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平常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osismine 40岁,追求卓越,却走进平常

博文

博士“妈妈”当家了

已有 6304 次阅读 2010-10-8 21:48 |个人分类:未分类|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给儿子过完生日,老公回山西了。又该我独自带着儿子过家家了。只是,这次,我要当家了。

那天给儿子说,爸爸回家前,让爸爸多买些方便面,你中午在学校吃饭,妈妈中午就在家煮方便面吃吧,晚上好好做饭一起吃。

儿子说:“姐姐,你怎么能这样?"

嗨,怎么这么没大没小的,怎么能叫妈妈姐姐?

“你如果每天就吃方便面,你还是个妈妈们吗?我真有姐姐,也不至于这样”

我黯然无语。这个学年是我博士论文答辩年,老师给我组建了他所能组建的最强的答辩委员会,而委员会成员正在等着我的毕业论文,鉴于他们的声望,我不得不尽十二分的努力,拿出我所能拿出的最好的论文。所以,真恨不得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这个上面。

当然,儿子总是第一位的。一位母亲,无论那种境遇,我都想给他我最好的,无论精神上还是物质上,作为母亲,做不到这一点,就只有深深的自责折磨着自己的所有了。

老早就告诉儿子,人生是自己的,要明白自己想要什么,然后尽力去争取。一位替儿子包办一切的母亲固然有其可贵之处,但抱着的儿子能走多远,就是一个令母亲头疼的问题了。所以,我从来没有想到要抱着儿子一起走,当年,感念于上海的开放以及所给人提供的发展空间,发誓说,即使妈妈的肩头不够强壮,也一定要把儿子带到上海来,此后便一直告诉儿子,妈妈这辈子把你从山西带到上海,对你也就算功德圆满了,此后能走成什么样子,都靠你自己了。所以,对我而言,只要儿子大不走理,在品质方面没有什么问题,我基本就任由他发展了。

至于其他方面,妈妈这么些年,没有把你饿着,也可以了吧?

"哦,我伟大妈妈的伟大目标,就是不把儿子饿着啊!"

我无语......孩子对母亲的记忆,大概都是和吃食连在一起的。孩子刚生下来的时候,母亲的奶还没有下来,他就饿着,靠着在母亲肚子里吸收的东西勉力支撑,以便排着胎便,一边固执着等着妈妈给他带来口粮,那时候,他实在饿坏了,所以一有东西放在他的唇边,他便一口含起来,人们说那是条件反射,实际上那是孩子对母亲的期待。等母亲终于准备好,把他抱在怀里,他一口含住奶头,用浑身的力气紧紧裹住母亲的奶头,从母亲的身体里吮吸着养分......尽管那时候,母亲还没有充分准备好,奶头的东西还不够丰富,要靠他不断地吮吸,才能从全身酝酿出奶来,但无论如何,在吸住母亲的奶头的霎那,原先虚空的期待一定踏实了下来,整个的生命由此落到了实处,对母亲的信赖也油然而生......所以,不把儿子饿着,是上天赋予母亲最基本的职责,因为基本,所以必须做好。我对母亲的记忆,也是和吃食连在一起的,我一岁多一些,母亲就没有奶了,而弟弟吃奶一直吃到10岁左右,其实那时候母亲的身体已经分泌不出奶了吧,但弟弟离开母亲时,总要那么含一下,才能从母亲身边走开。因而总觉得母亲是偏爱弟弟的。每到做饭前,母亲总爱问我们两个想吃什么,七八十年代的山西农村,食物并不丰富,只有面条,也是酸和咸两种选择,我每每要咸的,弟弟必要酸的。。。后来生活好些,母亲的厨艺也日渐精到,可惜我离家远行,品尝的机会不多,及至母亲生前最后一次见面,母亲除了用姥姥的棺罩给儿子做了一件棉裤,就是不厌其烦地教我些煮饭的常识,比方紧熬粥慢熬肉之类的,都是那次母亲教给我的。那时候,我已经做了母亲,儿子都已经四岁大,可见从厨艺方面来说,实在不咋的。

所以,儿子在博客上说,妈妈虽然做饭做得不好,但是我却非常喜欢,在饭里我尝到家的味道......(爸爸走后)我又要吃(食堂)那难吃的饭菜,吃那种没有家的味道的饭菜......http://xiaoquaner.blogbus.com/logs/48603301.html

儿子可能忘了,在山西的时候,家里的饭都是我做的。他爸爸是晋中人,晋中的男人不做饭的。倒是我,当姑娘的时候,单身宿舍曾是一群网球爱好者的集散地,除了玩网球,我们也断不了一起聚餐,各展厨艺,因而学会了很多种饭的做法。是我教会了他爸爸怎么做饭,然后才一股脑地把做饭的营生交给了他爸爸。

其实儿子是个很好养活的孩子,他从不挑食,吃饭的时候,只要能吃,端上桌来,他都一股脑地吃干净。儿子一直也对我体谅又加,许是母子天性,他很小的时候,就知道照顾我,记得第一次幼儿园开家长会,家长在教室里开会,让孩子出去玩,儿子出了教室后,不放心,踮起脚尖,扒在窗台上,露出他小小的脑袋,对着我大声喊,“妈妈你往前面坐”,刚到上海时,一心想买房子,星期六星期天两个人都很早出去上课,把他一个人丢家里,晚上上完课很晚才回家,快到家的时候,惦念儿子,不知道他怎么安排自己的,见到他,很担心他饿着了,结果,他却从别人家把饭给我端回来,说,不知道凉了没有,说他从食堂里打了饭,等着妈妈回家一起吃。那时候,他不过8岁。没有读博士之前,饭基本还是做的。开始读博士后,一边工作,一边读博士,偶尔还在外面兼职(博士培养计划的要求),日子过得非常狼狈,好在那时候,他的学校和我们住的地方离同济大学比较近,就和他商量吃食堂,一周争取给他做两三天饭,他也答应了。好在上海滩有一句名言,吃在同济,同济食堂的伙食还不错,所以,孩子还是顺利地养大了。只是这期间,做饭纯粹成了应付,从来没有用过心思,所以,儿子说,妈妈做得饭不好吃。。。

这个学期,孩子的学校搬到我家楼下,我也换了上班方式,星期六星秋天和星期一上班,其余时间都在家。母子两人都在家,再专程骑车来回50分钟去食堂吃饭,很显然不合适,所以,我决定给他做饭了。而且,儿子正处于逆反期,他不像小时候那样,妈妈给做什么就吃什么,做的不好,他会借口吃饱了,就不吃了,这自然影响他的发育......而且,逆反期的孩子,特别需要安宁的心态,妈妈给他做得多点,他就安宁一些,也听话些。否则,他更逆反得厉害,他不是和大人拧着来,他脾气一上来,就离家出走,显得自己多么多么独立似的(离家好几次了呢),所以,要增加家对他的吸引力......

不管多忙,一定要保证让他吃饱吃好,没有别的选择,只能把饭菜做得尽量可口......也许真的该拿出写博士论文的尽头来研究如何做好饭了。

博士妈妈当家了。博士妈妈下决心,无论多忙,都起码保证每天晚饭有一个大荤,一个小荤,一个素菜。。。

昨天和今天和儿子一起逛超市,做饭......儿子都吃得不错,而我在做家务的过程中,竟然感觉前所未有的踏实——说到底,女人,母亲或者妻子的角色,才是最基本的角色。这两个角色做好了,那种幸福的感觉会让任何不良情绪烟消云散......

当然,我不会放弃我的博士学位。

写下来,主要是保证自己能够执行下去。那就再写上,以后,每天晚上6:00到6:30和儿子一起读新概念......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5715-370627.html

上一篇:汉帝得道后的第一个中秋
下一篇:妈妈寄语:刘泉,你注定要获得诺贝奖的
收藏 IP: .*| 热度|

9 武夷山 赵星 刘全慧 曹聪 刘雯 赵宇 王启云 李学宽 许培扬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10: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