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珣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zxun123 行为上循规蹈矩,思想天地放荡不羁。

博文

会欣赏“另类”是一种成熟

已有 3388 次阅读 2011-2-3 10:23 |个人分类:随笔|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office

会欣赏“另类”是一种成熟

 

刚才看了吕喆:张志东老师的《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非主流科学家》、赵明老师的《建议在大学或科学院建立若干主流学者特区》和吕喆老师的科研的主流非主流》,我想到自己在《基础教育参考》2006年第10期发表的一篇名为《宽容另类》的随笔。

在我这个科学外行来看,任何主流科学家都只是看到或摸到自己专攻领域这头巨象的象鼻子,或象腿,或象肚子,或象尾巴……所以,碰到有异于自己的人以及他们的看法或做法,我更喜欢用“另类”。“另类”(Alternative),原是对非主流音乐的指称,是相对于主流的他类音乐。辞书上解释为:现多指有个性、有特点、反传统的人或事物。“与众不同”是其主要特征。由“另类”很容易想到“另册”,当初哥白尼就曾因“另类”而被打入“另册”,但历史常常会更正以前的说法,譬如哥白尼的日心说取代先前的地球中心说。

俄国思想者赞米亚亭说“异端是人类思想之熵唯一的救药”,所以,我们要跟着茨威格一起呼吁:给异端以权利。你可以不同意异端的内涵,但你应该保卫异端的权利。宽容另类,进而能够尊重乃至欣赏另类是一种成熟,一种值得称赞甚至歌颂的成熟,不管是对个人,还是对民族国家,都应该如此。

从另一角度看,作为“另类”中的优秀者,还是要少一点被动的等和靠,多一点主动的努力;少一点顾影自怜,或自怨自艾,多一点旁若无人的执着。

 

 下面蓝色字的内容是发表的部分内容:

如果宋人只是循规蹈矩,就不会有辉煌的宋词;如果元人惟前人马首是瞻,就不会有闪亮的元曲;如果明清的先人言必称古人,就不可能有灿烂的长篇章回小说。借用维特根斯坦关于河水与河床的比喻——河床中的水的运动达到一定的度时,河床本身便因水的运动而移动、改变了。所以,林贤治说:“形式的革新,原本便是精神鼓动下的文字哗变。”所以齐白石才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在以前的表达方式或技法都不够用时,如果找到了特定的、内在的、从来没有出现的合适方式或技法,就要坚持。郑板桥“画到生时是熟时”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人们常常将有些另类的文章称之为 “四不像”,词典上的“四不像”,就是麋,也叫麋鹿,全身灰褐色,是一种珍贵的野生动物。它的头似马,身似驴,蹄似牛,角似鹿,因而有“四不像”之称。我是很欣赏它这一外号的,就因为它确实像“四不像”那样珍贵。写出一篇不太规范的文章,有可能是丰富它的表达方式,甚至有可能开拓出一个新的文学样式。当初纪昀曾批评苏轼《题沈君琴》:“此随手写四句,本不是诗,搜辑者强收入集。千古诗集,有此体否?” 现在我们都知道,纪昀的评语正好说明了这首诗具有唐诗所没有的特质。世界上本没有“抒情记录片”,自从伊文斯拍了《鹿特丹之雨》,才开始有它。也许有人认为中学生没有创新的阅历和实力,实际上这是一种误解。不需翻看浩繁的文学史,就可以很容易找到反驳的证据。

我们常常认为,传统的东西总是凝固的、不变的、僵死的,许多教师由此养成慵懒和屈从的性格,由奴隶而成为压迫他的“秩序”的卫道士。他们从面对学生的那一刻起,就把本来具体、丰富、生动的语文学习活动抽象了,把与学习者内心包括情感和意趣等在内的精神活动密切相关的学习,变成了脱离人生、脱离生命的干枯的纯理念的接受过程,顽强地反对哪怕是给黑屋子开一扇可以透透空气的窗子。其实,传统从来就不是散发着霉气的古董,传统一直都是常流常新的河流。穆木天在给郭沫若的一封信中说:散文诗这一新的体裁“不是用散文表诗的内容,是诗的内容得用那种旋律才能表的。……散文诗是旋律形式之一种,……我认为散文诗不是散文,散文诗是旋律形式之一种,是合乎一种内容的诗的表现形式。”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就是革新传统的产物。词上片第二句常规格式应作上五下四,而此词作上三下六(“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下片第二句常规格式作上四下五,而此词作上五下四(“下乔初嫁了、雄姿英发”)。这种违规借用林黛玉论做诗时的一句话来说就是:“若是果真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所以,前人有言,苏轼词“横放杰出,自是曲子中缚不住者”。拘谨的诗词是这样,自由奔放的散文更是如此。我们不能把自己更不能把学生局限在前人的创作中,而不敢不让越雷池半步。林贤治说:“散文是人类精神生命的最直接的语言文字形式。……失却精神,所谓散文,不过是一堆文字基础,或者一个收拾干净的空房子而已。”

再说,一个失去差异的世界将是一条死水,是一块没有感觉没有肥力的沙漠。所以差异永远是要有的。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之交,茹志鹃的出现给当时的文坛带来了新鲜,茅盾敏感而准确地概括了她的作品风格为“俊逸”。那时一位颇有影响的评论家认为,茹志鹃的“路子还不够宽广”,她希望作家不要“作茧自缚”,希望她更多地表现“复杂的矛盾冲突”,“由此把作品的主题思想提得更高”。尽管那位评论家的用心是好的,但作家若真的按照她的意见去写作,那么,写《百合花》和《高高的白杨树》的茹志鹃将不复存在。

从上面可以看出,在文章体裁的发展中,少不了演变。其它如小说、戏剧、杂文、随笔等的发展也不例外。因此,我们要宽容,宽容有可能是顺应事物的发展,鼓励创新。

其实,世间其他事物的发展演变也一样,活跃的部分常常在它们的边缘。各种各类边缘的交叉之处常常是生命力旺盛的地方,因而往往容易成为未来的“亮点”。西班牙著名建筑家高迪在美术学校的毕业设计引起过激烈的争论,校长在给他颁发毕业证书时曾惴惴不安地感叹:“真不知道我把毕业证书发给了一位天才还是一个疯子!”如今,高迪的作品中有三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有十七项被西班牙政府列为国家级文物。高迪辉煌的成绩已经作出了响亮的回答。如果那位校长是个循规蹈矩的人,一定不会有可能会犯错的矛盾心理,但高迪也不一定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

某些传统边界正在消解。谁不掌握“中心”谁就会失掉今天,然而谁若是忽视“边缘”,谁就会失去光辉灿烂的明天,这不止是适合于作文。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017-409950.html

上一篇:输液是一巨大隐喻
下一篇:在迷恋中迷失
收藏 IP: 124.112.35.*| 热度|

21 陈辉 张骥 蔣勁松 张天翼 武夷山 刘进平 李学宽 朱志敏 耿文叶 陈安 丛远新 王桂颖 李毅伟 李志俊 罗帆 陈绥阳 陈国文 colorfulll 侯振宇 zengfeng liangqiang

发表评论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9 19: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