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过度信用消费者戒

已有 4842 次阅读 2008-10-5 16:14 |个人分类:民生问题小议(08A)

过度信用消费者戒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08105日发布

 

时下愈演愈烈的美国金融危机引发对于美国金融衍生工具的一系列弊端的质疑,同时也使得过度信用消费者蒙受巨大损失,相比之下,中国有节制的“量入为出”消费观受害较小,这两种消费观将再次引发人们对消费模式的重新思考。

 

一个国家没有信贷是不可想象的,在美国独立之初,邦联政府不能适应新生资产阶级共和国进一步发展和巩固的需求,它无力解决通货膨胀、偿还战债、征收赋税、保护民族工商业、抵御英国经济侵扰等重大经济问题,也难以摆脱英国和西班牙对美国边境安全的威胁。179019日华盛顿总统的财政部长汉密尔顿发表了《关于公共信贷的第一次报告》,以维护债券,改变公共信贷得不到偿还、信誉每况愈下的状况,强调美国必须拥有可信的信贷资金来发展工商业,而信贷的信誉取决于如何处理现有的债务,主张由国家来发行一笔公债,用以偿还旧债。222日,国会通过了汉密尔顿的报告。根据汉密尔顿的建议,17911213日合众国第一国家银行建立,它为期20年,公私合营,私人股份占4/5。第一国家银行的建立,有力地推动了商业和信贷活动。这是美国最早的国家银行活动和维护公共信贷机制。在那时,借到钱是极其重要的大事。

 

美国的危机往往是和一个繁荣期连在一起的,1865年后美国有一个长期的繁荣期,20年代的繁荣之后,出现1929-1933年大危机不是偶然的。刺激繁荣的一个重要因素是通过分期付款(贷款)的方法来刺激消费活跃市场。在广告的诱惑下,消费需求的最大难题是缺钱,而分期付款恰恰满足了缺钱的需求。有人在谈到当时消费心理是说:“汽车、真空吸尘器、盥洗室设备以及洗衣机都非常好,我不是所有都需要,重要的是我没钱购买这些东西。”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私人借债(分期付款、贷款)主要限于住房贷款,战后扩大到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汽车、电冰箱、收音机、洗衣机、钢琴、电唱机以至订婚戒指都可以按月分期付款。20年代,美国人购买的收音机的分期付款方式占费用的75%1927年用分期付款的方法出售的汽车和家具约占60%。有人统计,1925年有48.7亿零售商品是靠分期付款来进行的。在1926年度的销售额400亿中分期付款占1/6以上,市面最活跃时,赊购票据达60亿美元,1929年的分期付款购物总额达70亿美元。全国上下沉浸在分期付款消费中。有人形容,农场主赊购的拖拉机已经用坏但赊购的钱还没有付清,家具店主对年青的新郎说,“你负责打扮新娘,我们来布置家庭”,后来殡仪馆也登起广告:“死了人,我们来负责料理后事”。分期付款是和信用连在一起的,是以消费者能够提供债务偿还能力,赊购人及银行能够信任地继续提供信贷为前提。然而一旦出现信贷泡沫或者赊购消费泡沫,一旦其中的资金链和信任链发生断裂和危机,银行的不良资产泡沫必将引发信任和资金运转危机,企业和公司必将引发生产和销售信任危机,消费者也必将产生偿还贷款能力和继续消费的危机,这种由信贷泡沫引发的信贷危机,如果得不到有效遏制,金融危机向生产、销售的全面危机的蔓延将不可避免。1929-1933年大危机的爆发和蔓延与过度消费及过度信贷相关的道理是十分明显的。

 

立国之初的美国还是一个处于温饱边缘的发展中国家,那时的美国倡导节余是美德,美国早期先哲富兰克林关于节约的格言家喻户晓。当代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的美国,节余美德早已过时,超前消费成为时尚的消费方式,华尔街的摇钱梦是人们心目中的真正上帝,一切向钱看、一切为了钱,唯利是图是许多人的经营理念,今日有钱今日醉成为年轻人的生活方式,节俭美德被视为太土、太穷,过度贷款消费被视为时代前卫,过度消费泡沫,过度销售泡沫、金融泡沫被泡沫经济学包装再包装,在泡沫圈里越陷越深,慢慢走向深渊。如今猛回头,前面已是万丈深渊,过度消费人群已经走在严峻的十字路口。

 

我们已经持续二十来年步入经济发展的快车道,同时有些人也步入了超前消费、过度消费的盲车道,美国的金融危机向这些人敲响了警钟。我们的经济决策不能为那种鼓吹超期消费、过度消费的杂音所操弄,我们不要忘记一个还处在初级阶段的国家,实在太需要勤俭建国、勤俭持家、勤俭节约的节约型社会的建设方针了,这和改革开放、扩大出口和内需是并行不悖的。

 

附网上文章:

************************************************

美国《侨报》:金融危机印证中国传统价值

20081003 10:13:42  来源:中国新闻网

 

 

 

 

美国《侨报》102日发表社论文章说,此次金融风暴说明,过度超前消费的美国模式难以为继。在此次金融动荡中,美国华人遭受的直接损失较小,就是中国人抱持传统的“量入为出”观念,可以说,中国式谨慎理财作风再次显现价值。

文章摘录如下:

101日夜,几经周折的救市案终于在参院投票过关,可以料想,在接下来的众院投票中,这个法案也会通过——哪怕它是碗毒药,美国经济现在也需要饮鸩止渴。

救市案出台如此艰难,是因为已经触及美国人的信心底线:7000亿(按新版本,实质已达到8000亿)投下去美国经济能有起色吗?救市到底是救华尔街的金融巨头?还是救主街(Main Street)的平民百姓?还是如果华尔街的贪婪无度被纵容,民众还要付出多少代价?

金融危机发展到现在,风险已经从房屋市场,扩展到股票,扩展到保险业,乃至普通的储户和贷款人了。华尔街发明出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金融衍生工具,透过种种杠杆,金融机构似乎可以无限创造信用,玩所谓钱生钱的把戏。然而,这些手段或可促进投资回报率,却无助于真正的财富增长。除了华尔街高管的薪酬能够按照他们画的饼那样飞速增长,老百姓的收入并没有暴增。

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对此也有一个比喻,他在上周末天津举办的达沃斯夏季论坛上指出,7000亿只是快餐,暂时填肚子,真正需要的是精心烹调的中国式美味。他称中国的监管经验值得学习。刘明康此次尖锐批评美国金融监管,指其“非常荒唐”引外界侧目。但与其这说是中美监管体系的差异(中国金融业的漏洞何其多),不如说是消费模式、乃至民族传统的差异。

当美国金融业遇到危机时,中国式谨慎理财作风再次显现价值。在美国的华人对此有切身体会,在金融动荡中,华人遭受的直接损失较小。比如房价,930日刚刚公布的20城市住房指数下跌了16.3%,创历史之最;但华人社区的房价则基本稳定,有的还有微升。在全美法拍屋的浪潮中,华人所占比例也很小。这是因为华人很少过度依赖贷款,购买房屋通常是在自己的经济实力允许的范围内。在股市、保险和其他金融产品方面,华人遭受损失也较小,因为对风险过高的产品涉及不多。说到底,就是中国人抱持传统的“量入为出”观念,即便在美国这个崇尚消费的社会中,依然进行着自我风险调控。

无独有偶,与美国房贷市场相比,中国房贷市场虽然有泡沫,但尚未出现大的危机,原因也是中国人的传统理财观念。中国建设银行研究部高级研究员赵庆明指出,国内商业银行对房贷的首付比例要求非常严格,且贷款风险评估比较谨慎,加上中国人的消费观念十分保守,因而与美国次贷存在根本性差异。

当消费远远超出经济增长的支撑,人们开始吞咽苦果。此次金融风暴说明,过度超前消费的美国模式难以为继。长期以来,“超前消费”,以消费带动生产,作为美国模式向全世界推广。

当然,美国人之所以敢于超前消费,一是有其发达的社会保障系统作后盾,二是有世界各国做垫底,万一出问题,美国可以凭借它的超强地位,尤其是美元的特殊地位,向世界各国转嫁危机。但是,这一模式有其内在的风险,当消费超出收入太多,导致资金链条断裂,尤其被金融衍生工具所放大后,危机会以成倍的规模爆发,超出了金融系统本身所能抵挡的范围。本次由房贷危机所引起的金融危机就源于此。

中国人的消费观一度被作为保守、落后的代表。过去,限制消费并没有给大家带来更多的财富,反而限制了创造财富的动力。大陆个人消费贷款推出之初,就曾引发很多争议,“借钱过日子”是很多人难以接受的。而美国式过度消费引发的危机,印证了中国量入为出的理财观的价值。

当然,次贷危机并不否认适度消费的必要性。对于华人,重要的不是不花钱,而是有节制的、有风险控制的花钱,对于一个国家而言,也是如此。

在一个全球化时代,中国美国与其说是代表了两种消费模式,不如说共同促成了一个模式——就是说,美国的过度消费,以中国的过度生产为支撑;中国的内需不足,以美国的超前消费来补充。所以中国人省吃俭用攒的外汇都投进了美国国债。中国在这场金融风暴中应该学习的经验,除了避免金融风险的无监管外,还需要从刺激内需做起。否则,生产过剩带来的危险,也不亚于消费过度。(中新网103日电)

http://news.xinhuanet.com/overseas/2008-10/03/content_10144278.htm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5-41538.html

上一篇:安全而健康的食品是全球性问题
下一篇:从美国和香港对食品中三聚氰胺含量检测说开去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23: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