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子大全》《朝华午拾》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wei999 曾任红小兵,插队修地球,1991年去国离乡,不知行止。

博文

方博士好像说错了许多

已有 3003 次阅读 2010-10-23 07:38 |个人分类:镜子大全|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方舟子, 交感神经

方博士好像说错了许多。“脸红什么”。    (177078) 
Posted by: mirror 
Date: September 10, 2008 12:59PM 

引用:
这个过程是 交感神经交感神经的兴奋导致的,意识无法控制,你越想控制自己不脸红,反而会让脸红加剧。这其实是一种应激反应:在你感到不安、难堪、害羞、不好意思的时候,身体大量分泌肾上腺素。这种激素让你的呼吸加重、心速加快、瞳孔放大,为战斗或逃跑做好准备。它同时也让血管舒张,以便增加血液流量,提供更多的氧气。血液中携带氧气的红细胞让皮肤出现了红晕。

这个交感神经处应该用自律神经吧?这个过程是受刺激后构成自律神经的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动作不协调所致。更年期的症状也是如此,是个不协调的结果。 

如果按过去挖根源的做法,这个错误的原因就是方博士思维里没有“中医”思想。 

同样
引用:
这是全身做出的反应,为什么只有脸部的皮肤发红,而其他部位的皮肤颜色看不出变化呢?这有两方面的原因。与其他部位的皮肤相比,脸部皮肤的血管更密集、更宽、更靠近表层,因此它发生的变化更容易被别人觉察到。更重要的是,一般皮肤的静脉只含有α肾上腺素受体,而脸部皮肤的静脉却同时含有α和β两种肾上腺素受体。这两种受体都接受来自肾上腺素的信号,但是性质不同。α肾上腺素受体对肾上腺素较不敏感,而且起到的是让血管收缩的作用,而β肾上腺素受体则相反,它对肾上腺素较敏感,并让血管舒张,更多的血液涌入了脸部皮肤,告诉人们你的不安。
也是不得要领。并不是“与其他部位的皮肤相比,脸部皮肤的血管更密集、更宽、更靠近表层”,而仅仅是因为脑袋的皮肉薄。后半部因为没有搞清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作用,让人搞不清楚究竟想说些什么。到底说是神经还是要说静脉?显然应该说神经,是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分布不同吧?
 
这一段也不好。
引用:
人并不是一生下来就会脸红的。它是在幼儿园阶段开始出现的,在青春期达到了顶峰,之后逐渐下降,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变得越来越不容易脸红,或者说,“脸皮越来越厚”了。幼儿园阶段是人的自我意识开始出现、并通过与他人的交往培养社会意识的时期。青春期少年有极强的自我意识,特别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而成年人的自我意识又逐渐变得薄弱。脸红的出现和变化似乎与人的自我意识的演变同步。此外,还有其他社会因素与脸红有关。例如,女人要比男人更容易脸红,欧洲人要比亚洲人更容易脸红(这与肤色没有关系,肤色深的欧洲人也能明显地脸红)。
无神论的方博士居然这里用了“自我意识”很是费解。为什么不能全文一致,利用前边的说到的激素分泌的解释呢? 

后边的许多说辞也很是支离破碎。看不出是受过“理科思维”训练的博士来,可能还不如麦子训练有素呢。比如这段:
引用:
为什么M视锥和L视锥的最佳吸收波长如此接近?如果它们能间隔得远一点显然会更加合理(鸟类的三种视锥的最佳吸收波长就是均匀分布的)。原来,这样的视锥波长分布能够最敏感地感觉到别人皮肤颜色的变化:当灵长类的皮肤充满含氧的血液时,其皮肤颜色的波长大约是550纳米。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长着这样一双敏感的眼睛,就是为了能够轻易地看到你的脸红。
,完全无视了时间的先后。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有来自术语的混乱,但这不是主要的原因。 
Posted by: mirror 
Date: September 10, 2008 08:46PM 
“自律”译法的由来 Autonomic nervous system和自律神经的结构。这个结构有些符合“阴阳”的思想。 

由于这类学问的发达往往是来自几个学科的共同作业,因此导致了同一个术语的所指也不一致。对Autonomic nervous system居然就有三个说法:除了这个自律神经的说法之外,有说是交感神经(Sympathetic nervous system)的,这是解剖学的说法;有说植物神经的(Vegetative nervous system),这是来自药理学的说法。 

副交感神经(Parasympathetics)解剖学上称为头盖-骶骨交感神经(Cranio-sacral sympathetics),药理学上称自律神经。交感神经(Sympathetics)解剖学上称为胸腰交感神经(Thoracolumbar sympathetics)。镜某的这里的说法是采用“标准”的说法,比如不说植物性神经紊乱,而说自律神经紊乱。不过这些都是些小节,没有大的问题。 

大问题是文章的结构。如果没有感觉出方博士的文章有问题的话,应该检验一下自身对文章的理解能力问题。也许这里直接比较高考分数之类的“硬”指标最好了。 

方文的第一段是导入现象。“突然间脸上一热,你知道你脸红了”。第二段是说原因的根子在神经,先不论是什么神经。第三段是说这原因的根子在面部静脉血管的“特殊性”。“善意”的理解是:第二段的
引用:
让血管舒张,以便增加血液流量,提供更多的氧气。血液中携带氧气的红细胞让皮肤出现了红晕。
是一般论,这样讲会导致全身红的结论。因此需要有个脸红的局部理由,这就是第三段。“苛刻”的评论就是既然有第三段,“血液中携带氧气的红细胞让皮肤出现了红晕”就是多余的东西了。脸红的解释就是:受激-肾上腺素分泌-面部静脉扩张-面部显红。但是问题又来了。既然是面部静脉扩张
引用:
α肾上腺素受体对肾上腺素较不敏感,而且起到的是让血管收缩的作用,而β肾上腺素受体则相反,它对肾上腺素较敏感,并让血管舒张,更多的血液涌入了脸部皮肤,
中的涌入就无从谈起了。 

不扯什么“进化论”,就这么一个脸红的生理现象,这篇文章里用了两段也没有解释好。分析原因一个是学问不足,一个是没有学过、见过更年期的问题。用京城里的话说就是:还年轻。 

“突然间脸上一热”、冒汗的症状是个更年期的典型症状了。这里没有外因,但症状与受外界刺激时的反应是相通的,有的人还要伴随四肢发凉的症状。根据这个思路,:内分泌失调导致了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协调的失调,因此有了脸红。脸红而身子不红是因为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体内分布,以及头上的皮肉层薄。不妨啃个鸡头就知道头上的皮肉层薄了。人并不是一生下来就会脸红的原因是内分泌系统的不发达。在青春期达到了脸红的顶峰是因为内分泌系统的旺盛,“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变得越来越不容易脸红,或者说,“脸皮越来越厚”了”的解释就是内分泌系统衰老。至少“中医”的说法可以自恰,也不用导入什么“人的自我意识”来说事儿。 

导入外界刺激就是外因性受激了。然后就是暂时性的和导致各种疾病的“应激”了。过去危害人类健康的两大因素是:营养和感染症。这个科学有办法处理和解决。这些问题解决之后,非感染性的疾病、“应激”性(心因性)的疾病就突出了。对此,科学也是无能为力。如果硬要说有办法,那就是手术和放疗、化疗了。 

又及,“鸟类的三种视锥的最佳吸收波长就是均匀分布的”不知所指。因为鸟类有4种视锥体。“当灵长类的皮肤充满含氧的血液时,其皮肤颜色的波长大约是550纳米”不知是指什么人种。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这是根本了:相信“权威”。权威说不知道呢? (177172) 
Posted by: mirror 
Date: September 11, 2008 12:26AM 

可以通过手术“解决”红脸问题。但是没有人敢说切断了的那几个神经这就是红脸的生理机制了。镜某还见过作脑的手术治疗精神病的呢! 

如果读者能认识到这个问题尚无结论,那就是合理的认识了。如果认为方文的解释是主流意见,那就大错特错了。应该有说“搞不清楚”的勇气。从这个意义上讲,方文是个语文阅读能力的试金石。 

新来的,不多计较。先给个题目,什么是火?蜡烛的火为什么能发光?发光的机制是什么?这个题目够难倒一堆博士老婆了。 

先把“错误”答案给您撂下,让您知道这个“坑”的深浅。不是燃烧,也不是氧化反应,更不必要用到普朗克。您可以引来任何“权威”来说事儿。但是这个引用恰恰证明了一个字“信”。而科学崇尚的却是另一个字:“证”。 

什么叫照镜子呢?就是让您知道,敢情一个小小的火的发光也说不好呢!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 你那些大而概之的话,在专门人士的眼中,跟民科不远。 

别客气么,就是“民科”,不是“不远”的问题。 
Posted by: mirror 
Date: September 11, 2008 03:20AM 
至于扯到“火”是因为有“红”在先。也让您知道一个实际的例子:“专科”们以为很明白、这还不明白的事情,其实“专科”们并不是很明白。火的发光问题在物理上的标准答案。而脸红则没有,精神病也没有。这里谈论了两件事:有,但您不知道的,和学界里也没有主流意见的。这就是就事儿论是的精神。 


介绍非主流意见也不是不可。着眼点不同,见识可以不一样。打算做学问,这句话是忌讳:
引用:
虽然分析科学来,比你深刻准确的理论多得很
。 因为这就跑题了。这里不是谈什么理论,而是具体读解一篇文章、具体欣赏一篇文章的过程。或许那些个理论很厉害,但不是也有“掃帚没到”的时候么?被镜某人赶上了。谁、多么深刻也没有用。 

小时候,妈妈对镜某讲:大海就是咱故乡。钓自己的鱼,不要手里没有鱼,却掐腰说什么看见过人家钓了更大的鱼。没能钓上来的鱼总都是“大鱼”。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http://www.starlakeporch.net/bbs/read.php?45,35699,35699#msg-35699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374101.html

上一篇:方舟子的《一肚子的气》
下一篇:“消停”一词儿从来都是用其否定式=“不消停”
收藏 IP: .*| 热度|

1 刘全慧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8 20: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