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永远在思考的诺伊曼

已有 9561 次阅读 2009-4-10 07:15 |个人分类:书评书介|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永远在思考的诺伊曼

武夷山

(发表于《科学时报》200949

 

我写过不少书评,不过,多数书评是应人之邀而写的,我自己出于读书时的感动、激动和冲动而在掩卷之后主动撰稿的书评为数很少。《此才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个存》便是这样主动撰写的一篇,是评论《数字情种――埃尔德什传》的,此文2001年还获得过《科学时报》社“哲人石丛书书评征文”一等奖。此书的传主埃尔德什是匈牙利血统的数学家。当我捧起《天才的拓荒者:冯. 诺伊曼传》一书不久,很快就做出决定:在看完书一定后要写一篇书评。此书的传主诺伊曼也是匈牙利犹太人,也是数学家。他的最重大贡献是推进了计算机的发展和创立了博弈论,被称为“计算机之父”和“博弈论之父”。他的其他学术成就可以说是数不胜数。他是毫无争议的天才。18751905这三十年间出生于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的人群中,产生了6位诺贝尔奖得主。曾有人问这6位诺贝尔奖得主之一的维格纳,为什么他们那代人出了那么多天才?维格纳说:我不明白您的问题,只有诺伊曼一个人是天才。

我觉得,此书至少有三个妙处。

第一,               传主太有趣。他是毕生以思考为乐的人。因此,他开车时居然喜欢堵车的

情形,因为堵车时他就会想到一个数学问题:“这么多的不同物体如何以不同的速度通过同一空间?他会在拥挤的道路上转来转去正好通过,并为自己的正确计算高兴(355页)。又如,他积攒了好多段子(包括黄段子)和轶事,如果与人谈话时气氛不对,出现了火药味,他就话锋一转,讲些段子缓和气氛(第5页)。不过,黄段子一定是在没有女性在场时才会讲。他的记忆力好得惊人。他妻子克拉里说:诺伊曼可能想不起来当天午饭吃了什么,但是15年前读过的一本书里的每一页写了什么他都记得(356页)。如果碰上飞机误点,诺伊曼会在机场里抓住每一个穿着机场制服的人(包括行李员)质问,到底是为什么误点了。

第二,               作者功力深。作者诺曼. 麦克雷1923年生,当过空军,毕业于剑桥大学经

济学专业,曾长期在英国《经济学家》杂志社工作,在业余时间发表了8本著作,1989年退休。退休后,他才应邀撰写这部传记。既然诺伊曼是数学家,那么其传记作品是不可能完全抛开数学不谈的。麦克雷做到了让读者能轻松愉快地读完全书,似乎没有碰到多少数学,其实他悄悄地埋伏了很多数学知识。比如,本书第11章《在经济学领域》中,作者举了几个例子就把博弈论的要义讲清楚了。

第三,               本书披露了不少有意思的材料与观点。我曾在一篇博文中介绍说,同样也

是出生于匈牙利的美国杰出空气动力学家、钱学森的恩师冯. 卡门讲过: 照我看来,一个科学家对待公共事务,既不要像泰勒那样不闻不问,也不要像爱因斯坦那样管得太宽。”一些网友似乎觉得,这样批评爱因斯坦有失公允。爱因斯坦是坚决反对核武器的,但诺伊曼及其他一些科学家则担心:苏联已经率先发射了人造卫星,如果再次赶在美国前面拥有更先进的核武器怎么办?他们觉得,斯大林掌握了先进核武器同希特勒率先研制成功原子弹同样可怕。曾经反对研制氢弹的著名物理学家费米和贝特,在19501月杜鲁门总统以总司令的身份发布关于继续进行各种形式的原子武器的研究工作,包括“所谓的氢弹或超级炸弹”的命令后,改变了自己的立场。费米觉得,法律认可的政治权威一旦做出决定,科学家就不应该继续说三道四。(327页)诺伊曼和费米的立场与爱因斯坦不一样,但我们切不可书生气地认为,只有爱因斯坦的立场才是正直知识分子唯一应取的立场。

诺伊曼1957年因患癌症去世,年仅53岁。他曾以观察员身份参加了比基尼岛环礁核

试验,很多人认为,他得癌症就与这次试验有关。从确诊癌症到去世,他坚持了18个月,这一年半中,他一直在拼命工作,令人感叹。他妻子希望他在离开人世前的一段时间里清静一会儿,不要再思考问题了;“而约翰尼(诺伊曼的昵称)只要有一口气在,就要思考。”

 



读书荐书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225291.html

上一篇:办法总比问题多――我的“高中毕业后”“实习馆员”经历
下一篇:Physical Review曾被认为是山沟里的出版物
收藏 IP: .*| 热度|

21 张玉秀 朱新亮 赵凤光 高建国 吴吉良 段含明 杨正瓴 王安良 刘苏峡 张志东 王桂颖 阎建民 马昌凤 梁进 刘进平 曹广福 杨秀海 周春雷 黄富强 苏金燕 lixuke2005

发表评论 评论 (1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4: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