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科研的人自然希望有很好的科研成果,科研人同时又是个生活中的人,自然希望幸福快乐,能做到二者的统一,那是每个人的梦想。但是事实并不如此,科研中我们经常遇到痛苦,每个人似乎都不愿意这样。记得有一次看围棋,罗洗河说,痛苦比麻木好,其实,这个还远没有体现出痛苦的价值,对于科研来说,痛苦恰恰是培养我们科研能力的甘霖。
首先,痛苦是报警器。痛苦产生的原因是主客观的严重不协调造成的。产生痛苦的时候就是说明我们对自己的体验还有灵敏性。当我们对自己的体验麻木的时候,就是生命处于死亡状态的时候。不经历痛苦的人一定始终如孩子一样没有长大。米开朗基罗一生都在痛苦中,他的艺术高度也是一般人达不到的。约翰克里斯多夫一生处于痛苦中,他的音乐修养也是极高的。孔子如果不是遇到各种冷遇,他的思想也一定打了折扣。每一次痛苦都如春雨中伴随的春雷,给我们提出了警告。
其次,痛苦的原因可能是主观大于客观。这表明我们对自己有过高的要求,能力远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这是浮躁心理的必然表现。在浮躁的心理下,不能平静的学习积累和思考,盲目的给自己定目标,当目标没有达到时,就产生了所谓虚幻的痛苦。这个时候是我们调整心态,调整目标,脚踏实地的学习和工作,不断地积累,成果才有可能产生。
复次,痛苦的原因也可能是客观大于主观。这表明客观要求很高,我们没有达到,那是我们需要提高的时候。提高什么呢? 并不是提高所谓的技巧,而是思想。好的科研一定要好的科研思想配合。可是思想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后天不断地思考中锻炼出来的。痛苦的时候不能再关注于技巧,思想中的误区和认识方法的缺陷往往是本质的思考方向。这是在提醒,甚至是逼着我们去思考我们的方法论或者思想的高度等深层的问题。为什么我们经常说“乱世出英雄”,就是因为在乱世中,太多的人不断地遇到现实的挑战,逼着他们去思考,思考的结果就是部分人得到了本质的提高,提高多了就成了思想家,有了思想就成了英雄。和平年代的人经历的痛苦少,提高的也就慢了。
再次,痛苦是生活的必须。 人有七情,每一种感情都是必须的,就好比人吃饭需要五谷杂粮,这些感情也在动态的转化,彼此相生相克。没有痛苦的人生经历是贫乏的,也是无趣的。更有甚者,人对痛苦具有病态的依赖性。人的神经系统对于特殊的刺激具有特殊的记忆性。我们回首往事的时候,记住最多的时候并不是快乐和幸福,更多的是痛苦的时候。如果我们觉得日子过得很快,那就意味着我们经历的痛苦少了。为什么人到中年之后都会觉得日子过得很快,就是因为我们一部分时间麻木了,一部分时间沉迷在琐事中,甚至都没有时间去痛苦,甚或故意躲避痛苦,用我们实用的生活哲学摆脱痛苦。可如此一来,我们就失去了很多成长的机会。
最后,痛苦是永恒的。除非我们麻木或者故意不理,我们总会遇到能力的极限,就会不断地产生痛苦。只有不断地挑战痛苦,越过痛苦,才能不断地提高。不要指望一只能够平静,也不要指望一直能够快乐。如果我们认为很多大师都是潇洒的走到了成功的顶点,那如果不是无知,也是一厢情愿的梦想。
良药苦口,痛苦就是人的最好良药。充分认识到痛苦的价值,痛苦也就变得稍微可爱一点。虽然每个人在痛苦的时候似乎都是非正常的,都是身在庐山,并不容易清醒的认识这些。可我们如果希望更顺利的突破自我,解决痛苦的根源,就需要清醒。在不能的时候能,正是一种很高明的能力。拥有这些,我们对于科研过程中那些成长就能够轻松地度过,春雨之后就是平静的成长,甚至是顿悟般的提高,然后就是如秋日的阳光一样去收获属于自己的成功和人生。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7 12: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