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学园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余孟孟的博客 关注生命成长,传播人间知识,启迪教育智慧。

博文

优秀培训师的修炼

已有 2944 次阅读 2011-7-8 11:59 |个人分类:《教师教育》课堂|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教育, 讲师, 培训师

余孟子

1. 必须热爱此事业,有极强的意愿

培训师是很累的工作,因为说话是最消耗体力和精力的,如果要在全国各地讲,又会面临旅途的劳累。关键在讲课时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比如自己的恐惧和突发的事件,这很容易让自己破碎,如果没有热爱和意愿,很难坚持下去。

2011年四月份,我受邀去山东德州讲课,去一天讲两场。上午场在一所小学的多功能厅,老师和家长基本都坐满了,这样讲起来也比较有感觉。可是,下午场在一家宾馆,由于主办公司邀约家长不到位,我一入场发现:可容纳一百多人的大场只零星的坐着不到十个人。当时我心里一揪,怎么讲,而且投影仪效果很差,今天不是要出丑吗。主办公司的老总这时也不好意思进来,只在门口徘徊。主持人介绍之后,我就硬着头皮上场了,因为人少,我便站在离他们很近的地方开讲,可是,突然发现他们都不敢看我,因为太近了,目光相撞彼此都不太好意思。我便往后退了很多。幸亏当场还有一个上四年级的小女孩,我跟她的互动稍稍提升了一点当时的氛围。一个半小时的课不到一小时我便将完了。离开时,主办公司老总跟我说:“下午比上午讲的好”。不知是安慰我,还是自我安慰。这样的冷场我遭遇的不多,也许是我的讲课数量还差的太远,但我做好了冷场的准备,甚至被砸场的准备,不是自己不够自信,而是你无法保证所有人都喜欢你的讲课。但是只要深爱着这份事业,我相信,每一次出丑和破碎,都是成长,都是进步,都向优秀培训师迈进了一步。

2.必须对自己的课程有坚定的信念

做培训师是很神圣的,不仅是一个人谋生的手段和事业,更是一种使命。他的使命是唤醒、激发、引爆听众的生命能量,从而与培训师的正确、先进的观念相链接。要达到这种状态,培训师首先要对自己的课程深信不疑,相信通过自己的讲授对听众会有用、有帮助、有价值。当这种信念坚定到信仰的程度,他站在讲台上就会生发出无限的底气。如果培训师对自己的课程认同不够、信念不够,他就会怀疑,怀疑课程对听众是否有用,怀疑听众是否感兴趣。如此,讲师的底气就成问题,会越讲越没劲,一旦遭遇误解便会整体崩溃。

3. 必须对听众有帮助

培训师讲课不是为了表现自己,不是为了讲好、讲全、讲的精彩,只为对听众有帮助,引发听众的感受、思考和行动。也就是说你的关注点是在听众的身上而非自己,要时刻关注听众的感觉和反应,从而调整自己的语言、方式和行动。这样你就会带着帮助之心和关爱之心,进入听众的世界,丝毫不会讲废话,只讲对人有帮助的话。如此,自己也不会紧张和恐惧,不再担心自己的表现如何,因为自己是来帮助人的,被帮助者都不紧张,那帮助者何惧之有?

4. 必须讲真实的、自己有感觉的事例

培训师讲课不是大学教授的理论演绎课,而是要让听众有感觉、有用,那最好的方式就是举例,用鲜活的、生动的案例来引发听众。那么,讲谁的案例、谁的故事?是那些有道理的书上的经典故事吗?不是,是要讲最有杀伤力的。什么最有杀伤力?就是培训师自己真实的感受和体验。听众永远都喜欢听真话,而非套话。有时,讲课就是讲故事,讲自己的故事,你能通过故事进入到听众的心里,了解他们的需求,唤醒他们,帮助他们。

别人的故事和案例可以讲,但培训师在讲的时候往往没什么感觉,没感觉就没有情绪的调动,那听众自然就更没什么感觉了。要讲一个案例,培训师首先要做的就是让自己对这个案例有感觉,有真实的感觉。如果有条件就自己先去体验这个故事和案例。

5. 必须和听众实现互动和共振

培训师不是和听众有距离的表演者,而是和听众在一起的参与者和引导者。培训师的目的是改变听众的现状,或观念、或情绪、或行动。命令对于听众是被动的,领导人都不用这一套了;说教是苍白的,公立学校的老师都不用了;因为命令和说教,对于人的改变的力量是表面的和微小的。真正的改变是发自内心的,是心服口服的。要做到这一点,最好的方式是让他去体验、去经历,他体验了、经历了,就会有感觉。所以,培训师要时刻注意与听众的互动和共振,或眼神的、或问答的、或行为的。培训师只有和听众同频共振,听众才能真正体会到培训的核心。

6. 不二法门在于:重复和练习

在希伯来语中,“学习就是重复”。在犹太法典《塔木德》中有这样一句话:“念101遍肯定比100遍要好。”强调重复得价值。《塔木德》中还有这样一句话:“只要把一本书念100遍,你就有能力读懂世界上的任何一本书”。在中国把三国那么厚的一本书读100遍的人很少,据说有三个人,一位是作家巴金,把《古文观止》读了100遍;另一位是作家矛盾,把《红楼梦》读了100遍;第三位是大数学家苏步青,童年放牛的时候把邻居家一部残缺不全的《三国》读了100遍。在中国凡是把一本书读100遍的人,没有一个人不成大器。犹太人人人把一本书读了100遍,因而人人都成大器。读书如此,讲课亦如此。只要你把自己的授课内容深度重复100次(即够多的次数),你就能成为很好的培训师。

有人说自己想做培训师却又觉得自己不适合。其实,做培训师没有什么适合不适合之说,关键就在于练习,持续的练习,持续的讲。你讲的越多,你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和升华。就像卖油翁所说“无他,唯手熟尔!”对于培训师来说也是如此。

7.要做充分的准备和有效的总结

在台上的挥洒自如都源于大量的准备,课程内容必须熟烂于心,并时刻收集相关事例,随时生发,随时将自己的感悟记录下来用于课程内容的升级和完善。特别是在上台讲的前一天晚上,一定要把自己要讲的东西在头脑中过一遍,像放电影一样,形成画面感。

每次讲完,要把自己这次所讲进行总结,看看有哪些进步,还有哪些不足。要让听众和同事给你提意见,这样你才能不断加持,不断提高,不断进步。

8. 攻心为上:定其心——降伏其心——改变其心

对于教育,特别是家庭教育和幼儿教育,人们都或多或少有一些经验和知识,甚至还有一些自己的信念。所以,讲这样的课,对于听众,首先要定其心,用他关心的,又不知道答案的问题定住他,他会为自己关心的问题而留下来。

其次,让听众意识到自己不知道和不知道怎么做的事情。因此,前半小时,就要将课程的绝招(即亮点)亮出来。亮出绝招之后,再就每一个点细致生动的展示出来。不管哪一点触动到听众,他(她)都会因此而改变。

9. 必须增强动力,减少阻力

增强如下动力:

其一,食。即培训师自己的身体素质,有精力、有体力做讲师,保护好自己的嗓音。

其二,性。即培训师的生命活力,好的培训师一定是开朗的、活泼的、绽放的、而不是半死不活的。

其三,爱。即培训师对自己事业的爱和对听众的爱。爱的动力越大,自己的成就就越高。

减少的阻力如下:

其一,恐惧。只要把自己从众人中提出来就会有恐惧,恐惧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如何化解恐惧。好的培训师不是没有恐惧的人,而是懂得恐惧,却又勇敢的人。

其二,惰性。优秀的培训师是经过艰辛的磨砺练出来的,不想付出,不想练习,被惰性控制人是无法成为优秀的培训师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2121-462960.html

上一篇:生命之重生——欣赏《鹰之重生》有感
下一篇:从金庸武侠看教学的结果
收藏 IP: 222.90.228.*| 热度|

2 刘桂锋 吴吉良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4 01: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