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做事 欣赏 淡泊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xf E-mail:zc2623@qq.com

博文

学者的形象 精选

已有 5467 次阅读 2008-9-23 21:37 |个人分类:关于学者|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学者的形象,角度不同,看法自然不一。
民众的看法多受传统影响,对学者有或多或少的期许,希望学者能够在一定领域内、一定程度上,起到部分地指引、安定的作用,在外在上,民众眼里的学者是温文尔雅的,至少是文明的、举止得体的;学者自认的形象多受操守影响,不同的操守形成迥异的自我,于是乎,奔走在学问道路上的人,形形色色,之所以这样,是因为近乎同一的时代和人生背景,被学者们解读得五颜六色、七彩纷呈,随即操守各一、自我差异、形象多样。
??学者的形象,就个人来说,由一己操守决定,操守不可见,深入人心,影响意识,这样一来,学者的形象直接决定于其意识,且主要决定于其角色意识。一个人,没有明确的角色意识,容易在意识上出现身份混乱,直接导致的后果是言行失范,严重的导致言行失常,最后造成的是形象错位,按俗话说,就是男的不像男的,女的不像女的,老师不像老师,学生不像学生……
??对于学者来说,明确且准确的角色意识,在最大程度上,决定了学者的形象;明确意味着不含糊,知道自己是做什么的,准确意味着清醒,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一个学者,以学问行世,以学问为意义,以学问为寄托,如果有谁背离了这种意识,除非他选择改变,否则,他会痛苦的;因为当学者不再像学者时,只能像政客、商人、艺人或流氓等,反正总有一种不是学者的形象等着。
??在我看来,学者应该是温文尔雅的。
??这样形象的形成,来源于有学问,正是学问的逐渐渗入,使学者身上有了学问的特质,任何学问在精神上,都是温和的、文雅的,没有学问本身是暴烈的、粗俗的,学者是随着学问成长的,学问的精神迟早会渗透到学者的骨子里,成为人的精神,即使有些人,天性并不温文尔雅,也会慢慢变化,只要他真的有学问、做学问,学问如同一坛老酒,沉醉得不仅是胃,更是心。
??学者应该是心平气和的。
??这样形象的形成,来源于做学问,做学问着急没用,学问不是人情,会因为对方的态度而有所变化,学问就在哪儿,需要学者静下来,慢慢儿探索,急性子没用,尤其是大学问,更是急不得;做学问,动肝火没用,不会就是不会,不通就是不通,脾气再大,也还得坐下来,一步一行,常言道,和气生财,其实和气还会生智、生慧,和气还会生爱,只有会爱的人,才会心平气和。
??学者应该是有趣味的。
??这样形象的形成,来源于学者的生活,学者的生活形式是单调的,内容是复杂的,单调的形式不能说明什么,复杂的内容却充满了趣味。有许多趣味,不是一开始就有的,而是在忍耐一个阶段以后发现的,学生对于学习是这样,学者对于学问也是这样,一上手就对学习有兴趣的学生是少数的,一上手就对学问有兴趣的学者也是少数的,事实是,先因无奈,后生趣味。
  ……
??学者的形象是修炼而成的。温文尔雅没有那么容易做到,天性的温和不能算作修养,修养需要修,需要养,何况再伟大的学者也是人,也有各种琐事、烦心事,也有各种人际关系、人事关系;心平气和更难做到,遇事不慌不忙,处变不惊,是很高的境界,古人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符合人性,因为更难做到的是不以物悲,不以己喜;做个有趣味的人,也不容易,至少需要一份纯真,纯真一直在,趣味才能一直有,其实这也很难。
??无论谁,想成为一个真正的学者,只能通过修炼,才能做到温文尔雅,才能心平气和,才能有趣味。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0451-40072.html

上一篇:学者的操守
下一篇:学者的交往
收藏 IP: .*| 热度|

7 杨学祥 杨玲 刘玉平 任胜利 王德华 刘吉平 马丽丹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8 04: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