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山大地震》看完了,冯小刚用镜头讲故事的本领仍然让人赏心悦目,而徐帆的表演、震撼的场面、缠绵的故事也让我感同身受,从这个角度讲,即使《唐山大地震》不算是出色,我仍然认为它是一部优秀的电影。
但我想说的是另一个事——我们还是需要主旋律的。
电影看完,我想起了一个形容词——这是一部“革命”的电影。革命上面这个引号,代表着一个时代,或者说,代表着一个时代和另一个时代的联系。同《集结号》一样,《唐山大地震》都是“革命”的电影。
严格的说,冯小刚并不属于革命的时代,那是祖辈、父辈们的专有名词,他们曾经为这两个字献出了一切。在我们事实上已经背叛了这个词的今天,无论我们如何评价它,我们都得承认,这个词改变了历史并让我们以后的每一代人都承担后果,直到今天,我们也不能说,社会的哪一个阶层,已经完全摆脱了这个词。
我打算给这种情绪一个并不太贴切的命名——革命乐观主义。
在祖辈、父辈的那个时代,革命是一项事业、一种信念;在改革开放的20年里,革命是一个批判的对象、一种故意的忽略;而新世纪以后,革命就变成了一种传说。当革命持续不断的里我们远去时,我们不必忙着祭奠或者庆幸。
确实,我们不能只有一种思想,那有被愚弄和操纵的风险;而当我们为多元化和张扬个性欢呼时,我们也要承担另一种风险——迷失和焦虑。
革命是有社会性风险的,而乐观则没有。
乐观主义不专属于革命,它属于任何一种意识形态。
而冯小刚,正试图用乐观主义连接已经远去的革命时代和正在经历的迷失时代——这恰好与他的年龄相符。所以他选择了战争和地震,这些内容复杂的灾难,正是最丰富的资源。
唐山大地震发生时,有解放军和举国之力施以援手的感动,也有向世界宣布拒绝任何援助的偏执和自闭。时隔32年之后的汶川地震,同样的力量也试图操纵媒体的报道,但没有成功,也正是这样一个“失败”,让汶川地震这场灾难相对于唐山地震来讲,显得更加“简单”,简单到几乎只有感动、互助和力量。
我们需要更加简单的主旋律,需要家庭、亲情、爱情、勇气、奉献、英雄、文化等诸多属于中国的、更加原生态的力量,这些力量比任何标签和口号更容易打动人,这就是乐观主义,是治愈伤痛、抚平焦虑并充满自信的基础,是让我们心怀希望、奋勇前行的道路。
当然,这样的主旋律也是可以用来赚钱的,好莱坞的商业电影里,几乎每一部都有相似的、可称之为主旋律的要素。
冯小刚不能离开时代去虚构一场灾难,那样的灾难没有意义,比起一种无奈,我更愿意相信,他是在试图为两次灾难代表的两个时代之间修一条通路,在当下对革命时代的怀念和警惕两种极端情绪之间修一条通路。
在电影院里,我所经历的是,老人们喜欢边看边品头论足,而年轻人都目不转睛、泪流满面。对于两代人,灾难的意义各有不同,上代人重温了回忆和苦难,下代人收获了希望和力量。
我们需要这样的主旋律电影,需要普适价值观构筑的基础,需要冯小刚水准的精彩技术和感人故事,在它们背后,是包容和智慧。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23: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