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我的翻译课教案

已有 8320 次阅读 2008-5-28 07:02 |个人分类:译海扁舟|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我的翻译课教案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武夷山

我在90年代初给本所研究生讲过完整的三门课:英语听说;英语阅读理解;英汉互译。总体上说,较受欢迎。下面将翻译课的部分讲义献给大家。

一.翻译的“功夫在外”

画家刘海粟曾有诗曰:搜尽奇峰打草稿。可见,他的功夫在画外,需要游历山川。翻

译亦然。需要哪些翻译以外的功夫呢?

1、  理解原文的能力

翻译上出现偏差,我估计70%是因为没看懂,而不是表达不到位。例如:

I divide all readers into two classes, those who read to remember and those who read to

forget.

译文:我将所有读者分为两类:有人读书是为了记住,有人读书是为了忘却。

 

说明:为了增长知识而读书,当然想记住;有人为了忘掉白日工作的烦恼,晚间读些

消遣性的书。你若未看懂这句话,就译不到位。

2.中文根底和知识面

你肚子里有多少词汇?如果你中文写作时遣词造句都困难,怎么可能在翻译时从记忆

库中检索出合适的表达方式呢?例如:

He is the type to complain about a pea under the twentieth mattress.

译文:他这种人,一点鸡毛蒜皮的事也要抱怨。

说明:你若读过安徒生的《豌豆公主》,就易于理解这句话。若翻译成,“他是什么什么的类型”,就不像中国话。

又如,May-December marriage, 你也许能猜到指的是老夫少妻式婚姻,但是在某些场合,译为“红颜白发”则更具文学色彩。

3.认真的习惯

有人翻译东西是“一次到位”。想到一个译法,就是它了。从来没有second thought, 没有在译完后,再仔细读一遍。要知道,孤立的句子,怎么翻译都可以。在段落中,就要考虑前后照应。比如,可能需要将后一句的主语提前,以接应前一个句子。

(待续)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26894.html

上一篇:“硕博士进军中小学计划”此其时也
下一篇:信息的性质 (译诗)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18: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