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洪建辉博主对于原创性与戴德昌老师进行讨论。我认为对于科技的原创性要分为两个层面。特别是国家推出工业2025计划,不能再走误区了。如果不是从全产业链条的创新去考虑,工业计划是不完善的。戴老师的意思是全产业链的创新,而洪老师强调的是具体技术环节的创新。
实际通过改革开放,引进技术,自身改造,国内的科技确实进步了,这不可否认。科技的原创性实际是分为两个层面的,一个是局部单个环节的创新;另一个是全产业技术链条的创新。国内应当说在环节创新上进步明显,而且确实取得实际成绩;但是放在全产业链来看,很多行业是不成链的,这也是目前中国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死结所在。
一个全产业链的科技发展创新,包括原创性的理论思路或者观点论文,与其相关的试验和数据理论,产业化的研究试验数据,和产业化成熟过程的技术经验和理论,以及市场化改造和规模化成本等。有人会说,这种要求提得太高了,全世界能做这样的工作的凤毛翎角,工业化时代,这些都是可以分工协作完成的,但是中国是一个世界大国,其崛起必然受到排挤,那么你所缺乏的技术环节不大可能通过正常市场化工业分工协作得到。
我们可以举两个典型的例子,一个是最近新闻报道的天河一号CPU,可以这么说,国产巨型计算机集成和构造肯定取得了很多进步和突破创新,但是在产业链上我们缺环,所以整个产业始终受制于人;电子元器件产业也很典型,实际是进口的器件不但比国内体积小,而且价格更低,使得国内很多通讯行业巨头的不得不购买进口器件,虽然在交换机设备集成创新方面国内取得不下数千项专利,但是在元器件领域属于空白。虽然简单论质量,这些器件在一个交换机或者移动通讯基站里占比或许只有百分之一,其他都是国产,但是我作为了解这方面的研究人员,知道这些器件的利润却占到整个设备的20-50%。而以前国内谈及信息通讯产业,没有人会把化学、物理、材料、器件归入信息产业基础,应当说一个产业链的创新,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忽视,这是我对于2025创新计划的认识。
我们一方面应当看到和肯定国内取得技术进步,这方面新闻联播报导是最多的;但是另一方面应当看到作为产业链来说,对于中国残酷的现实。我在三年前就在报纸发文指出了全产业链创新的重要性,当然还有历史原因,全产业链完全由一国掌握是极其困难的,这涉及到技术长期积累和优势,除非有推倒重来的完全颠覆性技术,或者要从政治外交方面来完成,除此之外国家计划应当在制定时,更重视产业链缺环,并且向缺环倾斜,而不是盲目无重点投入,如果不能在短期弥补缺环,也要有相对替代原创技术,这样才可以根本上实现全产业链的原创。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04: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