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学期开学,又回到了熟悉的教学环境,作为高校教师近十年,对高等教育的问题也有些感触。年初曾对教育规划提了一个关于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的建议,看来是石沉大海,既然不能闻于庙堂之上,就写于博客之中,与志同者分享。原文较长,博文不易太长,所以改写后分三次奉上。
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战略在1998年以后变化了重大变化,1998年以前我国高等教育走的是精英教育路线,高等教育的发展战略是在逐步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上稳步增加学生数量,全国高校招生人数从1990年的60.89万增加到1998年的108万,平均每年增加5.23万人。1998年以后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战略发生重大变化,高等教育改走大众教育路线,发展战略变成扩招战略,高校招生人数从1998年的年的108万猛增到2009年的629万,其中1999年到2005年人数增加最快,每年增加约60万,2006年起增加速度有所放缓,每年仍达到30万左右。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本专科招生计划安排599万人(其中普通本科300万人,高等职业教育299万人) 。
任何一项政策都有其利弊,有人欢喜有人忧,简单的以好坏论之过于武断,所以下面分析一下扩招战略的利与弊。
1. 大学扩招的利:
1) 增加了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扩招十年共招收3962万大学生,如果不扩招,每年按5.23万人的增长速度,则10年共招收1367.65万人。高校扩招使得2594.35万人圆了大学梦。如果按现有规模今后每年要比不扩招多招收约400万人,也就是说每年约有400万高中毕业生受益于扩招政策而远了大学梦。
2) 提高了就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尽管现在大学生的整体素质与扩招前相比下降较多,但对于扩招的2594万余名大学生而言,如果不扩招其在高中毕业后就将走上社会,2594万余名大学毕业生的素质明显要高于高中生的素质。
3) 减缓了当年的就业压力,高校扩招使得每年有400万左右的高中生由直接就业变成在校学生,延缓了当年的就业压力,而且近几年是每年扩招人数都不断增加,所以每年的就业压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缓解。
4) 拉动了地方经济,高校扩招带动了学校基础建设,基础建设投资带动了所在地的经济建设,扩招的学生的消费也带动了经济的发展。
2.大学扩招的弊:
1) 增加了大学的办学压力、教学质量下降,由于学生人数的急剧扩大,使得学校的师生比不合理,老师的授课任务增加,教学质量下降。
2) 大学生的含金量下降,大学生数量的增加使得大学生资源的稀缺程度降低,同时招生数量的增加必然带来兴盛质量的下降,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明显不如以前,使得大学生的含金量降低。
3) 增加了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大学生毕业生的数量随之增加,使得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明显增大,大学扩招前大学毕业生与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的比例一般在1:10,大学生的选择余地很大,基本上事业和机关新增岗位就可以吸纳所有大学生,而现在大学毕业生和城镇新增就业岗位的比例达到1:2,大学生的选择余地很小,新增就业岗位中一半以上是属于操作性岗位,也就是大学生不愿意从事的岗位,所以大学生就业压力非常大。另一方面大学生就业压力实际上是通过扩招把社会就业压力转化成大学生就业压力了,大学生经过四年的学习,投入增加对岗位的期望增加了,所以就业压力表现得更为明显。
4) 助长社会不公,现在学生找工作很大程度上是拼家长,近水楼台先得月。一方面是工作难找,把所有的资源都调动起来找工作。还有一层就是扩招为那些可以先得月的孩子提供了获得本科学历的机会,原先也想先得月,但政府和事业单位还是要讲学历,所以能人的孩子只能通过招工去企业,现在有了这个金字招牌还客气什么。
3.大学扩招的受益者
1) 高中毕业生,大学扩招首先的受益者就是高中毕业生,更多的学生得到了上大学的机会和上好学校的机会。扩招前每个班可能只有前十名的学生可以考上本科院校,现在则前20或30名的学生都可以考到本科,受益最大的可能就是10-30名之间的这些学生,当然前面的学生也会受益,可以上更好的学校。
2) 教育主管,主管部门的获益就是政绩,近十年来教育可以拿出来的政绩可能就是大学扩招了,君不见每年人代会上那位部长先生都在拿这个说事。现在各级教育主管在填报政绩的时候都大书特书各级学生的数量,这些都是看得见的政绩,至于教育质量、德育等则是看不见的,有谁会关心。
3) 驻地政府,驻地政府的获益主要是经济的利益,学生人数的增加带动了消费,促进了GDP的增长。扩招必然扩建,扩建带动基建,又会对驻地GDP的增长有很大贡献。
4) 学校,学校的获益主要是学费收入的增加和政府拨款的增加,财政拨款中有一部分是按学生数划拨的,保守估计两项加起来,增加一个学生每年的边际收益为4000-5000元。如果不建新校区和新宿舍楼,学生住的挤一点、班级人数多一点,那么边际成本非常低。对于学校而言不能说是一本万利,但也绝对是非常有利的事,至于后来的发展则有点出乎学校的设想。
5) 银行,银行的获利则是贷款利息,学校由于有政府的背景,所以不用担心还不上,但凡建了新校区的学校,每年的固定利息少说也得有几千万,这些利息已经压得很多学校气喘吁吁。
6) 教师,教师的获利一方面是课时津贴会水涨船高,另一方面就是教师岗位增加使得一些教师获得了就业机会。
4.大学扩招的受害者
1) 优秀学生,那些不扩招也可以考上好学校的优秀学生可以说是扩招的受害者,因为有更多的人和他们竞争教育资源,竞争就业机会。
2) 精英教育的毕业生,大众化教育的毕业生的标准明显比精英教育时期降低了不少,同样的毕业证不同的标准难免会有不公的感慨,而本科毕业证的含金量缩水会使其名声受损。
3) 研究生教育,扩招后的毕业生不好找工作,于是就会有更多的人考研,那些善解人意的主管部门就顺应民意扩招研究生,研究生的扩招带动了研究生教育的大众化。研究生不好就业怎么办哪?还有博士!
4) 学校,开始的扩招学校没有损失,但后来扩招带来的扩建却让学校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而优秀学校的扩招使得一般学校的生源质量整体下降,为了确保大部分学生能毕业,只能降低标准,一降再降,直至无法再降。一次补考不过二补,二补不过三补,总之是要让你补毕业为止,现在的学生也是吃定学校不能让大部分学生不毕业,不是比学习好而是比最差,只要不是最差的肯定万事大吉。记得鼓动扩招者的一个堂而皇之的理由就是学习西方的宽进严出,宽进是实现了,那些高居庙堂者口中的严出在哪里?现在又有人拿这个来忽悠博士教育,中国是人情社会,连法都外不过人情,更何况那小小的毕业证!
5) 教师,扩招后教师的教学任务加重,更重要的是教学困难度增加了,但凡有责
6) 教育质量,教育质量的下降是不争的事实,无论如何评估可能也很难扭转,当然评估的结果还是你优、我优、大家优了,而教育质量却是堪忧!
在所有受益与受损的主体中,只受益不受损者有:教育主管、驻地政府和银行。不能说他们预谋了这件功业,但很好地配合、共同推动了高校扩招和扩建。在95年前学费太低学校没有扩招的动力,于是先提高学费让学校看到有利可图。学校扩招了4-5年后,又以评估之名要求师生比、生均面积、生均资产等硬件,要通过评估只能扩建。扩建没地怎么办?驻地政府给,还是优惠,没钱怎么办?银行借给,其中的缘由地球人都知道。可当时下达扩招计划的时候为什么不要求这些硬件条件呢?吃定你不能把扩招的学生退掉。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5: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