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上一篇博文(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53525)中分析了高考扩招战略的利弊得失,其功过自有历史评说。任何扩张战略都不能无限延续,都有其终结之时,而扩招战略已到了其终结之时,理由如下:
1. 适龄学生人数不断减少,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高中毕业生人数在逐年减少,根据国家2000年人口普查结果显示1990年以后我国新出生人口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也就是说从今年开始大学适龄人数将不断减少。根据国家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05年全国普通高中招生人数达到了最高峰,随后呈逐年下降趋势,2005-2008年全国普通高中招生分别为878、871、840、837万人。也就是说2008年的高考人数达到了峰值,以后将会逐年下降,今年多个省份高考报考人数出现下降的趋势,这其中虽然有主动放弃的,但主要还是适龄人数的下降,这使得高校招生人数不能再长期增加下去。
2. 新增就业岗位限制,从2001年以来的国家统计年鉴公布数据看,城镇每年新增就业岗位约在700-800万个,虽然各年份不尽相同,但都在这个范围。其中包括个体户和私营企业,近三年个体户的增加都在230-300万以上。而毕业生比较向往的城镇单位2005-2007年新增就业人数分别为305、309和311万人,也就是说城镇单位每年可以吸纳300万人左右。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本专科招生计划安排599万人(其中普通本科300万人,高等职业教育299万人),本科生的招生人数已经接近了城镇单位每年可以吸纳人数,而本专科招生也日益接近城镇每年新增就业岗位,而同期还有许多中职和农民工也需找工作,即使考虑有部分毕业生到乡镇或农村工作,现在的招生规模相对于新增就业岗位而言也是很高的了。新增就业岗位已经不能容纳更多的毕业生了,如果在继续扩招就只能是毕业即失业,因此必须停止扩招战略,稳定招生规模。
3. 结构失衡严重—从总量上来看现在城镇新增就业岗位还能容纳现有的高校毕业生,毕业生就业难之所以表现得如此突出,更为重要的原因是结构性问题,培养的人才结构与社会需求结构不一致。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可以分成三类操作性人才、管理与技术人员和研究型人才,操作性人才主要是指技术工人、技师和高级技师等动手能力强的技能人才,管理和技术人员主要包括企事业部门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以及政府机关的工作人员,研究型人才主要是从事研究、设计、开发等创新性工作的高级技术人才和高端管理人才。
三类人才的需求量呈金字塔结构,其中操作性人才需求占到半数以上,如在城镇单位新增的300万岗位中制造业和建筑业占200万左右,在这两个行业中操作性岗位应该占多数,一般不低于2/3,也就是说城镇单位新增的300万岗位中有一半以上是操作性岗位。
再来看我们的高校培养的人才结构,08年普通本科招生300万人,高等职业教育299万人。普通本科教育虽然不断强调实践能力,但培养模式基本上是沿用以前的教学体系,以培养较高理论素养的管理和技术人才为主。社会需要的是大量的高级操作人才如高级技师,而我们培养的是大量的一般管理和技术人员。在本科生期望的城镇单位中真正适合本科生的岗位也就150万左右,而大量的新增岗位是适合高职毕业生的操作性岗位,因此出现高职毕业生比本科生好找工作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如果要说扩招战略没有错,那扩招方向绝对错了,必须调整方向。
无论从生源还是新增工作岗位上看高校招生数量都不能再增加,而当前最为紧迫的是调整三类人才的比例结构。只有培养的人才比例结构与社会需求人才的比例结构吻合,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难问题,否则就会出现有人找不到工作、有工作找不到人的现象并存。因此我们高等教育的发展战略必须从扩张战略调整为稳定规模、调整结构上来。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06: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