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2.0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reqdriven 创新从身边做起

博文

中国移动OPhone、Widget、MM与大学教育的创新改革

已有 3527 次阅读 2010-1-27 15:20 |个人分类:Livinglab=创新2.0+创新服务总线|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移动生活俱乐部

这里我想说的是孩子们以及未来的事情。但说教育之前,我想表扬一下中国移动。我觉得中国移动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抓住了几个关键的问题:

MM构建了自由市场。OPhone开垦了肥沃土地。Widget构建了绚烂花园。三部曲之后1-2年,具有中国特色的繁华似锦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将真正到来。其中,我最为欣赏的创新是Mobile Widget。移动微技,是小而精的创新利器。我大胆断言,在未来最具发展潜力的杀手级业务,将是移动微技。

 

从大学的角度,特别是教育者的角度,我能感受到为什么我会喜欢这种精灵一族的东西。在当前的大学教育中,特别需要的就是这样具体的、微小的小应用工具。大学生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需要一种展现自己品味、展现自己创新能力的“动感地带”。Widget能够给大家带来创造的乐趣。

 

Widget能够使得大学生了解OPhone这样的终端,如果是喜欢编程序的,可以通过OPhone了解开源的创新体系。如果是研究文化创意的,OPhone也能为他们提供一个作设计的平台。OPhone中还有大量的传感器,面对参数的世界,那些希望在物理、电子方面展现自己才能的学生能够有很多想象空间。如果是研究商务的,OPhone与MM的商业模式中,蕴含着很多关于新型商业模式的道理。MM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创新者是可以思考如何把传统的商业模式与移动互联网的新模式进行整合的,这为那些对经济学感兴趣的学生们提供了很好的平台。精力充沛、兴趣广泛、充满创意的大学生则可以进行跨学科的尝试与协作,这种随时有了想法就开始动手实现的感觉是多么美妙。

 

通过网络与协作,这些孩子们的思路可以走得更远。通过信息与能力的Mashup,人能够触及的创新空间几乎是无穷的。而对于这种空间的探索也能使得他们接触很多的朋友,大家可以共同进行创作。这可以给这些正在成长过程中的心灵以强有力的感觉,让他们通过创造与夸耀的举动产生自信与愉悦,让他们在一同工作并克服困难的感觉中找到和伙伴的友谊。我们需要未来的孩子们能够以这样的方式成长。也许他们将在未来拥有较为强大的经济基础和技术手段,但在未来他们需要面对的是被污染的环境、贫乏的资源、老龄化社会、……,对于中国而言,还有非常多的人口,以及日益增大的贫富差距以及教育差距。解决或缓解这些问题不光需要经济实力,还需要耐心、爱心、协作以及创新智慧。能够想象得到的是,对于环境污染这类问题,制造起来或许很容易,解决起来可能会相当的麻烦。

 

我们的课堂,在绝大多数时间来看,往往是一个单播系统,很少有互动。我们的孩子们绝大多数的时候都是在听与看,很少作与说。创新能力的激发是需要具体的工作情境、需要有团体的讨论,这在小学、中学乃至大学期间都很难提供。孩子们缺乏任务感,更谈不上协作,他们在日复一日的训练下,满足于对于书本知识的记忆,却很少能够有机会建构自己探索出来的知识体系。幼儿时代积木、橡皮泥、画笔这样的简单创新工具从生活中被置换为试卷的时候,他们的创新能力就开始有止步不前的倾向了。

 

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如果与人类的健康成长无法形成正向互动的关系,则不可能成为真正有价值的东西。而手机是更加随身化的工具,有可能会更加普及。目前这种工具有成为更加魔术棒一样的可能,也就是说会将创新的呈现进一步多样化,并形成爆炸式的相互激发,那么它能传递的理念和感受就有可能带来人们对于创新的追逐与兴趣,如果它除了好玩以外,还有可能和实际的生活改变对接,则有可能从生活中再次带来其他的创新元素继续丰富这个体系,最终创生出来的应用空间是庞大的,这种创新的动力与人有关,与人口基数有关,与生活的多元化形态有关,也与技术多样性有关。其结果必然是应用数量的激增以及应用的无限长尾细分。在这方面,我们中国应当有优势。一定要坚信这一点。

 

在应用蓬勃发展,并且利益驱动的因素之下,会诞生很多的应用公司,也许他们会垄断一部分应用资源。所以OPhone、Widget是否能永久的属于校园,永久成为“积木、橡皮泥、画笔”,成为他们继续构建美好世界的工具,还是一个问题,需要一种能够适合校园的商业模式再创新,需要一种平台的再造。这是一个命题。对于孩子们而言,他们未来改变社会也许需要的是别样的工具,如对商业模式、技术资源、管理、文化这些知识的深入了解。当代大学是狭窄的,我们的教育体系努力建构的,似乎仅仅是一块块的木板,并且从未打算让这些木板彼此相连,形成一个大的桶。我们似乎遗忘了,对于一个一会儿就将独自去海边挖沙子的孩子,他经常需要的工具是一把铲子和一个小桶(又提出一个教育木桶理论,版权所有( ⊙ o ⊙ )啊)。由于我们的孩子们被打造成为木板,并且从未与其他的木板连在一起过,所以我们实际上把最艰难的培养任务,留给了社会和企业。由于我们的大学很少能成为创新型大学,能成为创新工厂、服务工厂、设计工厂,很少能够让教育与创新水乳交融,所以我们培养出的人才必然也是视野狭窄,活力受限的。这种教育状况如果不改变,其实中国是无法出现真正的创新型人才的(以此回答钱学森之问)。

 

也许中国移动可以为中国的大学生作一件事,将OPhone、Widget是永久地留在校园,成为孩子们的“积木、橡皮泥、画笔”,让他们能够在生活中不断体会到创新的乐趣,从而产生对于创新的热爱与熟悉。这里我强调的并非一种简单的课程或培训,为了给中国移动的平台多增加几个开发者,或者推广几部OPhone,而是构建一种面向校园的创新模式乃至商业模式。中国移动作为一个如此之大的公司,应当不仅仅考虑自己的短期商业利益,而是能把视野放得更加长远。这里我更加强调的是一种基于社区的创新协作,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引导,也许创新就是他们的生活。只要中国移动能够“正德厚生”,这些孩子们——他们代表未来——就能够把很多的应用“臻于至善”。

 

对于大学生作应用创新,我想强调三个理念:有用、好玩、慈善。这也是移动生活俱乐部(中国)的三个重要应用创新理念。

 

大学生作创新必须考虑有用,能够用起来的东西才能叫创新。所以不要满足于无数的创新创意大赛,名目繁多的获奖。在今天,很多的创新创意都是畸形的。为了创新而创新是没有前途的。为了让别人用起来,才是真正的目的。所以千万不要因为得奖反而止步不前。有用这两个字,说起来简单,做起来是很难的。要牢记“学以致用”。我们做过很多的创新大赛,发现大学生对于实际生活的了解是非常少非常少的。

 

创新必须好玩,能够引发自己愉悦、别人愉悦的事情才是有价值的事情。作为大学生,要保护自己的乐观好玩、追逐趣味的天性。一些能够创新的人,往往是能觉得很多事情都很好玩的人。

 

创新兼顾慈善。当前慈善与公益事业目前触及的问题,往往是未来需要面对的社会问题。大学生直接涉及商业,也许并没有企业有竞争力,但涉及慈善,则有可能得到来自社会的支持。很多很多的慈善需求与科技需求相关,但是却与无法与商业利益对接,这些事情,有可能更加适合大学去作,并且能够将创新做成有用的事情。不要等自己到了巴菲特或者比尔盖茨那么有钱的时候才来作慈善,在大学时代作一些慈善与公益,工作时候努力赚钱会更加心安理得 :)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51500-290641.html

上一篇:关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之瞎猜
下一篇:创新与自我完善
收藏 IP: .*| 热度|

2 武夷山 唐常杰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0: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