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珣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zxun123 行为上循规蹈矩,思想天地放荡不羁。

博文

对联欣赏(之一)

已有 5394 次阅读 2008-9-1 10:23 |个人分类:读书|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对联欣赏(之一)

 

 

说明:文中内容不是什么学术文章,只是自己以前的教学资料(包括别人的成果,没有想到今天贴它而摘录时没有注明源头),供个人平时教学之用。现稍加整理贴出来,只是为了和网友共享它们

 

1932年清华大学招生考试,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出国文科试题,其中对对子一题出的是“孙行者”,要求对出下联。

这个题目看似简单,实则不易。第一,“孙行者”为著名长篇小说《西游记》中知名人物——孙悟空,其声调为“平平仄”,语法形式为“名词+动词+代词”,从对联的要求来看,下联应为词性相同而声调相对之名人(历史或现实中的真人最好,有虚实相生之妙)姓名。第二,“孙行者”除人名意义外,尚有另一层字面上的意义:孙子正在行走着。那么,下联之名人姓名也须有这种双关意义才好。第三,命题者陈寅恪后来解释道:“寅恪所以以‘孙行者’为对子之题者,实欲应试者以‘胡适之’对‘孙行者’。盖猢狲乃猿猴,而‘行者’与‘适之’意义音韵皆可相对,此不过一时故作狡狯耳。又正反合之说,当时唯冯友兰君一人能通解者。”(转引自梁羽生《对联谈趣》,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第5页)也就是说,上下联之首字最好能够组合成一复合名词。

后来有人说,用“王引之”作为下联,来对“孙行者”更好。这种说法有道理。因为王引之(1766——1834)也是名人,清代有名的训诂学家。“王引之”的声调是“平仄平”,上下联首字直接组合成“王孙”,上联说“孙子正在行走”,下联补充说“君王牵引着孙”,意趣上超过“胡适之”(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胡人前去或往何处去”,但“胡人”既有歧义又缺乏意趣)。

 

1983年春节前夕,中央电视台、中华书局《文史知识》编辑部等四家单位联合举办了迎春征联活动。其中有一上联是“十里春风,长安两路”,征集下联。结果“千年晓月,永定一桥”拔得头筹。

此联从数以万计的征稿中脱颖而出,成为鸡群之鹤,绝非偶然。切合北京的风光,化用典故而不着痕迹,对仗工整等是它的突出特点。

上联切合北京的风光。“长安两路”指横贯北京城的东、西长安街,而“十里春风” 是用典,借用唐代诗人杜牧诗中“春风十里扬州路”的字面,凸现了北京在新春佳节期间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而这四个字又与下面的“路”字相关。更有趣的是,“长安”不仅可以指古代都城和当今北京的通衢大道,还含有长治久安之意。

下联所写的是北京的另一个镜头。“永定桥”即永定河上的卢沟桥,古有“卢沟晓月”之景,是原来燕京八景之一,故前四字与下句的“桥”也丝丝相连。这与上联既对称又彼此呼应。从对仗的角度来看,“十里”对“千年”,空间对时间;数词平仄亦协,可说是浑然天成。“春风”对“晓月”,“春”为一年之始,“晓”为一日之始;而以“风”对“月”,更是顺理成章。以“永定”对“长安” 毫无斧凿痕迹,更是令人叫绝。“永定”既是河名,又蕴涵永远安定之义,与“长安”二字乃天造地设的一对。对联虽然用了四个数字,但并不显生硬空泛,它们各有所指,“十里”显其长,“千年”突其久,都是虚说;“两”和“一”,则实指两条街和一座桥。这就使得对联虚实相生。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017-36882.html

上一篇:中秋的快乐
下一篇:谐趣联——对联欣赏(之二)
收藏 IP: .*| 热度|

1 郑融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4 04: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