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产业天使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nwsapa 创新创业,以人为本 天使投资,专注健康 开博调侃,舞文会友

博文

辉瑞并购惠氏大案终获联邦批文

已有 4116 次阅读 2009-10-16 11:46 |个人分类:医药产业|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重组, 并购, 辉瑞, 惠氏, 裁人

今年三月宣布的辉瑞收购惠氏一案, 在经过联邦政府的反复审核, 辉瑞对合并后的资产处置, 避免某些产品的垄断嫌疑, 终于在昨天获得政府批准通过。惠氏这家百年老厂终于将写完历史最后一页。辉瑞在经历第三次超级并购之后,又再度成为世界最大的药厂。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兑现并购所依据的理由,实现整合,发挥协同优势,更直白些,就是如何下手砍人?

辉瑞公司早先曾表示过,公司合并后将裁减约15%的公司员工,相当于20000个工作岗位。 这一数字包括大约8000个工作岗位,这是辉瑞公司在1月就承诺要削减的雇员数目。这些被裁员的岗位将涉及“销售,制造,研发和行政组织。” 在研发以外的部门调整,已经大势所趋,裁减没有多大悬念。外界特别关注的是研发部门和人员的重组。几个月前,辉瑞已经宣布高层管理班子的调整,从部门设置和部门总裁的任命,已经大致构划了辉瑞并购惠氏之后的研发机购的框架。辉瑞将主导小分子化学药研发,惠氏将主导生物药和疫苗的开发。在这样安排的前提下,自然会有猜测,两边重复的研究部门和人员会被削减。谁主导某领域的开发,自然会多保留自己的旧部。

一个辉瑞公司发言人告诉华尔街日报的记者,辉瑞内部的整编削减已经开始。但具体的裁减方式和那些部门和人员被裁减目前并没有很清晰的方案。 辉瑞的研发总部在康涅狄格州,该州的一份报纸“The Day”,昨天早上的新闻报道中提到,现在来预测辉瑞会关闭在康州的哪一营运部门还为时过早。

而在宾州的一份报纸,时代先驱报,引述了一封由惠氏公司总裁伯纳德-普索昨天签发的信,提到关于惠氏营运部门及设施关停并转的有关事项及未来安排。信中说:
在过去几个月,辉瑞经过反复论证和讨论后确定,惠氏公司的两个总部的设施-在新泽西州麦迪逊和在宾西法尼亚州Collegeville市的制药厂总部将予以保留,并成为辉瑞未来重要的运营场所。 一位惠氏发言人证实,时代先驱报所报道的普索所发出的信属实。

估计许多心神不安的辉瑞和惠氏的研发人员现在正等待最后的裁减决定。据说,辉瑞这次给出的遣散补偿计划,与当年收购沃伦-兰伯特时的待遇相差甚远。让服务多年的老员工颇为遗憾,但经济形势不好,企业股票表现欠佳,实在是无奈。 至于哪些人留下,哪些人走人,不日将逐渐公布。对双边的项目和运作肯定是有很大影响的。
在这点上,并购双方和华尔街是很少把机会成本和效率损失考虑进去的,或许有人知道,但只是装糊涂。因为大型并购给相关方面带来几亿美元的收入,谁愿意自打耳光啊?堵自己的财路?

根据并购重组的一般规律,胜者为王。所以,可以肯定的是,辉瑞的化学药研发部门受影响会小些,惠氏生物药和疫苗部门的人会更受器重照顾,但双边都会裁减一些相关研发人员,并招纳对方最优秀的人员。有的部门,如服务部门,运气不佳,可能会被一锅端。其中必有很优秀的人才。很可惜的是,估计有1000多人是华人科学家,他(她)们的工作会受到影响或冲击。也许有的已经在考虑加入中小生物技术企业,甚至下海自己创业。在美国有不少中小生物技术企业就是在大公司裁员和清理项目时创办的。有魄力和眼光的科学家,现在是最好的创业机会,谈判获取自己看好的资源和无形资产,募集部分资金,做自己想做的事。现在正是时候。当然有人选择回国服务,也应该有不少机会。但心态要调整好。在外十多年甚至二十年以上,国内的体制,文化和管理不同于国外大公司。海归需要有过度和适应,才能发挥优势和作用。毕竟做生物医药开发是要靠团队作战,需要资金和其他资源支持。没有办法与投资者或企业老总沟通和有能力领导好研发队伍的人无法在国内机构和企业中长期生存。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21616-262760.html

上一篇:抗药性感染:原因,代价和挑战
下一篇:FDA批准默克葛兰素疫苗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00: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