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inliu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evinliu

博文

《学好英语谁都行》序

已有 5348 次阅读 2008-3-21 06:11 |个人分类:英语学习园地|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从1981年上大学算起,我与王君宗华相识已经有二十六个年头了,期间我们的关系发生了许多变化,先是同学,后来成为同事,最后则变成无话不谈挚友和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我们两人有许多相似之处,也有许多不同的地方。首先,多年来,我们都一直在为解决中国学习者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而孜孜探索,开始的时候走的路子还相同,但是后来由于各种原因却“分道扬镳”,他的研究越来越务实,而我本人却为了获得学位、评定职称等原因,研究越来越理论化、抽象化,最后甚至走进象牙塔,完全脱离了我们的服务对象——普通的学习者(因为通俗易懂的著作往往被人耻笑为没有学术价值,因而也就不算是科研成果)。其次,我们两人都是非常用功的人,如果说他有“王实干”的雅号的话,“刘用功”的美誉我是当仁不让的。但是,我们两人刻苦用功的方式不尽相同,王兄擅长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适时地总结经验教训,也就是说他在学习过程中会使用一点“巧劲“,而本人则只会埋头苦干。从上大学到现在,我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做了至少有一千万字的翻译练习(包括纯粹的练习和为一些机构翻译的资料),但是从来没有认真地对学习的过程做过反思。再次,虽然我们从事的是类似的工作,即英语教学与研究,但是王兄比我有胆量,敢于挑战自我。多年来,我一直工作在所谓“正规”的教育机构里,每天按部就班地教着一批批所谓的“正规”学生,工作既无波澜,更无什么活力,总有一点混日子的感觉,而王兄却敢于挑战自己,自己砸碎人人羡慕的“铁饭碗”(因为如果当初他不辞职的话,现在也是高校里“备受尊敬的”教授,手底下起码有一批硕士生了),做自己能干和想干的事情。最后,最为重要的是,我们两人都很诚实,很实事求是。没有这一点,我们的友谊也不会维持到今天,而且将来会继续发展下去,直到“地老天荒”。
说实话,我一向习惯于请别人为自己要出版的书做序,可王兄数次发邮件、打电话给我,让我为这本书写点东西,盛情难却,却之不恭,只好勉为其难了。
近年来,有关英语学习方法的书确实有几本,但是让人读后为之一震、眼前一亮,真正对一般学习者有用、读得懂的并不多见。《学好英语谁都行》却是个例外。我承认,多年来,一直想为英语学习者写一本类似的书,但却由于上面提到的原因,加上工作繁忙,一直没有付诸实施。王兄的这本书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不仅替我了了一桩心愿,而且做的远比我能够做到的要好得多(因为由于多年的专业训练,我似乎已经不会写普通人看得懂的文字了)。
这本书的写作虽然只用了大半年的时间,但是酝酿、计划和收集材料却用了至少六、七年的时间。我清楚地记得,2001年从美国访学回来,王兄就向提到过这个想法,后来我们经常或聚在一起或通过电子邮件、电话讨论书中的一些观点;本书材料的收集则时间更长,起码开始于我们一起从事英语教学工作的时候。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本书是作者半生学习、教授英语和从事英语教学研究的结晶。
关于本书的特点可以简单地做出如下总结:首先,通俗易懂。这是一本为普通学习者(更确切地说,爱好英语而且急切地希望能真正提高自己英语水平的人)写的书,书中很少使用一些学术术语,而是用非常贴近口语的语言娓娓道来。但是,这并非意味着它没有学术性。书中几乎所有观点都是有其理论依据的: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第二语言习得等等,不一而足,显示了作者理论功底之深厚。其次,图文并茂。本书不仅可以给读者以英语学习方法的指导,同时给读者以视觉感官的享受。再次,实例丰富。书中引用了许多英语学习成功者的事例来支撑自己的观点,其中不乏学界泰斗,也有商场巨子,言之有理,言之有物,令人心诚悦服。最后,实事求是。这是与时下鼓吹某一学习方法并以此来招徕读者获得利润的书最大的不同,如果作者没有科学工作者严格的训练和良知,是绝对不能做到这一点的。关于英语学习,我想重点强调一下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年龄不是障碍,人人都能学好英语。学好英语的第一个关键因素是信心,也就是说不能望英语却步。但是,许多学习者, 尤其是成年学习者,常常以年龄大为自己学不好英语做解释;还有的人,将英语学习的失败归因为没有语言才能。其实,语言天才毕竟凤毛麟角,绝大多数都是普通的人。如果说没有特殊的语言天才就学不好语言的话,那么世界上绝大多数人甚至不能掌握自己的母语。因此,绝对不能画地为牢,自我限制,为自己学不好英语寻找理由。
第二,英语学习没有捷径,不走或者少走弯路就是捷径。语言是不下苦工夫不能学好的,能否学好,在很大程度上拼的是毅力和耐力,只有那些锲而不舍的人才能到达成功的顶峰。记得南开大学英语学院教授、著名翻译家刘士聪先生在谈到他英语学习成功的经验时说,他数十年如一日,坚持每天背诵三至五行书,阅读二十页书。这看起来是再容易不过了的,但是真正做到需要多么坚强的毅力啊!
第三,从实际出发,切勿好高骛远。听说读写译诸种技能,对多数人来说,是不可能平衡发展的,个人应该根据职业实际需要,侧重某(几)种技能的发展。另外,英语是在掌握了母语的基础上学习的,所以母语总是或多或少地在某些方面干扰英语的学习与运用,说出来或者写出来的英语有时不那么地道,这并不足为怪,更不能害怕。
第四,精泛结合,以精带泛。无论是听说还是读写,最忌讳的是贪多嚼不烂,这好象米饭做夹生了,很难再做熟。我非常赞同作者的观点,精读一本书,精看一部电影,精听一盘磁带,……,在此基础上再广泛涉猎,我相信,您一定能够学好英语的。这里所谓的精的的含义是,要对所听、所看、所读的材料了如指掌,近乎可以倒背如流的程度。
第五,语法学习不容忽视。如果说词汇是建筑用的砖瓦的话,语法则是楼房的钢筋架,两者缺一不可。中国人学习英语,不同于在以英语为母语的环境中学习的英语,前者是外语,后者则是理论家所说的第二语言。两者虽然不能说有霄壤之别,却也可以说有质的差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对英语的需求和依赖程度,远远低于在移民到英语国家的学习者。因为我们没有英语照样可以生存,而他们没有英语则几乎寸步难行(起码,不能体面地生活)。所以,两者学习英语的方式有很大的差异。我们采用的多是自上而下的方式,先学习语法的规则,然后再通过阅读、听广播、看电影等方式使所学习的语法规则充实和丰满起来,而他们采用的则多是自下而上的方式,通过交际大量地接触英语,逐渐潜移默化地学习英语。即使对后者而言,也应该在适当的时候对语法加以梳理,这样才能使所学习的语言更地道、规范。
第六,切莫小看了背诵的作用。最近一些年来,由于提倡素质教育,许多教师提背“色变”,惟恐有人说他教学方式陈旧,教学理念落后,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在这种大气候下,学生也对背诵深恶痛绝,对提倡背诵的教师也非常反感。其实,若要学好英语,不背是不行的。因为我们是将英语作为一种外语来学习的,接触英语的机会有限,加上日常生活中几乎用没有使用的机会,头脑中积累的语言材料很贫乏,因此也就不能熟练的运用
最后,学以致用,创造条件,在使用验证所学到的语言知识。语言是交际的工具,离开了这一点就是舍本逐末。但是,在缺乏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条件下,如何将学与用结合起来呢?关于这一点,我相信只要您读过本书一定能得到确切的答案。
罗里罗嗦说了这么多,但是一本书的序是电影正片前的加演片,或者戏剧的开场白,不能喧宾夺主,我该退场了。退场前最后再说几句:各位读者,无论您是通过何种途径得到这本书,耐着性子看下去,您一定会有一种茅塞顿开、豁然开朗的感觉。不过,千万别相信我说的话,这是广告;如果您不相信,肯定会后悔!
是为序。
本书已由东方出版中心出版,感兴趣者可与作者王宗华先生联系collin@jiashu.net或者collin826@163.com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024-18937.html

上一篇:外语学习需要特殊能力吗?
下一篇:为学与为人——《中国英语学习者叙事语篇主题推理研究》序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6: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