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哲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赵国求 研究员,武汉市学科带头人,专著十部,国内外发表论文六十余篇。

博文

杂志:作者之家与学术中立 精选

已有 7732 次阅读 2009-3-21 09:32 |个人分类:随想天地|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杂志:作者之家与学术中立

赵国求

三十年前,在我国编辑还远未形成一个行业,只是一类工作。如果评职称,编辑大多评的是他原来的专业职称,或者是杂志所在行业的职称。但编辑像教师一样,一直是受人尊敬的职业。因为学者的成功、成名都离不开编辑的帮助。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杂志的不断增多并逐步走向市场化、编辑队伍的不断扩大、各行各业对自身利益的关注等条件的变化,在利益的再分配中,编辑开始以一个行业的群体集结起来了。编辑自身的经济利益和编辑在社会分工中的地位以及编辑自身的行业修养等问题,开始提到了议事日程上。这曾是一个时期编辑理论讨论的中心问题。开初,有人说编辑只是一种工作,个别人甚至说捉只猴子也可以干。这似乎带有对编辑工作的轻视。更多人则说编辑是一门很深的学问,有其内在的规律性,不是一般人能干得好的,编辑有自身的特殊修养要求。这是对编辑工作的颂扬。就我所知,编辑是工作还是学问,很争论了些时日。

如今,编辑工作是门学问已经尘埃落定。编辑工作者作为一个群体的利益也得到了保障,编辑的特殊作用有了充分的展示。学者们有求于编辑的地方更多了。然而,人们在羡幕编辑工作的同时,对编辑行业的道德修养也就有了新的高标准要求,尤其是对杂志的主编。这是很自然的。

对于既为现行利益,也为终身奋斗目标而努力的知识份子而言,他的成功多都表现在他的论文的发表、著作的出版和科研项目的评审结果上,而这三项都离不开编辑的支持。他们对编辑有所求。编辑既是已有知识的宣传员,也是新的创造发明的助产婆!更是名人成长的雨露!基于这些,当编辑拿到一篇来稿时,审查中一定要慎之又慎,尤其是对那些挑战主流的文稿。编辑审阅一篇来稿,应该以文稿自身是否逻辑自恰,是否论证有据和证据是否可靠为依据,切不可以有悖主流论取舍。由于编辑的特殊功能,这里请你讲学,那里请你报告,东叫你评审,西约你旅游,这是人家有求于你。不一定是你真有受人尊重的学问。离开了那个主编岗位试试?编辑绝不能当暗哨,吃了人家的口软,拿了人家的手软。讲学,报告,评审,旅游里面的学问大着呢!这里有编辑道德防线问题。编辑需不需要像教师那样,制订特殊的行规?我看应该。

编辑自身的专业学识是判别稿件优劣和著书立说的基础。作为作者,编辑有自己的感情,有自己的学术思想,有独立写文章的权利。但杂志是作者之家,面对不同的评审意见,面对针锋相对的争论,编辑作为职业,尤其是主编,应是学术中立的。这样有利于新事物的成长。对于争论较大的稿件,应专门开辟园地讨论。新生事物总不是那么完美,总有缺点、不足、甚至错误,编辑应该呵护新苗,让其茁壮成长。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组织稿件压制一方,不可取。一个编辑,如果一生能引导几次大的问题讨论,那怕是没有结果,也是功不可没的。因为后人将来还可以接着讨论。人们常常抱怨国人多把创新稿件奉送国外,国内能有他们放心的刊登园地吗?国人有胸怀、有眼光识别并让其降生吗?当然,国外也不是创新的天堂,他们对属于第三世界的中国作者也有歧视,辩论也不总是那么平权,这样的报导也常见。以中国之大,刊物之多,我倒期盼更多的伯乐,期盼中国自已的SCI。中国人有智慧,中国应该是一个创新的大国!

此外,为了使稿件刊登时免于门户之见,刊登时能否只落电子邮件地址,隐去作者单位?这并不影响编辑与作者、作者与读者的沟通,也无损作者的尊严,却少了许多稿件送审和成果评审中的不正之风。

科学网博客自发地发起了几次关于编辑职业道德的讨论,无疑是对编辑工作的促进与帮助。我当过学报的兼职主编,尽管我们的学报层次不高,但内在规律性是一致的。我曾想在科学的百花园中有自己的一块实验地,现在已经时过境迁,祝愿刊物能越办越好。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15-221579.html

上一篇:夏雨看鹰
下一篇:物质波与波函数(1)
收藏 IP: .*| 热度|

8 周可真 蒋新正 张志东 鲍得海 青水洋 陈绥阳 王德华 侯振宇

发表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4 00: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