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朗的天空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tone1971111 数学博士学位;现从事图像处理、信号处理的算法和系统研究。

博文

人类社会的数学原理

已有 5658 次阅读 2010-12-7 08:28 |个人分类:科研随想|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人类, 社会, 数学

最近接触到各种学术课题,中间有个共性,那就是图模型的使用越来越多,其主要原因在于,个体的研究已经很深入,相互关系的研究才刚刚起步,而且相互关系的研究更具有价值,也更具有挑战性,对于研究相互关系的技术路线来说,图模型是很好的工具。

人需要解决的问题,用梁漱溟的说法是,只有三个关系需要处理,人和物的关系,人和人的关系,人和自己的关系。第一种关系归结为自然科学,第二种归结为社会科学,第三种归结为心理学和哲学。其中自然科学已经经过几百年的高速发展,到了一定的新高度,而人和人的关系仍然处于定性分析阶段。早上偶发奇想,为什么不能用图模型来研究人类社会呢。下面尝试建立人类社会的图模型,并解释部分社会现象。

人类社会是一个集合={x|生存的个人},这个集合的元素构成一个图的节点。节点间有连接关系。连接关系的属性包括:友好程度,信任程度。每个节点是个分段稳态的随机过程(中间有突变),有生命周期。这些节点有一些属性,包括:拥有的物质量(包含自有物质和公共物质的支配权),知识量,学习力,生产力,自省力,等能力,还有物质需求,生理需求,精神需求等隐性属性。这些能力和属性是时间的函数。这些属性间不是完全独立的。当这些属性满足一定的关系时,人处于生存和死亡两种状态。人和人之间通过节点间的连接关系与外界发生作用,人和自己之间是节点自己与自己的关系。这个集合的每个节点还有个位置属性,这些位置构成了一个树状图,位置间的连接关系包括从属关系。人还发生活动,这些活动分成两类,一类是对外起作用,一类对自身起作用。对外起作用引起节点间的连接关系的变化。对自身起作用的活动改变人的需求和能力属性。

在这个图模型中,可以解决如下问题:

一、当这个几何可以分类成几个子集,每个子集的内部方差小于子集间的距离,表明社会是分阶层的,当差距大于一定的阈值时,社会是分阶级的。当距离达到更高的阈值时,社会是不稳定的。

二、每个人在这个图中只与小部分节点直接相邻并发生作用。其物质、知识都来自于这些相邻节点。当邻域节点的知识量都很大时,该节点的学习力满足一定的条件,其得到的知识量也越多。

三、一个节点和一个陌生节点间不发生直接的关系时,对该节点的信任和友好是通过中间所有可能的传播路径得到。比如,对一个陌生的认识可以用他邻域的节点的属性的均值替代。这是人对非直接接触的人的一个默认认识。比如崇拜现象。当然,这里还要和节点自身拥有的知识相结合。

四、这个图加上资源图,就可以动态的描述一个社会的动态发展规律,并可以研究人类社会最终的归宿。

五、当节点的活动是利他时,处于这个网络的弱势节点将得到更多的好处,当节点的活动是利己时,弱势节点将加速衰弱。

六、为什么中国会形成人情社会,而西方形成契约社会,尽管费孝通的《乡土中国》做了定性分析,但是用图模型应该能够给出更好的理论分析。

七、当节点和邻域的连接关系在什么条件下时,该节点处于自卑,甚至自杀,这对研究精神病的产生有一定的意义。

八、对于社会管理来说,该模型也能通过动态的仿真给出相关政策的影响。比如,为什么现在形成官本位,在图模型中可以解释为,位置带来的物质获取速度加上公共资源的丰富,以节点的趋利性原则解释,人更希望用更简单的手段达到获取的目的。这是公共资源再分配体制的问题。

九、为什么中国封建社会摆脱不了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结局。这个在图模型中一定是在某种条件下,网络的稳定条件被打破。但是动荡始终是暂态的。该网络稳定的条件是什么?

十、该集合被划分成很多类型的子集,每个节点隶属于不同类型的子集。子集合间存在宏观的网络关系。所以该模型应该是个分层模型。研究不同群体间的关系就可以归结为在更高尺度上研究图模型。

上述只是简单的思考。现在图模型以及概率分析工具已经非常成熟,可以借助这些手段进行社会分析,比如,贝叶斯网络等,进而解决社会发展的问题。当然,由于想法非常不成熟,也可以当个笑话看。

补注:本文写完之后才发现,原来社会关系已经建模,并且用的就是网络型模型,名为小世界模型:small world,其理念为世界上任何两人之间只需要通过六次人和人的认识,就都能认识,也就是常说的世界很小。也称为社会网络分析(social network analysis)这个说明,我们在读书的时候,也不能只看文科的书,也要看理科相应的其他学科的书。小世界模型目前属于管理学科。下面的这个链接是介绍“社会计算”的,跟这个有关系。

http://baike.baidu.com/view/1451410.htm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20541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416-391089.html

上一篇:技术产业化中的关键问题是什么
下一篇:科研:痛苦是甘霖
收藏 IP: .*| 热度|

3 唐常杰 罗汉江 mycmq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3: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