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文化足迹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vnaiji 邮箱:naijilv@gmail.com

博文

什么是今日之国人心目中的关键字?

已有 3791 次阅读 2011-1-14 11:35 |个人分类:社会评论|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权力, 权利, 自组织

 吕乃基
云中漫步之四——什么是今日之国人心目中的关键字一文上载数日,点击量140,推荐数7,评论数1.
在没有小红花和作为“热门博文”的情况下,博主对点击量和推荐数心满意足,但对评论之少迷惑不解。此文就是提问题,就是希望网友阅后回答问题,引起争议,遗憾的是,没有。幸亏张老师唯一的一个评论,让博主免于尴尬!
成为反差的是,若有灯谜贴出,往往点击量大,答者众。甚至还会有小红花或至少作为热门博文。
对此,博主的反思是:
自己的问题过于严肃、晦涩;
文字枯燥乏味,缺乏游戏性;
 
说说博主由上文得出的自己的看法。张老师得出的关键词是:控制;博主的答案是:权。与“控制”有关,但不一样。
 
权,是中国数千年传统社会的关键字。儒家文化被认为是传统文化的核心,其实是以权为中心。值得注意的是,此处的权,特指权力,而没有权利。儒家文化宣扬权力,号召顺从权力。乃至到21世纪,张艺谋电影《英雄》中所谓“天下”,依然为权力辩护。说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和”,是“仁”,错了。深藏于背后的,是权,权力。“和”是面具,“仁”则是施展权力的手段。
辛亥革命后的几十年,在一定程度上是权力的消解和权利的觉醒。五四运动、鲁迅的杂文都体现了这一点。或许巴金笔下的觉新,正是意味着权利的觉醒。
然而,千年的传统,使个人没有权利意识;而外族的入侵,要求个人更多的让渡权利。
1949年后,赶超的重任沿袭着要求个人让渡自身权利,一次次运动进而批判权利意识,甚至“和”与“仁”都被置于一边。
对于1978年的改革开放已有很多界定,博主认为其中之一,便是个人权利意识的再度觉醒。参阅:在世界史和中国现代史的背景中理解五四运动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一个民族的返老还童——人的三大关系之二然而,在改革开放已33年之际,权力,依然是国人心目中挥之不去的梦魇。权利,依然处于萌芽或沉睡之中。权力与权利的纠葛,每每在国人的心中绞痛。
看看《南方周末》,时下中国应该是最有维权意识的出版物,它的记者,口口声声围绕着权,在记者的心目中,没有权(权力和权利),互联网、云,似乎就不能运行。这一点,在KK看来简直不可理喻:在一个自组织的网络世界,自然就形成了自律和他律。实际上,就是在中国,这样的自组织也正在发生,例如淘宝网上对店主和买主的等级和评分。
请各位回过头再看看这段对话:
南方周末:访问权又归谁所有呢?到最后,还是有一个所有权的问题。
KK:嗯,我也不知道。究竟谁应该拥有这些网络访问“入口”的所有权呢?是政府,企业,还是整个社会?或者说,究竟谁可以决定云环境入口的归属?那么,谁又可以决定谁来做这些决策呢?这似乎是一个没完没了的问题。我目前也不知道答案。
在记者认为是“到最后”,应该是相当于万物之本原的问题,也就是——权。
而在KK看来,这是一个没完没了,因而无意义的问题。
 
至于贺林,在他“组织者”这一设想的背后,隐隐然是形而上学的预设:拥有权力者和服从权力的芸芸众生。这正是千年的传统,加上现代的强化。
 
在不经意之中,潜移默化之下,权,已经渗透到国人的灵魂。
 
拿破仑曾有言: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这头狮子,只有当明晰权力与权利的界限,当每个中国人拥有自己充分的合法权利,才会真正觉醒。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0844-404338.html

上一篇:云中漫步之四——什么是今日之国人心目中的关键字
下一篇:云中漫步之五——数量:多数的弱势vs少数的强势
收藏 IP: .*| 热度|

13 宋建国 王修慧 陈国文 逄焕东 吉宗祥 吕喆 黄晓磊 张天翼 侯成亚 鲍海飞 刘广明 刘庆丰 qinyh

发表评论 评论 (1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5: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