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高明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蒋高明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从事植物生态学研究

博文

在绿牛农庄赶“洋集”

已有 6942 次阅读 2009-10-28 22:07 |个人分类:自然与社会|系统分类:图片百科| 有机食品, 赶集, 绿牛农庄, 中外文化交流

蒋高明

        10月25日,秋高气爽,阳光和熙。笔者参加了在北京顺义绿牛农庄的举办的“2009年绿牛农庄丰收节”。

        这完全是民间策划并举办的“丰收节”。与全国各地政府举办的各种文化节不同的是,来赶集的人群是自发的,除了绿牛农庄的会员是免费外,来赶集的人还要购买50元一张的入场券,三分之一是老外,许多人是举家来的,有老人,更有孩子。

        丰收节预定11点开始,下午4点结束。可早在上午10点左右,人就陆续来了。大部分是从城市开车来的,农场门口排满了汽车,来晚的停车都困难。仪式很简单,一个老外用地道的美国口音主持,一个中国女孩翻译。没有领导讲话,没有彩旗飘扬,没有掌声雷鸣,有的是和谐、轻松,更多的是孩子们追逐的笑声。传统的节目有各种游戏、走迷宫、手工艺比赛、绘画、移南瓜比赛等。以娱乐为主。

        还有吃的,中外十几家个人或集体的农场来兜售他们的产品,或做成熟食或冷食。中国人包饺子、炸羊肉串、炸耦合等;外国人做冷饮、比萨、卖洋酒等等。可有一条,所有能够进绿牛农庄的产品,都必须是有机的,大部分要经过女主人陈礼贞女士的认可,有些是她的好朋友介绍来的,有些是她亲自考察的,更多的是她的老客户。官方认证的有机食品,不一定能够得到他们的入场券。因此,在这里,见不到那些大公司的“有机产品”品牌。

        我们带来的是山东平邑弘毅生态农场的有机藕、有机姜、有机绿豆和有机黄豆。在陈女士帮助下,感谢三名志愿者,我们才能将有机藕炸耦合卖,否则生藕卖不了多少的。三段藕片裹上面粉后,炸出耦合来,再简单放点盐和戴晴女士从门头沟山上带来的花椒粉(绝对的有机),卖10元/份。以老外消费为主,好多人买了2次,有回头客呢。中国人买生藕的多,老外也有买的,但不如中国人踊跃,可能是他们不知道怎么做藕有关吧。美国大使馆还买了我们的藕呢,用来做藕汤。总之,我们的藕是吃着放心的。

        但销售收获不是特别大,共卖出785元,刚好够学生的路费和宣传费。我们的460斤藕、20斤姜、10斤绿豆、20斤黄豆是博士生吴光磊和硕士生乌云塔娜从平邑坐长途汽车“押运”来的,可见这些食品的科技含量是很高的。姜也出售完了,15元/斤。剩余的300多斤藕,委托给陈女士通过她们的会员制配送了;黄豆和绿豆由我带走了。

        收获最大的当属张娇(关于她的事迹,参见拙文《奇女子张娇》),我介绍她来"赶集"的。她们从延庆带来了真家伙:苹果、柴鸡蛋、山楂、羊肉串这四样。好家伙,苹果20元/斤,鸡蛋3元/个,很快被抢购一空。有些老外没有买上的,订购了张娇的苹果和鸡蛋,她们送货上门。可见,只要有真正的东西,品尝起来味道明显好于农药化肥食品的,是不愁销售的。

        最后,客人走的差不多的时候,陈女士、张娇、自然之子的张女士、我的两个学生和我,开了个小会,简要讨论了下一步有机食品产业的发展思路。

        这次丰收节使我们在有机产品产业上坚定了信心。我们要带领农民坚定不移地走下去,让生态学主导的农业在各地开花。尽管我们没有在这次丰收节上赚到多少钱,但我们思想上大丰收了。

        此为北京绿牛农庄的第四届丰收节,是日约600中外朋友赶了这个“洋集”。


图1 中外主持人。下面乱哄哄的,没有人认真听,可他们照样认真主持着



图2 一个老外父亲在陪孩子玩南瓜



图3 给南瓜美容



图4 尽情涂鸦,管它画个什么样



图5 体验刻玉米农活儿



图6 卖洋画儿的摊儿



图7  现场做咖啡奶的老外



图8  卖土豆的老外。好家伙,两个就卖10元呢



图9  张娇的摊儿最红火,尽管苹果20元一斤。她最自信的是苹果的质量,您可以现场品尝



图10  卖炸耦合的乌云塔娜。开始塔娜感觉3片卖10元有些于心不忍,后来增加到10元5片



图11  我们的摊儿也火了一把

图12  绿牛农场主陈礼贞女士到处推荐我们的有机藕,她成了我们义务的“藕托”啦



图13  好吃不如饺子。中华饺子吸引了好多老外。据说当年马可波罗不知道馅是怎么放进去的,发明出比萨饼了



图14  走玉米迷宫



图15  洋娃娃



图16  制作稻草人比赛


图17  在树林下休息一会再去逛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75-265807.html

上一篇:课堂下学生眼里的老师印象
下一篇:隐形“利益链”扰乱食品安全
收藏 IP: .*| 热度|

4 寸玉鹏 陈永金 苗元华 pkuzeal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8 06: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