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子大全》《朝华午拾》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wei999 曾任红小兵,插队修地球,1991年去国离乡,不知行止。

博文

说说郑老师的“过招”

已有 3118 次阅读 2010-9-28 12:59 |个人分类:镜子大全|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文化

说说郑老师的“过招” (1213 bytes)
Posted by: mirror
Date: September 27, 2010 10:42PM

很多东西用国语说就有些“变味儿”、“变质”。这个事态镜某是有过体会的:可以说出I-L-Y来,但说不出汉语。小姐、科学也是如此,今天轮到了“文化”。有个“文化”大革命说法。但是在镜某这里依然体会不出来为什么是“文化”的大革命。这个“文化”改成洋文的culture,奇怪得很,居然就可以“理解”了! 


如今有了计算机,人们对文化可以有更好的理解:win文化和mac文化的用法不难想象。对应着本土“文化”,当然要有外来“文化”的说法。“科学”就是个外来“文化”。用OS作类比也许最好。英文的OS是原装的,汉化就是把英文的OS拿到中土来用。 

郑老师主张用“科学是一种文明”的提法。一百年前这样说应该没有问题,因为有大量的新概念的输入。但是在相对稳定后的今天,“科学是一种文明”的说法就不妥了,因为文明是要按“硬件”来划分,从时态上看是个“完成时态”。而“科学”是个对“软件”的说法,还是“现在时态”。 

你见到过“中国物理”、“中国化学么”? 这是个好问。没有见过。这是因为还没有形成这样的体系。“中国建筑”就是个例子,能形成一类风格、体系就可以称为“中国的xx”了。比如说俄罗斯的物理,就有别于欧美的体系。到西安就可以体验到汉唐与明清建筑“文化”的不同。 

没有文字也可以有文化。这一点应该是个常识了吧?把文字导入这个没有文字的文化也是实际上发生的事情。“文字”与“科学”做个置换,就是“科学文化”的诞生。这个课,还需要“蒋科学”来上才好。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367784.html

上一篇:自然单位制对一般人而言,等于又多了个“糊涂”
下一篇:贾鹤鹏先生浅薄了
收藏 IP: .*| 热度|

1 蔣勁松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20 10: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