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构论的教育思想至关重要
武夷山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发表于《科学时报》2009年1月16日)
大家普遍承认,我国的科普水平还不是很高。大家也普遍承认,我国青年的创业能力也不是很强。正因为青年创业能力不强,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前不久才开展了“青年创业中国强”活动。可是人们没有意识到,这两方面的弱是相互联系的,其共同原因之一,是目前我们的主导教育思想存在着缺陷。
国外学者发现,不到五六岁的孩子普遍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他们能进行“创造性的破坏”。他们有高涨的学习积极性,对许多不同性质的问题都感兴趣,不在乎常规的束缚,能提出绝妙的问题,能发现激动人心的事物,但往往没有多大的耐心。到上学之后,上述品质就逐渐消失了。应当说,中国的学校在消灭孩子的天生优良品质方面,比发达国家的学校还要技高一筹。
为什么学校会泯灭孩子的一些优秀品质呢?德国莱比锡大学的Helge L?bler教授认为,是因为传播进路的传统教育思想跟不上形势了,应当注意引入建构进路的教育思想。L?bler教授比较了这两种进路的12 大差异:
按照传播进路,知识是可转移、可传递的物品,按照建构进路,知识是建构过程的产物;
按照前者,信息是物,按照后者,信息是过程;
按照前者,教学就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按照后者,教学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支持;
按照前者,教育目标是让学生获得广泛的知识,按照后者,教育目标是让学生拥有学习自主性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按照前者,学习者是被动的消费者,按照后者,学习者是主动的生产者;
按照前者,老师是内容传授者,按照后者,老师是学习的辅导者和辅助者;
按照前者,测验测的是学生,按照后者,测验测的是老师;
按照前者,信息源一般局限于老师和教材,按照后者,信息源是多种多样的,不拘一格;
按照前者,学生获取信息的诱因是课程的要求,按照后者,诱因是学生的需求;
按照前者,老师是学习过程的主导者,按照后者,学生是主导者;
按照前者,相互作用主要发生于师生之间,按照后者,相互作用更多地发生于同学之间;
按照前者,学习活动主要表现为听讲、阅读、记忆,按照后者,学习活动主要表现为做事、思考和叙说(doing, thinking, talking)。[1]
我国的科普工作为什么不容易做好呢?原因之一是支配广大科普工作者的指导思想仍旧是传播进路的。这样,科普的做法与学校内的课堂教学就没有太大的差异。我国青年的创业能力为什么不强?原因之一是他们所受到的培训主要是听讲、阅读、记忆,考试也是考这些东西,而不是做事、思考和叙说,这些才是创业所最需要的能力。
我们不希望总是重复这样的情形:学校的科学教育不成功,学生对科学技术没有兴趣,更谈不上激情,于是,社会就需要大力加强对成年人的科普工作;学校的创业教育缺位或者做得不到位,学生缺乏创业所需要的基本素质,于是,连中央电视台都加入了给创业教育补课的行列。我们需要从根本上做起,那就是,要更多地将建构进路的教育思想引入校园。
其实,中国的一些教育前辈早就具备了建构论教育思想的有关认识,比如叶圣陶先生很早就主张学生本位的教育,认为学生是“教育事业的中心”,教师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他说,“我认为先生应该是一幕戏的导演,更应该是演戏中的一个角色,他应该指导学生怎样排演,并且跟着他们一起演。”可惜,这样的思想被淡忘了许久。[2]淡忘了的宝贵思想,还应该再将其拣回来。
参考文献
[1] Helge L?bler,Learning Entrepreneurship from a Constructivist Perspective, Technology Analysis and Strategic Management, 2006, 18 (1): 19-38
[2]潘建辉,浅论叶圣陶教育思想的建构主义学习观,(http://www.pep.com.cn/xgjy/jyyj/jykx/xkyj/ztyt/yst/200708/t20070822_408084.htm),2009年1月6日查询 |
( |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22: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