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真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周可真 苏州大学哲学教授

博文

概念是一切认识的逻辑前提

已有 7099 次阅读 2008-9-12 03:30 |个人分类:逻辑学|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概念, 认识

 

概念是一切认识的逻辑前提,根据既有概念来反映外界事物是人类意识的本质特征。

 

人类的认识作为一种有目的的意识过程,是以语言的产生和存在作为前提和基础的。没有语言,就没有意识;没有意识,就没有认识。人类是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学会思维的,因其学会了语言,学会了思维,人类才能开展其认识活动。

 

语言,只要它还是语言,它就是抽象的,是对客观事物的抽象反映,亦即对客观事物之一般属性的反映。

 

例如,“苹果”一词所指谓的客观对象与客观存在着的苹果并不是一回事,前者只是后者的一般属性,而非后者的全部属性。即使像“雷锋”这样的专有名词,它所指谓的客观对象与客观存着的雷锋其人也不是一回事,前者只是雷锋其人的本质属性(属于一般属性),而非其全部属性。

 

只要承认人类对外部世界的反映是借助于语言系统来进行的,就不能不承认人类对外界事物的一切认识活动——包括经验活动与观念活动,都是在由一定语词承载着的概念指导下进行的。根据既有概念来反映外界事物,是人类意识区别于动物意识的本质特征。离开既有概念来反映外界事物,这不是人类意识活动,抑或充其量也只是动物式的人类意识活动——在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那些似猿似人的过渡性动物的意识活动或许就是如此。

  

概念作为认识的逻辑前提,它在认识过程中是作为认识主体的思维工具而存在和发挥其认识功能的。“欲善其工,必先利器。”要保证认识的正确性和认识的高效率,其首要的条件就是要有精确而统一的概念。我国学术界的学术研究效率之低,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由于不注重概念在认识中的先导作用和工具作用,而往往是凭主观臆想或个人热情从事,因此,学者之间、同行之间常常缺乏统一而明晰的概念作为其认知交往的思想基础和知识条件。学者之间缺乏统一而明晰的概念,也就是意味着他们缺乏统一而有效的思维工具,这就使得这种工具难以在他们之间广泛流通,所以,即便某些学者发明了比较先进的思维工具(比较精确的新概念),但因为整个学术共同体不注重新概念的意义辨析和统一定义,它也难以被迅速而顺畅地推广运用到学术界的同行群体中,由此严重影响和阻碍着我国学术研究和学术创新的整体水平的提高。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6-38680.html

上一篇:宁当犟驴,勿做宠狗——醉拳系列(二)
下一篇:一切学术研究活动皆始于且依赖于演绎
收藏 IP: .*| 热度|

8 刘玉平 张素芳 陈绥阳 俞立平 苏红 iwesun wlmcgyxxzt cgy

发表评论 评论 (1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23: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