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正治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s007 欢迎腾讯微博联系:寻正(xunzhengxz)

博文

全剽放优、何以慰颖?

已有 5978 次阅读 2011-5-4 08:47 |个人分类:伪劣科普打假|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抄袭, 剽窃, 方舟子, 硕士论文, 刘菊花

寻正

方舟子为了掩盖其妻子刘菊花论文全文剽窃的事实,居然创造了一个“墨菲定律,曰,“抄一篇文章是抄袭,抄多篇文章是写论文”。真正的墨菲定律是指什么呢?Anything can go wrong will go wrong,只要有可能错,就会错。事实上我们非要扯上墨菲定律,大概只能说,剽客能剽多少就会剽多少,最终全剽。而真正无心剽窃的人,偶有不适当,即使可称为剽窃,但仍然会花心思写出,而非剽出论文来。

方舟子与刘菊花不惜以拉人下水方式威胁中国社会科学院,在媒体上大造其谣,宣称中国的文科硕士非剽不可,更有帮闲装腔做势,宣称中国的硕士90%都会剽窃。这一切,让我们不禁对中国社会科学院大感不放心,难道这真是一个剽窃学府,而不是知识的集散创造地?方舟子与方舟子妻真能威胁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吗?带着这样的疑问,我决定系统地核查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毕业论文,系统地核查刘菊花的师兄妹们,看是否恰如方舟子之流所言,中国的硕士都是假的,还是只有刘菊花这个硕士是大骗子,需要中国社会科学院纠正之。

刘菊花的同门师兄妹中,我在中国优秀硕士论文数据库中查到四位:

1       中国电视民生新闻初探      张婧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6-05-01
2       中国青年报《读书缘》专版的特色         周玮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2-05-01
3       论地方电视台专业频道面临的困境与对策      谭颖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1-11-01
4       试论CCTV—国际频道电视新闻节目的内容与形式特征       牟汉杰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2-04-01


在这四个人中,首先最感人的是刘菊花的师兄谭颖。

有谁会在论文的鸣谢页写致歉文的?这就是谭颖。

本是一个对导师表达谢意的地方,初稿交上之时我却不得不用以致歉。做为一个受“终身学习”鼓舞的电视人,五年的工作中有四年的时间在申请硕士学位,一次次的奔波,一场场的考试,特别是最后做论文,这段时间是我最痛苦、收获也最大的一段。

但是由于习惯于埋头拉车,抬头看路的功能相对有些退化,在做论文过程中,实践的总结不难,却苦于不能升华为理论,参考过的论文不少,却因水平和能力有限未能融会贯通,对电视业目前的状况忧虑忡忡,却拿不出更具前瞻性的见解。一系列的遗憾贯穿整个做论文的过程中,再加上时间匆忙,学生又愚钝,整篇论文做得难尽人意。还请导师能耐下心来多多指正,我希望也相信自己通过半年的努力,能够上新个台阶。

谢谢!

谁读了这一段话都无法对刘菊花的全剽论文释怀。同样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硕士生,谭颖历尽辛苦,五年工作,四年花费在学位上,可能论文初稿还有许多折磨,以致于最终附上致歉文乞谅,要导师“耐心”一点。按刘菊花所言,她当年答辩过得最轻松,当然,“写”论文也最轻松,全抄别人的,连错误一起抄,不但过了答辩,还成了“优秀”。请问,中国社会科学院该如何向谭颖交待?

我抽查四人论文,基本上中规中矩,没有发现剽窃痕迹。方舟子之流泼向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污水与谣言不攻自破,为什么同门四人,就只有刘菊花要抄袭剽窃,而且抄袭剽窃之文还答辩最轻松,还获得了优秀?刘菊花究竟是什么背景?如果没有背景,她是如何摆平导师与答辩委员会的?

中国社会科学院要给世人答案的,不仅仅是如何处理刘菊花的全文剽窃案,而且需要交待为什么剽窃论文可以畅通无阻,但勤奋认真的学子论文却要被百般刁难?

在同门五硕士中,其他人论文大多有英文摘要以及鸣谢,刘菊花二者皆无。剽窃成文果然有气势,而其它论文则战战兢兢,对导师感恩不已。难怪陈力丹教授举报刘菊花后引起这位学生强烈反弹,可能当年就没把陈教授放在眼里吧?

中国社会科学院寻找到了刘菊花论文全剽案的政治解决办法了吗?咱们翘首以待。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60310-440161.html

上一篇:俄国的剽窃总统
下一篇:Doctors May Live the Longest of All Occupations
收藏 IP: 173.30.30.*| 热度|

13 刘庆丰 蔣勁松 肖传国 陈辉 孙根年 侯振宇 laokanke tuner zhucele DXY1234 zzjtcm xishanguanxue nm

发表评论 评论 (1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9 20: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