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科學出發,何時能還家?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angjinsong 科學,俺的名字叫科學!

博文

俞孔坚:从多角度与视野理解“风水”【轉】

已有 3634 次阅读 2010-1-8 13:13 |个人分类:敬畏自然|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北大, 风水, 思想自由, 兼容并包, 俞孔坚, 俞孔坚

俞孔坚:从多角度与视野理解“风水”


 

  风水热的出现有多重原因。
                 
   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院长俞孔坚谈到,现在有些人谈风水色变,这本身就不是一种科学的态度,它不但不能揭示风水的本质,反而使之变得更加神秘。一方 面,许多人打着科学的旗帜,动辄给谈风水的人扣上“反科学”、“伪科学”的大帽,这使许多专家学者不敢去谈风水,生怕被人带上帽子,毁了自己的学术名誉, 这是“文化大革命”的遗毒。既然我们可以大谈上帝和基督、大谈非洲原始部落的巫术、大谈少数民族的宗教仪式,为什么对风水讳莫如深呢?另一方面,许多学者 装神弄鬼,把一些本来就不是科学范畴的文化现象抬举为现代科学,或认为“现代科学解释不了”,或在风水中附会现代科学的内容,以说明我们的先民是如何高 明、如何深不可测,以至于认为风水说比现代科学还要高深,这同样是荒诞的。在我看来,只要从人类的进化历程、文化的生态经验以及现代人的功利意义三方面入 手,风水并不是什么解释不了的事。相信没有上帝的人可以是科学家,相信需要上帝的人也同样可以是科学家。
                 
  风水包含了什么内容?
                 
   俞孔坚指出,风水是中国文化对不确定环境的适应方式,一种景观认知模式,包括对环境的解释系统和趋吉避凶的操作系统。其深层的环境吉凶感应源于人类漫长 生物进化过程中的生存经验和中华民族文化发展过程中的生态经验。前者通过生物基因遗传下来,后者则通过文化的“基因”而积淀下来。这种生物与文化基因上的 景观吉凶感应,构成了风水的深层结构;中国传统哲学、天文地理的观测与罗盘操作技术,以及中国的民间信仰这三者构成了风水的表层结构,它系统地曲解了风水 意识(指上述景观吉凶意识)。作为表层结构的风水解释系统并不能完全反映景观的现实功利意义,因而使风水带有很大的神秘性和虚幻性。风水源于济世救民,而 最终沦为部分人谋财害命的骗术,这两者必须区别对待。
                 
  那些邪凶死祸与镇胜驱防的“说”和“术”是风水文化的代表性内容,它们并不是科学。
                 
  对风水是否该抱有宽容的态度?
                 
   俞孔坚谈到,所有文化现象都有其产生的历史环境,许多文化现象对当代人来说是不可理解的,因为环境变了,我们并不生活在那样的环境中,因此不需要用同样 的方式去适应环境。它是我们认识彼时彼地人的生活方式的途径,是揭开人类历史的一把钥匙。对待它们的科学态度是解读它,认识它,并通过它来探索未知,而不 是用现代的标准去评价它。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人类的遗产,不管是否对当代有用。用功利的标准来衡量文化遗产是很危险的。
                 
  风水理念蕴含着古代中国人内心对于世界的认识,它不应该被我们随意摒弃。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4810-285303.html

上一篇:理想景观探源:风水的文化意义【轉】
下一篇:科學的醜惡面目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16: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