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宇之涧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iKnow

博文

[2009-11-17] 几则关于科研的小故事(1)

已有 6439 次阅读 2010-3-12 23:31 |个人分类:科研点滴|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介绍几个看到的、或听到的例子。

1. 周末看了CCTV10的《人物》,正好介绍王选研制激光照排系统的过程。1975年,王选38岁,还是北大的助理教授,想研制第四代激光照排系统,而当时国际上也正在研制第四代。他的想法当然避免不了被人取笑,一个小助理教授,很自不量力。1979年,他研制成功样机,但是错误百出,没有报社敢用,他不断改进,88年终于被《经济日报》采用,但依然有错误,一直到1992年才稳定,从而全面占领国内市场。

——今天,评论都会用“18年潜心研究”来形容王选研制激光照排系统的艰辛。


2. Stanford大学的Prof. Kunle Olukotun,1991年从Univ. of Michigan毕业后来到了Stanford。Stanford学校鼓励大学教授开公司,他的同事们都开起了公司了,而他自己却依然留守在实验室。终于,他决心做些可以用来开公司的东西,而当时大多数正在做越来越复杂的处理器,他的想法就是很简单,就是“把几个简单的处理器核做到一个芯片内”,因为他只有4个学生可以来做这件事情。1995年,世界上第一个多核芯片Hydra诞生了,但是在高频率、超标量、多发射盛行的时代,Hydra并没有人关注。直到21世纪,功耗成为芯片设计更致命的瓶颈时,人们才意识到Hydra的意义,于是转向了多核, Kunle Olukotun 因此也被誉为“多核之父”。

——实际上,Hyrda的初衷根本没有考虑到功耗,而是想利用突破传统的指令集并行,而采用线程级并行“to produce breakthroughs in microprocessor cost/performance and parallel processor programmability”。


3. DataDomain,Princeton大学李凯老师创办的公司 。一开始,李凯老师想创办DataDomain时是从价格的角度考虑数据备份:磁带比磁盘便宜,但是如果用磁盘来存储压缩数据的话,那么价格将和磁带差不多,从而具有竞争力。基于这个目的,他们发明了一种数据压缩方法。但后来,他们发现这种数据压缩技术(也叫 Data Deduplication)可用于Data Center,用李凯老师的话说,“和虚拟机一起,是仅有两种能几十倍降低功耗的技术”,“可以大大的降低对传输带宽的需求,降低开销”。正是这些对Data Deduplication技术的重新阐述,从而使得DataDomain成为各方竞争的香饽饽,最终被EMC以21亿美元收购。

——正如Data Deduplication那样,研究的目标与意义并不是一开始就能预测的到的,即便李凯老师那样拥有国际视眼的牛人,在2001年也无法预测到DataDomain主要意义是为Data Center降开销、降功耗。

----------------------------------------------------------------------------------------
我想,成功并没有固定的模式,当具备了成功的基础——性格、知识、能力、关系、资金、家庭…… 那么剩下的就是等待幸运的降临。我们可以做的,就是不断积累成功的基础。我们现在不成功,那是因为我们积累的还不够。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4166-302405.html

上一篇:[2009-11-10] 科研之路的悲欢喜乐
下一篇:[2009-11-17] 几则关于科研的小故事(2)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9 22: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