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世纪九十年代,囊性肺纤维化患者饱受疼痛折磨,但没有用于治疗的药物。
囊性肺纤维化,Cystic Fibrosis是一种具有家族性隐性遗传的先天性疾病。常见发病于在白人中,大约每2500人中有1人,25人中有1人为突变基因携带者,其他人种则较为少见。
这是一种侵犯多脏器的遗传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外分泌腺的功能紊乱,粘液腺增生,临床上表现为肺脏、气道等堵塞,以呼吸系统损害最为突出。
CF如果能得到早期诊断和合理的治疗,多数病人可能成活到20-30岁或更长。CF的中位生存年龄预计为32岁。
当时,许多CF患者和家人都急迫希望加速新药研发进展。但整个医药界对此关注不足,投入很少,使得患者及其家属日益不堪等待,就在这时,患者组织,囊性纤维化基金会(Cystic Fibrosis Foundation)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罗伯特·J·贝尔(Robert J. Beall)博士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他提出,采用一种新的投资模式和资助机制,突破制药业不愿涉足象囊性纤维化这样的罕见病药物研究的资金瓶颈。
CF基金会作为公益创投支持医疗慈善事业的先驱,率先领导了与营利性公司合作开展药物开发的尝试。
这在当时是一个巨大的转变,传统上大多数疾病相关的非营利组织,只是把筹资的资金集中在资助学术和医学研究上。
当比尔博士开始打电话到处寻找愿意参与的合作伙伴。只有两家药公司回复了他的电话。
一场没有保证的赌博
2000年,该基金会首次投资4000万美元, 与Aurora Biosciences(该公司2001年被顶峰药业 Vertex Pharma以5.92亿美元收购)进行合作,开发可能纠正或治疗CF患者核心遗传缺陷的化合物。当时这种化合物是否存在尚不清楚。这种非常规的投资合作模式和战略也被认为是一场没有保证的赌博。
该基金会大胆选择与Aurora合作,是因为该公司专门从事高通量筛选,这是一种独特的药物筛选技术,使用机器人在实验室构建的特定细胞中测试成千上万种化学物质的治疗特性,以便建立CF药物的产品管线。
Aurora是第一家在CF基金会资金支持下进行CF治疗药物研究的公司,对于一家尚未有收入和利润的初创企业,4000万美元是不小的一笔资助. 而且是不占股权的,这让很多生物技术公司都很羡慕,都想效法跟随。
为了监督基金会对这些新研究计划的投资和支持,CF基金会成立了非盈利性药物发现和发展子公司,CF基金会疗法公司(Cystic Fibrosis Foundation Therapeutics Inc.(CFFT),为开发一个治疗CF新药强大的管线奠定了基础。
Kalydeco项目获得认可并最终获准上市,是一种独特而互利的合作伙伴关系,成为公司和患者团体在药物研发方面合作的成功典范。
—— 前FDA局长 Margaret Hamburg博士
在Aurora公司后期的研发中,CF基金会继续支持,累计投资了1.5亿美元,资助该药物的开发。这种做法是需要有很大的勇气和长期承诺.
投入:4.25亿美元
今天,CF基金会比以往信心更足,实力更强,经验也更丰富. 它正在资助更多的全球领先的生物制药公司的研究CF相关的项目,包括世界顶级药企辉瑞,健赞Genzyme(现为赛诺菲旗下)),专注基金编辑的Editas公司和Corbus等大小公司。
基金会总共已投入了4.25亿美元,作为其创业公益性投资模式的一部分,旨在加速囊性纤维化的药物开发。
长期的坚持和投入,终于换来了令人欣慰的成果. 2012年1月31日,CF基金会界迎来了历史性的一天。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了第一个治疗药物,用来解决囊性纤维化的根本原因,这款药物就是经历十数年开发的VX-770, 上市名为Kalydeco,通用名为 ivacaftor。
CF基金会针对Aurora Biosciences的有针对性投资已经为成千上万的CF患者带来了福音和临床受益。许多服用这种药物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历了深刻的变化。患者Lindsay Shipp开始接受ivacaftor作为临床试验的一部分后,她定期接受检查,结果发现她的肺功能恢复到正常值的96%,几乎与没有发病的人相同。她对“洛杉矶时报”说:“我意识到自己会在这个时候过上充实的生活。”
Ivacaftor刚上市时,只能用于治疗少数CF患者.但是当FDA在2015年7月批准了第一种联合治疗时,更广泛的患者群获得了治疗选择。这个组合疗法, ivacaftor加Lumacaftor 的新药叫做Orkambi,在CF患者的一半群体中,被称为解决CF根本性治疗的人口。
更多的临床试验正在测试可帮助几乎所有CF患者的潜在的标准疗法。
“Kalydeco项目获得认可并最终获准上市,是一种独特而互利的合作伙伴关系,成为公司和患者团体在药物研发方面合作的成功典范。”前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局长Margaret A. Hamburg医学博士对此项目的成功高度评价.
改变CF治疗史的投资策略
1989年,CF基金会支持的一个科学家小组发现了囊性纤维化基因,这为理解这种疾病的关键诊疗打开了大门。患有CF的病人和他们的朋友和家人都希望这个发现很快就会导致新的药物对抗这种罕见的致命疾病。 但这方面的进展一直缓慢,甚至一度陷入僵局。
从实验室获取科学知识并将其转化为有效的CF治疗所遇到的难度,比人们想象的要大好多。
20世纪90年代后期,也是在CF基金会的支持下,科学家们成功地开发了并得到FDA批准了两种重要的CF药物,这些药物帮助解缓了CF患者的一些症状,损伤和痛苦,但并没有突破性根治CF,解决疾病的内在的原因。所以这二种药物销售和临床应用也不是太理想.
发现和开发更有效的CF新药成了基金会的一大重点。这才有促使基金会把资助扩大到盈利性机构和公司的大胆尝试。最终获得了成功。
该基金会的投资和资助模式得到了全国医药界,商业界,卫生保健和媒体的意见领袖的认可和赞扬。其中,最高荣誉来自美国时任总统奥巴马。在他的2015年在国会发布并向全国实况转播的国情咨文中,奥巴马总统引用了囊性纤维化基金会的故事。
非营利组织,制药业,研究人员,病人及其家属如何共同合作,为疾病提供更有针对性和有效的治疗,这堪称一个成功案例。
这种方法也被许多其他罕见疾病非营利组织所广泛仿效,国立卫生研究院的一项倡议也采用了CF基金会的战略来推动更多的罕见病和被忽视疾病的药物开发。
CF基金会
创办于1955年,CF基金会是由一群患者群家属自发创办的非营利性组织。其宗旨是帮助患者,慈善捐助,提高公众关注度,并促进这方面的诊疗和科技发展。 该组织从1982年到1999年,一直由知名记者Frank Deford担任基金会董事长。
在2000年以前,一直采用资助学术机构科研为其主要资助模式。1999年,比尔盖茨夫妇的基金会,捐赠2000万美元,用于资助CF药物研发。
于是从2000年起,基金会开始尝试资助盈利性生物技术公司,并实施公益创投模式,才走出了一条快速发展的道路。
CF基金会不仅从它资助的项目中获得33亿美元的巨额回报。同时还从另外公司其他产品开发中,获得4亿美元的投资收益。在所有公益性疾病相关的基金会,这是算最成功和最有钱的机构。
我们来看看CF基金会对该疾病治疗和延长患者寿命,改善其生活质量做了哪些贡献。
1989年,由基金会资助的科学家们首先发现了CF基因和相关蛋白CFTR,(美国NIH现任院长 Francis Collins博士是该项目的领军者)。从而为理解该疾病的机理和治病药物开发奠定基础。当年的患者生存寿命中位数只有29岁,到2000年,中位生存岁数是32岁。
2006年,口服药Kalydeco第一次开始在CF患者身上试验,首次在细胞水平干预和从根本上治疗CF疾病,给患者带来希望。
2008年,二期临床试验表明,VX-770药物,增加受试患者的肺功能,改善其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
2010年, Kalydeco在三期临床中表现出色,受试患着明显增加肺功能,新药申请递交。
2012年, Kalydeco获批上市。
2013年新的大规模三期临床,试验Kalydeco与lumacaftor 联合使用于二个最常见的CF突变基因的患者。
2015年,FDA批准复方药Orkambi。2015年统计数据表明,CF患者的中位生存年龄已经达到30-40岁,甚至更长。所有这些进展,与CF基金会和其独特的公益创投模式是分不开的。
该基金会的做法,得到了业界普遍好评,也被多家媒体报道和赞赏,它们包括哈佛商业评论,福布斯和华尔街日报。
争议不少
但这种模式也不是没有争议。最大的争议点是在于,公益平台资助药厂开发新药,新药开发出来后,其中的公益性如何体现。
药厂毕竟不是公益机构,因此,药厂必须通过药物销售才能获取合理的投资回报,才能支付高额的技术转让金,覆盖其开发费用和销售提成。
新药的定价一般不菲,有的甚至达到每人平均25-30万美元,这样昂贵的药,许多患者负担不起。Vertex 公司坚持自己的药价政策,理由是开发该药花费了十几亿美元,还需要花更多资金用于后续研发和临床。
有人对药企的做法不满,他们希望基金会能做更多事,让药价降低,让病人真正受惠。
但基金会的解释是,药价的定价权在药厂手里,基金会当然希望药厂能降价卖药。但任何创新研法都需要经济利益驱动,药厂必须有利可图,才会大量投入研发。基金会希望有更多资金用于研发,基金会的任何收益都会用于推动和促进成果转化和药物临床研发进程。
当然,成功的药物开发和销售也让CF基金会能长期稳健运作,对未来的CF研究开发的资助也会加大力度。
其他基金会的高管对此做法点赞。 美国白血病和淋巴瘤协会首席执行官Louis J. DeGennaro认为,要想加快药物走向病床让患者受惠的时间,我们需要与工业界和企业进行合作。因为仅仅是资助学术界研究,往往难以实现成果转化。
学术研究成果再好再先进,也需要企业去做药物研发,而且需要有专业投资人的参与。
对于原先缺乏投资兴趣的罕见病和孤儿药开发,公益创投是非常好的补充。这种模式和成功经验,值得中国的公益组织学习和借鉴。
你对这种公益基金资助新药开发怎么看?请留言分享看法!
并请花不超过3分钟回答今天推送的DMD杜氏肌营养不良患者问卷,谢谢!
如果对这种公益基金的做法有兴趣,请在文章后留言或联系我们。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21: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