

Normal 0 7.8 磅 0 2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CN X-NONE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 /* Style Definitions */ table.MsoNormalTable {mso-style-name:普通表格; mso-tstyle-rowband-size:0; mso-tstyle-colband-size:0; mso-style-noshow:yes; mso-style-priority:99; mso-style-qformat:yes; mso-style-parent:""; mso-padding-alt:0cm 5.4pt 0cm 5.4pt; mso-para-margin:0cm; mso-para-margin-bottom:.0001pt; mso-pagination:widow-orphan; font-size:10.5pt; mso-bidi-font-size:11.0pt; font-family:"Calibri","sans-serif"; mso-ascii-font-family:Calibri; mso-ascii-theme-font:minor-latin; mso-fareast-font-family:宋体; mso-fareast-theme-font:minor-fareast; mso-hansi-font-family:Calibri; mso-hansi-theme-font:minor-latin; mso-bid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mso-bidi-theme-font:minor-bidi; mso-font-kerning:1.0pt;}

雷锋是1962年殉职的,1963年号召学雷锋。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人,学雷锋的确是一段很需要思考的历史。

雷锋是一个好人,这一点毋庸置疑。也许有人会说,雷锋做了那么多好事,干吗都写在日记里,不就是为了让别人知道吗?做好事不是应该默默无闻吗?所以,雷锋做了好事再记在日记里,这里似乎总有点说不清道不明的。

客观地说,雷锋记日记大概主要不是让别人看的。至少他把他做过的事记下来,这也是一段历史的记录,我以为,对这一点,无可厚非。雷锋是朴实的,又是时尚的,他是一个真实生活过的人。学雷锋,本身是件好事,把一个好人,做过的好事,做好事的动机和想法告诉大家,这也很正常。从这个意义上看,学雷锋从总体上是应该值得肯定的。

当然,任何活动或者运动都会存在问题,特别是,如果把学雷锋弄成一场运动,甚至是政治运动,那绝对会出一些问题。最突出的问题,就是适应政治运动的需要,片面强调或者突出某些方面。比如,在那个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学雷锋就要强调雷锋坚定的无产阶级立场,对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如果从雷锋生活过的年代,以及他在新中国成长的经历来看,这些想法和观念在雷锋身上存在也很正常。但是如果为了政治运动的需要,把这些方面的因素片面夸大,那就有问题了。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在学雷锋过程中,片面强调形式主义。雷锋做过的好事,我们一定要照原样再做下来,似乎这就是学雷锋。捡了钱要交出去,捡不着钱,跟家长要个角儿八七的也得交出去;见着老太太就一定要扶老太太过马路等,都成了小学生作文中最常见的内容。不可否认,那个时候,我们对于雷锋的内心实际上没有更深的挖掘,我们其实在很多方面并不理解雷锋。形式主义的结果,就是虚假。很多人在这种所谓学习的运动中不得不弄虚作假,这是绝对与学雷锋的精神背道而驰的。但是在当时那样的环境里,这种虚假的事情几乎不可避免。

对学雷锋活动最严重的打击就是文革。文革把“以阶级斗争为纲”挑到了顶点。雷锋做好事时,从来没有问过接受帮助的人是什么出身,什么成份。如果用“阶级斗争为纲”的标准来衡量,没准能得出雷锋阶级觉悟不高的结论来。你去帮助老太太,你知道老太太他们家是什么成份?要是她是地主家的老太太呢?要是她是资本家的小老婆呢?你要是帮助了她,不是就等于帮助了阶级敌人了吗?这就是文革的逻辑。所以在文革中,虽然没有否定雷锋,但是学雷锋活动基本就被彻底破坏了。人们不敢帮助陌生人,你知道他是什么人?如果帮助了成份高的人,那就是你的阶级立场有问题了。于是,最保险的做法就是遇以什么事都躲远点,什么人也不去招惹,省得给自己惹麻烦。文革号称是一场“革命”,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么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 这段语录在文革之初广为引用,在这样的环境里,谁还能去做充满温情的好事?谁还敢去冒着风险去帮助别人?不要说陌生人,就是熟识的人,也不敢轻易去帮助,特别是在文革中遭了难的人,人们恨不得避之不及,哪还敢上前去帮一把。

文革期间,人们之间的关系都是相互戒备的。即使是一个战斗队的战友,除非关系特别铁的那种,如果一个人说错话,就有可能被揪出来,轻则检查,重则挨斗。在这样的情况下,哪有温情的相互帮助存在的空间?时间一长,习惯成自然,文革前的学雷锋活动在文革后期虽然也有恢复,但那种形式主义的因素更突出了。在文革结束后,人们之间的冷漠并没有消散。而且戾气十足,街上行人,如果稍微碰了一下,立刻就会吵起来,继而破口大骂,再下来就挥动拳头了。然后一大圈人站着围观。任何商业服务行业里的售货员和服务员态度极差,人们上街买东西,必须永远保持好脾气,否则每次都可能惹事一肚子气。

在这样的环境下,不要说深入地开展学雷锋的活动,就是要恢复到文革前那种学雷锋的状态,都是不可能的。再往后,市场经济条件下,很多人都陷入拜金主义的泥淖,还想指望整个社会都那么纯朴地去帮助别人,简直太难了。可能也正是因为如此,有些人对于学雷锋总有一种嘲笑和讥讽的冷笑。

写到这儿的时候,收音机里的“给力17点”正在播放孩子们唱的《学习雷锋好榜样》,只是那种电子琴的伴奏,还是有点像那种冷笑。因为这种音乐的氛围与50年前的歌词根本无法兼容。

今天,要想恢复学雷锋的纯真本质,恐怕是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我们没有必要对学雷锋丧失信心,也没有必要把学雷锋的活动片面夸大。这个活动是漫长的,说是任重道远也一点不过分。雷锋精神有其不变的本质,也有与时俱进的外在表现。这恐怕需要我们很长的时间去体会它。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78176-543986.html

上一篇:当年在研究生阶段的非专业课程的学习
下一篇:什么叫韩语?
收藏 IP: 1.203.69.*| 热度|

2 吕新华 曹小晶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16: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