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才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个存?
武夷山
(发表于科学时报,2001,2,2,此文于2001年12月获《科学时报》社“哲人石丛书书评征文”一等奖)
我大学期间的数学成绩不能算好,但我对数学家的兴趣和景仰从未有丝毫减弱。我的日常工作与数学的关系也不大,但中科院数学所办的《数学译林》杂志,我是每期必过目的,因为其上不时发表的一些著名数学家的自述或趣闻轶事对我极有吸引力。该刊曾发表过的介绍数学家埃尔德什的文字,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因此,当有幸获得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哲人石丛书”中的“当代科技名家传记系列”一套8本书后,我立刻挑出其中的《数字情种――埃尔德什传》捧读起来。
我对埃尔德什感兴趣的第二个原因是,他是在匈牙利出生和成长的。匈牙利这个小国具有迷人的魅力,她拥有1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1945年至1964年期间,匈牙利发表的科学论文被SCI收录数量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我平生出访的第一个国家恰好也是匈牙利,那次旅行的美好回忆至今还萦绕在我的脑际。
埃尔德什是位罕见的数学奇才,其个性极富色彩。既然他是数学家,我们就尽量用一些数字来反映他的特点。
工作态度
他将几乎全部精力都投入数学研究。当朋友们劝他悠着点时,他总是这样回答:“坟墓里有的是时间”(第5页)。他一辈子共发表了1475篇数学论文,发表量仅次于历史上的另一位大数学家欧拉(34页)。
合作精神
他总共与485名数学家合著过论文(10页)。他愿意与别人分享他的数学猜想,因为他的目的不是为了让自己第一个去证明它(33页)。每一年他都要寄出约5000封信,其内容很少不是讨论数学的(12页)。
幽默感
不了解数学家的人,易于将他们的生活与性格与“枯燥”二字联系在一起。埃尔德什则非常幽默。他称上帝(假定存在的话)为“超级法西斯分子”。明明是他自己生活没有条理,找不着护照了,他偏要说:“超级法西斯分子偷走了我的护照”。他称小孩子为“衣普西隆”。有一回,在数学年会上,他建议数学家们进行随机长跑比赛,规则是他制定的:他掷一个大骰子,骰子数是几,选手就得跑几圈;到选手接近终点时,他再掷一次骰子,决定让他加跑几圈。
生活上笨拙无比
他11岁时才头一次自己系鞋带(17页),21岁时才第一次自己给面包片抹黄油。有时他想到一个数学问题,立刻就打电话给异国的数学家朋友进行讨论,全不管此时正是人家的清晨。
读完此书,我感触最深的一点是,埃尔德什真是幸运,逃过了扼杀个性的学校制度的压迫。他小时候,母亲害怕他在学校里易感染疾病,很少让他上学,请了家庭教师指导他。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他上高中为止(55页)。可以想象,这么一个数学天资奇高、生活交际能力奇差的孩子若正常上学,十有八九会被埋没了。他说过,“从小时候起,我生性就不愿意和别人一样”。如何保护天才苗子,如何克服学校制度的弊端,是每位教育工作者、每位家长都应深思的问题。
本书除描述埃尔德什外,还介绍了他身边的其他数学家,生动地勾勒出了数学家群像,这是一大优点。但作者在勾勒数学家群像时,着墨过多,不仅描写当代数学家,还花了大量篇幅回顾历史上的数学家,这就显得枝蔓过多。
从总体上看,本书翻译质量不错。不过,有些细节的译法仍可商榷。比如,第8页的脚注说霍普经常演“站立喜剧节目”,显然不能使读者明白是什么意思。standing comedy就是指霍普善于表演的一种即兴发挥的笑话和幽默,有点类似我们的单口相声。第177页有“一般情况怎样?”。也许可以改译成,“推广了的情形是什么样的?”不过,我手头没有原文,以上两例都是估计原文是什么后,提出的改译建议。
埃尔德什的数学成果,只有数学家才能欣赏;埃尔德什的生活故事,所有人都会欣赏。欲知此位奇人的生活故事,请读《数字情种》。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6 22: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