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oogle说,科学网有新功能
很早以前,我就知道国外的教授有自己的网页,想贴什么贴什么。
他们的工资高(绝对数量比俺的多),对这俺倒是不怎么羡慕,最羡慕的是他们都有自己的网页。
教授的网页是绝对有利于观念和学术的传播,这就不用俺多说了。
俺一直在折腾原子和原子是如何接触的?
无论是对研究界面还是未来的原子组装(理论),这都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我使用的理论工具是Thomas-Fermi-Dirac-Cheng电子理论统计模型(Cheng,就是程开甲,程先生的贡献是第一次正确地求解和明确地表达出TFD电子密度)。
凭什么这么说呢?
我自己在UBC的图书馆在线查阅(不是检索)了如下的刊物:
Physical Review Series(1893年到现在);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1896年到现在);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1931年到现在);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1933年到现在);
Advances in Physics(1952年到现在);
Journal of Physics(1968年到现在)。
Thomas-Fermi-Dirac模型是密度泛函(DFT)的思想起源,也是密度泛函最基本最简单的表达形式。
使用密度泛函(软件)的搞计算的人很多,而真正搞密度泛函的人并不多。
使用TFD模型的人也很多,但是他们大多都是从能量的角度来解决问题。
实际上,TFD模型是经过(近似)简化处理的,在什么地方呢?
就在于TFD方程是从泊松方程导出的,而把边界条件限定在球面上。
对固体中的原子来说,球是最简单的近似,也是最粗的近似。
如果能把微分方程的边界条件限定在Wigner-Seitz多面体的表面上,这就会得到更接近实际的结果。
但是,如何把这个边界条件表达出来?
这涉及到晶体空间中原子周围的各种各样的坐标,这就是俺为什么要折腾原子坐标的另外一个理由。
也就是说,俺折腾原子坐标只是路过,而且无论如何也绕不过去。
好了,又回到了原子坐标。
科学网又有什么新功能呢?
请看Google是怎么说的:
如果把上面的“科学网博客”点击一下,就会看到:
关于C60的原子坐标,也许科学网上的数据是最漂亮的数据了。
如果有网友找到更好的,俺马上道歉(修改这句话)!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6: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