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子大全》《朝华午拾》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wei999 曾任红小兵,插队修地球,1991年去国离乡,不知行止。

博文

职业人中的“业余性”

已有 3160 次阅读 2011-3-2 10:49 |个人分类:镜子大全|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加速器, 科研投入, 激光脉冲, 电子束

职业人中的“业余性”。
作者: mirror (*)
日期: 03/01/2011 19:01:03

人们往往津津乐道一些 被大牛否定了的重大发现,而很少知道因为没有大牛的“审定”造成的种种失败。因为失败是一种人们、尤其是当事人很不愿意说的事情。其实学问往往就在这些失败里面。国人过去有个说法叫做“缴学费”,广义地讲,是个很有道理的思考。

康普顿散射是个有名的实验。它证明了(自由)电子在单色X射线照射后,散射出来的X射线波长会变长,损失了的能量被电子的反弹带走了。由此证明了X射线也具有粒子的特性,在1927年得了炸药奖。与此匹配的事件是德布罗意在1924年提出了粒子电子具有波动性说法。1927年电子衍射现象被证实,1929年德布罗意得了炸药奖。

闲话休提。“逆”康普顿散射是指电磁波被高能电子“撞击”后波长变短的事儿。因此就有人提议用激光脉冲与加速器中的电子束团“冲突”,获得短波长的X射线的方法。如果这个方法可以成功,就可以取代常规的电子撞击固体靶的X射线光源技术。“如果”的话。这个“逆”现象可以有。问题是用此方法能否得到理想的光源?花多少钱才能得到这样的理想光源?

明明是物理上不能成的事情,却以为是钱不够的问题,非要堆钱去作。镜某十分佩服这些人的勇气和胆量。今天学问里的“大腕”级人物不多了,结果就是什么样奇怪的课题也可以被投钱。甚至1千万美刀、1亿美刀都可以投入,有些是正在投和已经投。这些投入基本上没有、也不会有什么结果。这样的事情在历史上应该有不少。只是这些话题涉及到学术的“耻部”,人们不爱说。这类学术心态很有些与搞古董有些相似:都想要捡漏儿,因此要打眼。

光与高能电子的反应截面积很小。因此,增大积分截面积无非是增加电子和光子的数目或密度,增加反应的次数。加速器就好比是电池,有个能力的限制,不可能一次加速很多电子。1nC的电荷是个比较大的数量了,相当于有10e10个电子。激光被认为是比较容易得到光子强度的技术。虽说是容易,但是提高了强度,光的反射镜会承受不了。

由于激光的大出力容易得到,一个“邪恶”的想法就出现了:用共鸣腔可以“增加”、“储存”光的能量!!如果共鸣腔的Q值是3千的话,就意味着腔内的光能量增加3千倍。也就是说,使用共鸣腔以及通过“逆”康普顿散射,可以使短波长X射线的通量也可以增加3千倍。这样“美好”的提议“当然”会得到开发研究费的支持,而且还不止是一家。世界上有一家人在搞,第二个人就会以“有人在搞”的理由来申请经费。如果这个“有人”是美国人的话,那么连想都不要想,“跟进不会有错”是人们的“惯性”思考。到了这个份儿上,搞科研与玩股票已经差不多了。

一旦经费下来,现场干活的博士(后)们就惨了。可以被雇佣,但是根本得不到预期的结果事情还要作,相当地痛苦。

如今学术也被细分化了。搞加速器的人不精通光学、甚至不精通物理!用常识来理解共鸣腔,的确是可以“增加”、“储存”光的能量。但是那是指光子一个“模式”中的事情。共鸣腔的Q值增高就意味着只是突出一个特定的模式,而其它的模式都被抑制了。“媚人”的峰值光子数的确是按照N的平方增加,但伴随这这个事态,光子集团能量的半高宽则变窄,成了1/N。因此,总积分后的光子数N是不变的!!!也就是说,不需要用任何实验,就可以知道使用这种单纯的光学共鸣腔技术并不能提高“逆”康普顿散射的通量。

eV能级的光子与GeV能级电子冲突本身是否匹配?欣赏美女与野兽的匹配是否是人类“变态”的心理呢?

知道不能成事儿而要钱无疑是“欺骗”,不知道不能成事儿而付出努力无疑是“无知”。都说是不要与“民科”打交道。殊不知,职业人当中也有些“业余性”。玩“逆”康普顿散射无疑就是个“民科”的作为。当然,事情并不会是以“失败”结束。这么多钱投进去了,总会有些“成果”的。但是这些“成果”绝对不会是当初要作的X射线。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立委补记】上个世纪80年代日本吹得天花乱坠的第五代以自然语言理解为核心的人工智能计算机的项目就是这样一个忽悠国家亿万金银的劳民伤财的科学研究,是注定没有结果的项目。当时立委已经入了行,有第一线的直觉,就感觉到科学家忽悠起来比任何民科和百姓的总和还邪门。当然,巨额资金投下去,在总体目标全面崩溃情况下,总还有一些直接科学目标之外的结果出来,譬如培养了人才,与某些单科技术的发展。可是论投入产出,只有政府这个傻子才会做。这种热昏的科研大跃进的计划,总不时会冒出来,美国政府项目中也有见到,恰好是立委的专业,所以看得比较清楚。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417946.html

上一篇:说说“最硬人造金刚石”的说法
下一篇:“画人”与“画鬼”
收藏 IP: 12.94.77.*| 热度|

2 刘洋 武夷山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8 16: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