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大学在录取学生和给与资助上常用的方针是:录取不看经济条件 (need-blind admission)、资助按经济需要分配 (need-based aid)。这样做是为了保证所有被录取的学生都上得起大学。近年来,美国大学为增加代表低于适当比例的少数民族(比如非洲裔和拉丁裔)学生的人数而采用的Affirmative Action政策备受挑战,因该政策被认为侵犯了其他种族的利益,多次被法院认为是歧视性的。所以大学不得不更多地靠吸引来自贫困家庭学生的方法来取代种族名额。
美国一些著名的私立学校不仅全部免除抵收入家庭学生的学费,而且还负担贫困学生一定的生活费用,比如哈佛大学2004年宣布家庭年收入在4万美元以下的学生,免入学申请费、学校负担他们来校园参观所需要的旅费,如果被录取则免他们的学费、资助其书本费、医疗保险费、以及冬季可能需要的保暖服装费。家庭收入在4万到6万美元之间的学生适当递减学费。学校还为这些学生提供一些工作机会,使他们能挣到一些生活费。
按经济需要资助就要求申请人自报家庭经济条件,包括收入多少、存款多少等。如果没有诚信、大多数人不如实报,这个系统恐怕无法操作。
我曾在美国西雅图的华盛顿大学帮助做与四川大学交换本科生的工作。2002-03学年交换第一批学生时,四川大学共有29位大学生被选拔到华大上三年级。华大派同样数量的学生去川大学习一年,所以双方互免学费,但是学生需要自己支付生活费。
华大的教授认为中国的平均生活水平比美国低,所以打算按学生家庭的经济条件给川大的交换学生不同程度的资助:家庭生活条件最好的学生不资助、经济条件中等水平的给中等资助、经济条件差的给全额资助。但四川大学表示这样的资助无法操作,因为第一他们不知道学生家庭的经济水平,让学生本人填表,他们都填得很低;第二,川大认为资助是一种奖励,应该和学习成绩挂钩。最后折衷出一种平均主义的方法:每个学生都得到3000美元的最低水平的资助,然后按照考试分数的高低将补充资助部分分了6等,每等之间的差距为250美元。
这些学生来西雅图后,大多数人自带笔记本计算机,并且积极购买比如录像机、数码相机等家用电器。有一位得到最高水平资助的女生回国去过两个星期的圣诞节寒假,其他学生假期去洛斯维加斯等地旅游。以后几年,川大交换学生来西雅图时,华大没有再为他们提供生活资助。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14-3775.html
上一篇:在哪里发表论文不重要、重要的是发表什么
下一篇:今又生的疗效--很难翻译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3: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