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ucommia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Eucommia

博文

1+1=2是相对的,1+1≠2才是绝对的-看李铭先生在哲学上的无知和逻辑上的混乱

已有 6326 次阅读 2010-6-17 20:04 |个人分类:未分类|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哲学, 科学, 逻辑学, 逻辑推理, 李铭

在我的博文《偏见比无知离真理更远》发表后仅仅3小时多一点(当天夜里12点多)李铭先生就急急忙忙发表了他对我的评价的博文科学在门外汉嘴里乱了套,这里所说的科学门外汉当然是指我,他根据什么做出这样的判断哪,就是按照他自己或者还有方舟子们的逻辑,为了让网友朋友们看一看他们的逻辑是什么货色,在此我以他们的逻辑做一个逻辑推导游戏。先写一个大家公认的公式(我想我们伟大的物理学家李铭先生(这样称呼就不小看了吧)也不会否认此公式成立):

因为A=BB=C,所以A=C

因为我的博文中说了“即使数学上的1+1=2也不是绝对”,还说中医不是伪科学,因此李大师得出结论:“教授这样的人显然不具有基本的科学基础”。首先我要问:生物学算不算科学?因为他在对我前篇博文的评论中曾承认我是搞生物学的,那么此结论表达出的意思是生物学不算科学了,如果不算,那生物学就成了伪科学了?如果算,我按照李氏逻辑作如下推理就是“绝对”正确的:

由上述逻辑可以推出;把显然不具有基本的科学基础(甚至不懂1+1=2)的崔克明评为教授的当时北大生科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翟中和院士和学术委员们要么接受了崔的贿赂,要么就是像崔一样不具有基本的科学基础,而且这样的评审结果还被北大学术委员会批准了,可见当时北大学术委员主任陈佳洱院士(这可是物理学院士)和当时与会的学术委员们要么大多数接受了崔的贿赂(因为多数票通过即可)要么也像崔一样不具有基本的科学基础。此逻辑还可继续推导下去,崔曾任北京植物学会理事长和中国植物学会常务理事,那么选举他的人的基本科学基础也可想而知,发表他130多篇论文的杂志的主编和审稿人当然也不列外,他的20多名学生(不包括本科生)就更不用说了。……诸位网友我这里使用的李氏逻辑有误吗?我可是不敢再继续推导下去了,再推导下去连科技部、教育部和基金委都要牵进来了。

 

上述推导结果就足以证明李氏逻辑的荒谬和混乱。不过这只是教授(不知是否是,但我怕又小看了此伟人)博文的一个创新。其中还有一个更加伟大的创新(此发现足以得诺贝尔……奖),这一点他在我博文后的评语中表述得更清楚,那就是“哲学干扰科学的时代早过去了”的英明论断。学过哲学的人都会赞成“百度”上对哲学是什么的最佳答案:“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学的特点:抽象性和普遍性。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哲学与具体学科的区别:对象不同。哲学的对象是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或普遍规律。具体科学的对象是世界的某一方面、某一过程、某一领域的特殊规律。联系:各门具体科学是哲学的认识基础,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理论指导。”显然任何一个学科的科学家在进行研究时都是自觉不自觉的按照自己的世界观,也就是哲学理念行事,如果说哲学干扰了具体学科的科研,那只是研究者自己世界观出了问题,与哲学本身没有任何关系。只有在正确的哲学思想指导下科研才能不断前进,不断达到新的高度。正确的哲学思想指导下做的科学预言成功最有名的例子就是毛粒子的命名(我想伟大的物理学家李先生不会不知道此事吧)。要说对科学的干扰的话,不是哲学而是政治(也不是政治学),现在许多国家立法禁止克隆人的研究,严格控制转基因食品的上市不就是政治干涉科学吗?但是这种干扰你能制止吗?排除得了吗?国际上对大杀伤性武器研究的限制不也是政治干涉科学吗。你能随便研究武器吗?根据我文化大革命中的经历,我猜,实际你的意思是行政对科研的干预,这是应该排除的,但这与哲学何干?你提副教授也好,还是提教授也好,肯定是根据你在物理学上的成绩,我说你的哲学课应得零分,甚至是负分,不会涉及他人对你物理学上的评价。我劝你还是补点哲学常识为好,对你的物理学研究只会有好处而不会有干扰。我想,只要懂一点哲学的人都不会把我这这篇博文的标题看成是我不知道1+1=2的白痴。确实1+1=2在算术里是对的,但这是一抽象的概念,就是算术里任何一道应用题的数字后面都有量词,一年级的小学生都知道,量词不同的数是不能相加或相减的,这已经说明了不同量词前的相同的数字是不相等的,如果1+1绝对=2的话,人口普查就简单多了,只统计一个总数就完了(这里1=1已不是绝对的了,已经将数字后的量词限制在“人”上了),为什么现在统计的项目越来越多呢,就是因为11,男人与女人不同,大人与小孩不同,不同学历的人不同,不同工种的人不同……。还有就是在数学界也没人认为1+1绝对=2。我们谁都知道已过世的陈景润院士研究的课题就是1+1,如果像李大教授一再强调的1+1绝对=2的话,陈院士成了什么了?写他的报告文学的徐迟先生又成了什么了,选他为中科院院士的那些老一代院士又成了什么了?现在中国老年人都认可的一句话就是身体健康是1,其他都是0,只有1在,0才有意义。这也是用数学里10在数字里不同组合中代表了不同的量来表达的一种健康理念,是非常富有哲理的。这实际上不也是说明处在不同位置的1是不相等的,个位上的1=1,十位上的1=10……请问李大师,这是真理还是耍赖皮。

 

对不起,我忘了李大师在对我博文后的评论中有一更加英明的论断,就是“真理并不是科学的词汇,科学只有规律,定理,现象,没有什么真理”就此我先向李大师请教两个问题,哲学是不是科学?社会科学是不是科学,难道他们也都是你们定义的伪科学吗?按你的逻辑,这两个问题的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可是你敢说出来吗?当然,真理是一个哲学概念,而且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真理标准,神学有神学的标准,唯心主义者有他们的标准,辩证唯物主义者也有自己的标准,除了李大师外还没有人敢说自己不再追求真理。改革开放初期在中国大地上开展了“检验真理的标准”的大讨论,而且取得比较统一的答案,就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当然不是13亿人都同意这一观点,不是现在科学网上还有人发博文说“实践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吗。这也正常,什么时候也不可能万众同心。但像李大师这么说“科学没有什么真理”,还是我近70年来第一次听说,真使我大开眼界。不过根据哲学的概念,物理学上的规律、定理,还有几何学上的公理都属于人们追求的真理,但属于相对真理。在英文里,没有与中文中的“真理”一词完全对应的一个字,而是四个字,即“gospeltruetruthverity”,但每一个字都有“真实”的意思,就是按中文的字面解释,“真”即真实,“理”即“道理”或“理论”。任何科学家都是在自己研究的领域中追求真理,虽然科学的文章和书中没有使用“真理”这个词,因为他们都知道自己在科学道路上走的任何一步只是在通往真理道路上的一小步,还因为自己提出的任何理论或学说都还处在假设阶段,还需要进一步的实践检验,所以不仅不称作真理,而且除了数学、物理和化学外,也很少有称作“定理”、“定律”和“公理”的,绝大多数学科中,特别是在生物学上,很少使用这些词,据我所知,生物学中大家公认的定律,只有遗传学上的孟德尔三大定律和摩尔根补充的交换律,还有一个是有关细胞分裂的Ererra定律,由于其适用的范围很小,就是生物学界知道的也不多。像在解剖学上(无论植物还是动物),只是真实地描述各种细胞、组织和器官的结构并进行分类,这里面除了在描述植物顶端分生组织结构上还有几个被称作理论或学说外,其他就没有了。但探究真实就是追求这里面的真理。

 

李大师批判我的文章有一大特点,就是特像文化大革命的大字报,即抓住只言片语就无限上纲。比如他在文中写道“教授所使用的词汇学霸”“学阀,让人想起文革摧残科学家的时代。这样的态度怎么能适合讨论学术问题?”可是我那篇博文是在讲伪科学、学术造假和学阀学霸这几个词的区别,我分别举例说明了它们的内涵是什么,其中特别指出了“伪科学”一词内涵不清,容易被滥用,而且我认为将中医说成是伪科学就是滥用。因为有人把李森科也说成是伪科学(现在我们的李大师也坚持说李森科是伪科学),我文中还明确指出了这种说法要不是对李森科那个时代的无知,就是有意包庇,李森科与伪科学根本不沾边,李森科研究的内容是真科学,就是凭着他的真实的科学成就,而且为解决当时苏联的经济困难做出了贡献才当上了苏联科学院院长(这里我倒可以说,你李大师也太小看当时苏联的领导人了),然后利用他手中的权利把他根本不懂的遗传学说成是唯心的、反动的,然后对研究遗传学的科研人员,特别是对威胁他手中权利的前苏联科学院院长进行政治上的残酷斗争无情打击,剥夺了他们的科研权利,把他们赶出科学院。由此我才说这哪里是什么伪科学,是地地道道的法西斯,是学阀学霸,进而指出这才是对科学事业的最大威胁,中国如果让这种人篡夺了科学上的领导权,是中国科学事业的最大灾难。这里根本没有把中国的任何人说成是李森科式的人物,可是我们的想象力极为丰富的李大师就把他崇拜的偶像何祚庥院士与李森科对上号了。说老实话现在说中医是伪科学的人中还没有人有资格成为我定义的学阀学霸,何老先生有科学成就但手中没那么大的权利,他的年龄也决定了他不可能会有这种权利,而李大师和方舟子们就更不够格,你们既没有那么大学术成就也不可能有那么大的权利,就是当了官最多成为当地的一霸,或土皇帝,而成不了学阀学霸。我可以明确地告诉你,像现在的卫生部长陈竺才有成为学阀学霸的资格,但他没有也不可能成为学阀学霸,陈部长不仅没有将中医打成伪科学,而且还在用现代生物学的研究方法探讨中药治病的分子机理,并且在这上面已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如果你们当了卫生部长,全国将有多少中医医院和门诊部被关门,多少从事中医药的人员要失业,甚至以“非法行医的罪名被关进监狱,多少病人,特别是边远贫穷地区的病人要失去救治的机会,到那时,中国不大乱才怪那,可以想象,那对中国经济的破坏不会比文化大革命小。你不是要中医理论得到证实的证据吗,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请你们到中医院去查病历(但不要戴着有色眼镜去查),你们说中医是伪科学,你们是原告,按照法律,你们有举证的义务。不过我将专门另写文章说明我手里掌握的证据。

 

最后我这个科学的门外汉倒要指出自称门内汉的李大师文中说的生物学门外汉的话,就是他把现在解剖学上看不到经络与看不到物理学上的 夸克,胶子,希格斯粒子”相提并论。这里李大师犯了一个生物学上的常识性错误,经络是在组织和器官水平的结构,肉眼应该能看见,所以我在前文中说只是我们现在还没有找到合适显色方法显示出它与其他组织结构的区别,而物理学上的夸克,胶子,希格斯粒子则是因为它小,我们肉眼的分辨率达不到而看不到它,所以要借助专门的科学仪器来证明,证明之前大多数人也不认可它。而经络及其中穴位是肉眼能找到的,所以才能针灸,只是因为我们现在还没有找到它与周围的细胞组织有什么生物化学上的差别,还无法用组织化学或细胞化学方法显示出来(如研究基因表达的分子标记),这必须用特殊的显色反应才能解决。这里不是我小看了医学这门学科,而是李大师太夸大了自己,据我所知真正医学界同意你李大师看法的还找不出几个,不知李大师凭什么当起医学的代表来了。

 

 

附录1:李大师对我上篇博文的评论:

发表评论人:wliming [2010-6-13 11:57:53] :你以为我仅仅是跟着别人说 你以为我没有仔细研究争辩两方面的证据 你不要太小看学物理的人了。 正是你们这些人缺乏基本的科学基础,才乱举例,乱推理,导致你们对中医的错误认识。

发表评论人:wliming [2010-6-13 12:02:14]  你承认你举的例子错了,可你的结论却仍然成立,这说得过去吗?

博主回复:你给我的更正正好证明了真理的相对性,不是吗?再次感谢。

发表评论人:wliming [2010-6-13 15:42:58]  :真么叫真理的相对性真理并不是科学的词汇,科学只有规律,定理,现象,没有什么真理 所以,你不要用门外汉的语言来谈论科学问题。如果你入不了科学的门,就不要在这里谈科学。

发表评论人:wliming [2010-6-13 17:08:07]   :文革时代,中国的科学就是在你这种所谓的真理观中死掉的。哲学干扰科学的时代早过去了,你的思维还停留在上个世纪啊?

 

附录2:李大师博文原文:

科学在门外汉嘴里乱了套

最近,有个北大的退休教授崔克明发表博文,指责当前的反中医浪潮中的学霸学阀作风。教授用了一些科学的例子来论证他的观点:牛顿力学在地球上成立,在宇宙中不成立;1+1 不一定等于2;等等。我指出他的错误,他总算承认了,可是,他并没有因为举证错误而承认他的推论错误。(注:牛顿力学适用于低速宏观,狭义相对论则只需要惯性系一个条件,不论地球上还是宇宙中;数学中1+1绝对=2。)

教授这样的人显然不具有基本的科学基础,却自以为是,乱举例子蒙骗外行,还胆敢对科学问题发表专业性意见。在这样的人的嘴里,科学还能不乱套?

教授所使用的词汇学霸”“学阀,让人想起文革摧残科学家的时代。这样的态度怎么能适合讨论学术问题?我再次强调,中医是个科学问题,科学门外汉根本不具备讨论这个问题的能力。

教授还说中医的大量理论都得到了医疗实践的证明,这是谁证明的?中医学界大概都不敢下这个结论,教授是从哪里得来如此雷人的认识的?

他还说最典型的就是经络理论,不仅无数的医疗实践证明它的存在,就是现代的大量生物物理实验也证明它的存在,经络被实践证明存在了?被国际医学界认可了?是谁证明的,拿来看看?他以为在解剖上看不到医学就认为不存在。教授太小看医学这门科学了。 物理学中我们从没看到过夸克,胶子,希格斯粒子,我们甚至没见过量子力学的波函数,物理学却没有否定过它们的存在。 难道现代医学因为看不到经络就否定经络的存在?我告诉科学门外汉们,医学认可经络的两方面证据:1。直接观察到经络;2。经络的物理效应。间接证据需要经得起逻辑的推敲和进一步的检验。

教授写过一个博客:民科万岁。似乎他要把自己归入民科队伍,我看,很恰当。中国的民科已经成为社会公害。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4542-336287.html

上一篇:偏见比无知离真理更远-我哪里得罪李铭先生了
下一篇:人的生命至高无上-驳科学至高无上论
收藏 IP: .*| 热度|

1 杨洪强

发表评论 评论 (2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9: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