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谈笔者在科学网上的博文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09年7月28日发布
我在《科学网博客上的有趣的统计数字》一文中谈到:“本人已经退休,时间相对充裕,一些文章是写给自己看的,带有记事性质”(黄安年的博客/2009年7月24日发布)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45382, 在另外几篇关于笔者写博文感受中也谈到,博文是很个性化的。对我来说,是随想、随感、随议、随记、随喜、随忧、随虑的内容。在我看来科学网博文需要最大限度地呈现多样、多元、多角度、多侧面。科学网博文不是论坛,更无需营造共识。各抒己见,百家各说,就很好。笔者确实很少参与科学网上的问题讨论,也很少积极参与评论或争论,部分原因是笔者过去已经说过,不愿意非得和什么不同观点争个是非,那样就没有多大意思了。有些观点不同留待时间来检验,10年前因笔者的批评文章引发全国中学历史教材内容改革的大讨论,现在再来看就很清楚了,何必非得要不同观点向自己靠拢?大可不必。笔者的不少博文恰恰是自己学术研究的心得以至于成果的一部分,但是我多次发现,在科学网博客这个阵地上,这样的内容往往点击量是很低的,但是其中也不乏很感兴趣的朋友。科学网突出多数人感兴趣的话题,有这个必要吗?我并不在意点击量的高低,也无意为增加点击率来改变初衷,刻意写那些很容易增加点击率的话题。我无权评论别人怎么想,但是增加点击量确实并非笔者的宗旨。举个很简单的例如,如果我现在一个月不发一篇博文,那么我的平均博文登陆量反而会大大提升,这个数学题目不难解答。我的学术交流网迄今登陆已经有620多万人次,而科学网博主登陆目前最多的人次也没有超过300万,凤凰网上的博客有的博主的点击量已经高达2000多万。追踪这样的“人气”据我看必要性实在不大。
我们的科学网如果充分展示大科学领域中各种人材的方方面面的看法和感受不就是能够很好地显示我们的特色吗?再说得明白一点,某些教育或者科研热议话题,并非原创,往往是社会上已经提出并讨论的问题在科学网上的回应,这样的讨论再多,恐怕难以扩大科学网博客的影响,这确实涉及我们倡导科学网的博文写什么?点击量博文、命题博文、导向博文恐怕不见得是个好主意。每位博主用心来写自己喜爱写的深有感触的内容,那么我们的多样、多元综合性科学内容特色也就慢慢显示出来了,如果主要考虑怎样提高人气、增加点击量,那么科学网博客要办得生气勃勃,恐怕难度不小。我记得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和出版单位联合精心打造了好几位人气极高的媒体明星,但是他们中有的人已经远离学者而成为学术娱乐化的受益人了。
附记:
我25-27日随老伴参加在辽阳举行的一次学术活动,日程十分紧凑,没有带电脑,带了也没有时间来写博文,今天上午才有时间伏案写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2: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