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居里夫人的科学课》专题研讨会侧记
“这是一本真实记录一位科学巨人用最深沉的感情、最真挚的爱,给孩子们开展科学教育实践的优秀科普图书。”
科普出版社出版的《居里夫人的科学课——居里夫人教孩子们学物理》,是一本有关居里夫人教学活动的图书。我们都熟悉居里夫人的事迹,了解她对科学的贡献、崇高的人品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但鲜有人知道她对科学教育的观点和曾经有一段亲自从事儿童科学教育的经历。《居里夫人的科学课》记录了在1907年到1908年间,由玛丽·居里发起的一群科学家朋友对他们的十几岁孩子进行的一种特殊的教育尝试,它用具体、生动的例子,向我们展示了一位科学巨匠是如何进行科学教育的。围绕着物理学中那些看来十分不易掌握和运用的科学概念,居里夫人们通过提问,启发儿童自己动手进行探究,使孩子们在轻松、愉快、充满好奇的主动探究中完成了“做中学”的过程。
陈难先院士在发言中感慨道,居里夫人是一位严肃的科学家,但在教育孩子时却是那样的轻松,在解答孩子问题时,用到了许多家庭主妇的语言。他特别指出,教学本是一项极富创造性的工作,当前我们却推崇标准化、规范化的教案,个中的弊端值得我们深思。居里夫人的教学没有从背诵枯燥的定义出发,但是处处却体现了科学的逻辑推理、定量研究、严格的实验步骤,以及集中对科学概念、科学概念之间联系的反复强调。这些对我们当前进行的科学教育改革都会有重要的启示。
《居里夫人的科学课》共有十课,涉及空气、水、测量密度、称重、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等,每课都有数个实验。这些课程都被居里夫人的学生伊莎贝尔·夏瓦娜亲笔记录下来,本书还附有这些笔记的原文。一个世纪过去了,这些建立在提问和实验基础上,清晰透彻、富有创意、鲜活贴切的课程,仍然强烈吸引着关心我国科学教育的有识之士。陈难先院士甚至认为,《居里夫人的科学课》是一种新形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居里夫人的科学课》的出版得益于韦钰院士的大力推荐。她在本书的中文版序言中回忆道:“虽然近十年来,因为工作的关系,我每年都不止一次地要到巴黎去,但是直到去年,我才得知巴黎有一个居里夫人的博物馆。得知以后,立即就去参观了。居里夫人的博物馆不大,就是一座小楼,它也是居里夫人最后进行研究工作的实验室。我到居里夫人博物馆参观时,刚好遇到了一群儿童,他们正在老师的带领下,一边参观,一边在写一张问卷上的问题答案,进行着探究式的学习。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见我对儿童的学习饶有兴趣,主动向我推荐了这本新出版的有关居里夫人教学活动的书,一本记录着在一个世纪以前,一位科学巨人所进行的科学教育实践的书。我立即感到这是一本值得向国内推荐出版的书。”
为此,韦钰院士呼吁:“我们的科学家和科学工作者应该认真读一读这本书。连居里夫人都有时间关心儿童的成长,亲自进行儿童科学教育。那么,在今天,在我们面临知识社会即将到来,我国要建设成创新型国家的巨大挑战面前,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把儿童科学教育和提高全民族科学素质的重要事业,看成是我们理应进行的工作。认识到,我们对此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科技日报》原总编辑王直华教授的发言充满了感情:“我们今天聚会,主题是谈论一本书——科普出版社出版的《居里夫人的科学课》,实际是在纪念一位伟大的科学家,是在学习这位伟大的科学家的教育思想。……居里夫人与朋友们办起了‘合作班’。她们的教学方式有三个特点:第一,通过实验学习科学;第二,重视培养提问能力;第三,把文理知识结合起来。这种学习方式,从‘提出问题’开始,经过实验探究过程,孩子们自己得出结论。……此刻,让我们前瞻,2011年的新年钟声即将敲响。此刻,让我们回望,1911年,居里夫人接过诺贝尔化学奖获奖证书。我们今日的聚会,可谓百年回顾之旅。它的内容之丰富、意义之丰富,不是这千字文所能表达的。”
出席研讨会的有教育部原副部长韦钰院士,清华大学物理学院陈难先院士和钱尚武教授,著名科普作家金涛、王渝生、王直华、居云峰,中国青少年辅导员协会常务副理事长牛灵江,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主任李晓亮,来自北京有关中、小学的特级教师和科技教师,以及《科技日报》、《中国教育报》等新闻媒体的记者。
科普出版社的有关领导和《居里夫人的科学课》的责任编辑也出席了研讨会。
由左至右:钱尚武教授、韦钰院士、张开逊研究员、王直华教授
陈难先院士发言
从右至左:金涛教授、王渝生教授、博文作者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9: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