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liho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ulihong

博文

为何一个错误科学认识会在中国延续十几年?

已有 4124 次阅读 2011-1-24 23:06 |个人分类:纳米粉体|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国家标准, 混合物, 化合物, 纳米粉体, 中间体


    纳米钛酸钡和钛酸锶等系列粉体,国内在九十年代形成了一个国家标准。但是这一标准是参考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外报道的微米级粉体资料,但是对于亚微米和纳米级别的粉体来说,这一标准已经不合适。
    首先,此时粉体是一个纯净结构的化合物,还是一个复合物质结构的混合物中间体就是一个值得具体思考的问题,按照传统的微米级粉体理论和标准,粉体应当是一个纯净化学物质同时还是一个纯净物质结构相统一的物质,但是对于一些亚微米和纳米粉体出现了分离现象,这是我在1998年实验中就发现了这一问题,一个从化学角度看似纯净化合物的纳米粉体,由于纳米粉体制备的控制困难,物理结构显示为的中间体的混合物结构,从物理物质结构角度看,却是一个混合物,但这不会影响亚微米或纳米粉体的性能,从我的试验发现在材料成瓷的过程中,不会对形成陶瓷结构产生影响,还带来了成瓷温度降低25—40%的优势,实际实现可以用镍合金取代银金属作为电极的效果,电极成本为原来的十几分之一。制备器件也取得了与国外同等的性能数据,这是我国每年化十几亿进口的材料。
    其次,依照现有标准把钛酸钡视为一个纯净物,那么现有我制备的和进口的亚微米和纳米钛酸钡粉体就无法合格,我提出现有国家标准,采用称重法判定化合物纯度的方法不能适用于0.5微米以下粉体的检测,但这一新观点,除有三个老师支持我的意见,其他我认识的都持反对意见,当然大部分是由于不理解,而表示出善意的质疑。正式投稿给相关杂志,但是因为审稿人意见不一致,多数审稿人异议,无法发表。我曾就此2005年在科技论文在线,因不限制,所以发表了论文实验数据和观点,但是也无人回应,而且被审稿评论人认为是夸大其词。我就此所做研究也无法得到经费支持,包括一些国内重量级人物也持异议或保持沉默。我还因此被人诬陷,有人认为我是偏执(当然大部分不是恶意),让我很无奈,本来我的项目列入过863计划,但是因为此,而按照现有国家标准我所制粉体却无法合格,所以始终无法获得支持。我只能表态所做的全部结论是完全依据自己的实验数据而来,主要相关数据我也在中国科技在线论文中体现了出来。
    再次,国外对于此技术和标准的封锁和陈旧文献误导,是导致国内对此认识一片混乱的根源,国外对于此技术一直是封锁的,国内至今有人以为国外还使用六十年代的工艺和标准生产,只要检验以下目前进口产品就知道,若按国内那个标准也不合格。我采用了自己独创的工艺。国内沿用的测试标准沿用了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日本和美国文献,这是在纳米粉体还未有概念的时候的事,难道在中国只有跟着别人几十年做才对,对于我们靠试验一点一点辛苦验证出来的实验数据和结论,却无人相信。我曾对此向国家有关部门呼吁多次修订标准的问题,因无人支持,而石沉大海。 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三十年前这拯救了整个中国的至理名言,犹历历在耳。科学研究正确性到底是依据国外文献还是权威论述,还是依据科学事实,我想科学网的同仁自有良知公判。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89270-407555.html

上一篇:石墨烯问题释疑II
下一篇:科研造假和误判的区分标准
收藏 IP: 61.150.43.*| 热度|

9 李学宽 吕喆 杨学祥 徐耀 尧中华 王季陶 侯振宇 zhxftcl huxn

发表评论 评论 (1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8 18: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