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中东海湾地区石油国致富之路和美洲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崛起(《20世纪资本主义研究》之一)

已有 4618 次阅读 2008-3-1 07:03 |个人分类:世界历史研究(07-11)

中东海湾地区石油国致富之路和美洲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崛起(20世纪资本主义研究》之一)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08229日发布;

 

这是笔者在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1995年级本科1998-1999学年第一学期(1998.9.1----1999.1.12)开设的选修课《20世纪资本主义研究》 第九讲: 东亚等新兴工业化国家的资本主义的第四、五个子目,现在我的博客上发布。本讲注释一并在此发布。

************************************88

 

第九讲: 东亚等新兴工业化国家的资本主义(3学时)

 

. 中东海湾地区石油国致富之路

 

    在中东和海湾地区56石油工业兴起前, 该地区许多国家是经济落后的封建王国, 尤其是海湾地区绝大多数居民散居在广阔的沙漠地区过着较原始的游牧生活。传统农业以椰枣种植和饲养骆驼为主。随着海湾地区主权国家石油资源的大量发现和开发, 特别是石油主权的收回以及石油产业的快速兴起及其在世界经济中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海湾地区国家在现代化的道路上,发生了跨越时代的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是在伊朗由于巴列维改革的失败和霍梅尼领导的伊斯兰革命打断了伊朗经济改革和现代化的进程。

 

1. 中东和海湾地区的石油致富变革之路

    中东海湾地区的现代工业发展实际上起自60年代以来,一般均属进口替代型的发展模式。海湾地区的阿联酋、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巴林、卡塔尔、阿曼,以及北非的利比亚等产油国,原油的工业基础都十分薄弱,但是石油资源极为丰富。整个中东地区已探明的石油储量约占世界总储量的67.1%,而且储量超过100亿吨的5个国家全部位于海湾地区。中东海湾地区以及其他地区的一些石油资源的生产在国民经济中居于重要地位国家于1960年成立了石油输出国组织,尤其是1973年运用石油武器,进行“石油战”在经济和政治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石油禁运、控制石油产量、价格和出口规模及对象、石油股权。扩大石油国有化程度等措施,使海湾国家快速地走上了致富之路。它们运用巨额的石油收入迅速实现现代化并逐步建立本国的工业发展体系。其中阿联酋、沙特、巴林等国逐步发展以石化工业为中心的多样化经济,而科威特、卡塔尔等国则注重通过对国外的投资来致富。鉴于石油资源的控制和利用关系到中东地区尤其是海湾地区国家的兴衰,因而石油政策的调整也直接影响到经济的发展。同时,由于海湾地区资源型发展模式,过于偏重石油和石化工业的发展,以及致富前的现代化工业基础薄弱,因而经济结构失调的现象相当严重。农业部门长期落后轻工业部门的发展也不相应配套。由于这一地区在致富前主要依赖于外国企业发展现代经济,致富过程中又极大地依靠外来的资金、技术、设备和人力,并受到国际市场的直接冲击,因而具有外援性、依附性的现代化特点。57七八十年代的多次石油危机,可以造就阿拉伯海湾石油王国一夜致富,但是1991年的海湾战争和及如今的石油降价,却又使愁煞石油王国,使资源的万能优势面临萎缩态势。

 

2.伊朗巴列维改革的失败

    1941年巴列维,穆罕默德.礼萨继位,这位深受西方现代化影响和西方思想教育的伊朗新国王,60年起发动了新的经济和社会改革。他认为要振兴伊朗,就得更多地向西方尤其是美国靠拢,并把伊朗的复兴和稳定押宝在美国身上,幻想只要通过美援把最先进的技术设备引进伊朗,走一条捷径就能完成伊朗的现代化。他根本不考虑伊朗的技术水平和国民素质很低,伊斯兰宗教意识极强的国情,盲目照搬西方的先进技术。随着强令推行西方的现代化,巴列维政府也让与伊斯兰文化及其格格不入的西方伤风败俗的黄色生活方式在伊朗泛滥成灾,极大地刺痛了民族主义情绪和占主导地位的伊斯兰宗教情绪;大量外国资本毫无限制的涌入也损害了伊朗民族工业的利益;而巴列维王朝在政治上的独裁统治,人民群众几乎没有基本民权可言,造成人民群众对王朝的普遍不满情绪。巴列维王朝还在农村推广新技术的“白色革命”,也未能得到文盲占总人口86%的广大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反巴列维王朝和反改革思潮日益联系在一起,以至到70年代末导致了霍梅尼的伊斯兰革命和巴列维王朝的覆灭,并在伊斯兰世界引起极大的震动。

 

   如果说,伊朗商业资产阶级和贫困农民对霍梅尼继位,这位深受西方现代化影响和西方思想教育的伊朗新国王的支持导致了巴列维改革的失败,那么90年代霍梅尼的继承人拉夫桑贾尼试图推行自由市场经济的改革举措,同样遇到了平民和商人的强烈不满。由于8年两伊战争对伊朗经济带来的严重破坏,近些年来石油价格的下跌及美国政府对伊朗的禁运政策,使伊朗面临经济困难,而伊斯兰革命中推行的对大多数商品补贴的政策为继,大学教育的财政困难导致推行高等教育私有化的趋势,加上通货膨胀,物价上涨。所有这些大大削弱了伊斯兰政府的统治基础,使拉夫桑贾尼政府的改革遇到严峻的挑战。58

 

. 美洲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崛起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半个世纪里,在整个发展中国家中,美洲地区的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相对高于亚洲和非洲地区的整体发展。其中巴西、墨西哥、阿根庭等少数国家走上了新兴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发展道路,许多国家都不同程度地推行了经济改革,致力于发展民族经济,完善经济结构,摆脱贫困。

 

1. 秘鲁、智利等国的经济改革

    70年代中期以前,一些美洲发展中国家进行了多次不同模式的经济改革,这些改革有1951-1954年巴西总统瓦加斯进行的促进巴西经济由单一作物经济向多种作物经济转变、初步建成独立的工业体系、为农业国转向工业国奠基的改革。有1946-1955年阿根庭总统庇隆,胡安.多明戈推行的庇隆主义社会经济改革,主张阿根庭既不走资本主义道路,也不走共产主义道路,而走”正义主义“的道路,提出经济独立和国有化的口号,实行工业化计划,并于1947年通过“人权法案”,推行社会福利保障政策。有1966年圭亚那独立后,伯纳姆实行的对外开放、对内推行企业国有化和农业合作制的“合作社会主义”的经济改革尝试。有1968-1975年秘鲁贝斯科拉军政府的“秘鲁模式”经济改革。还有智利阿连德社会主义政府的经济改革。其中以秘鲁和智利经济改革影响最大。

    秘鲁贝斯科拉军政府的经济改革集中在土地改革、企业国有化和企业社会所有三个方面。这些改革集中在所有制的变革上,对于民族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实施工业化政策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591970-1973年智利阿连德社会党政府的经济改革主要集中在企业国有化和土地改革两个方面。由于实施智利基本经济命脉国有化措施,使智利的经济独立得以确立,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国营、合营和私营三种所有制经济,而由国家控制了全国85%以上的铜和全部的煤。钢铁。硝石。水泥等上生产。1971年底,智利政府在农村宣布征收80公顷以上的庄园主土地,并组织农业合作社。智利的这种所有制的变革意在解放生产力,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然而在实施过程中,由于步子过快、管理过死、生产组织不善、物价失控,实现了经济发展变化不大,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的情况,失去了相当一部分人的支持,最后导致失败。60

 

2. 美洲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崛起

    整个说来美洲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50年代制造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超过了农业, 60年代末以来, 重工业的发展又超过了轻工业。在70年代超过了除日本以外的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70年代初期以来, 美洲多数发展中国家进入了加快本国经济发展的新时期,美洲发展中国家发展战略的主要依据是阿根廷经济学家普雷维什, 劳尔(1963-69年联合国贸发会议的首任秘书长)提出的发展主义经济理论, 他著有<<改革与发展>>(1965)<<资本主义外部危机与改革>>(1981)等书。认为拉美落后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工业大国的“中心”和发展中国家的“外围”之间的经济关系不平等, 中心国家对外围国家进行剥削; 主张推行“替代战略”, 由“进口替代”转向“出口替代”,制订发展规划,实行地区经济一体化。这一工业化道路的主张对美洲发展中国家有着重大影响。在美洲发展中国家, 国内生产总值集中在巴西、墨西哥和阿根廷三家, 约占全美洲发展中国家的2/31991年共8109.31亿美元, 和英国相差无几。1994年共12136.24亿美元.超过了英国的10173.06亿美元,和意大利的10246.34亿美元,略低于法国的13303.81亿美元。61

    美洲发展中国家崛起的新兴工业化国家主要指的是巴西、墨西哥、委内瑞拉、阿根廷、乌拉圭和智利6国。说他们是新兴的工业化国家,这是指,第一,人均GNP分别达到上中等或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请见下表:

年度  巴西   墨西哥 委内瑞拉 阿根廷 乌拉圭 智利 上中等收入线 下中等收入线(单位美元)

1985  1640   2080    3080    2130   1650   1430   平均1850   平均820

1991  2940   3030    2730    2790   2840   2160   2555-7911   635-7911

1994  2970   4180    2760    8110   4660   3520   2895-8956   725-2895 62

    第二,GDP分布即工业:农业:服务业比例发生了重要变化。请见下表:

年度   巴西    墨西哥    委内瑞拉   阿根廷   乌拉圭    智利    上中等国家平均

1965   33:19:48  27:14:59   40:06:54    42:17:41  32:15:53  40:9:51         38:18:42

1989   43:09:48  32:09:59   46:06:58    33:14:53  28:11:61  37:07:55 (1980) 

1994   39:13:48  28:08:64   42:05:53    30:05:65  23:08:69                 37:08:5363

    第三,城市人口在全国人口中所占比例明显增多。请见下表:

年度  巴西    墨西哥    委内瑞拉   阿根廷    乌拉圭    智利 上中等水平 高收入水平

1965   50      55         70        76        81        72    46          71

1987   75      71         83        85        85        85    66          77

1994   77      75         92        88        90        86    74          77  64

    第四,国内生产总值水平提高  请见下表:(单位:亿美元)

 年度  巴西    墨西哥  委内瑞拉  阿根廷  乌拉圭   智利  (对比:加拿大  澳大利亚) 

1965   192.60   201.60   82.90    144.30    9.30    59.40      518.40      232.60

1983  2546.60  1451.30   81.70    715.50   47.50   192.90     3240.00     1671.10

1994  5545.87  3771.15  582.57   2819.22  155.39   519.57    5429.53     3319.90  65

    巴西人口1.51亿, 面积851.2万平方公里。60年代以来, 巴西经济发展迅速,GNP平均年增3.8, 1968-1974年增长10,其中工业年平均增长率为12%,钢产量由443万吨增加到750万吨,汽车由26万吨增长到90.5万吨,并建立了一系列新兴工业部门,被称为“巴西的奇迹”。661974-1978年年平均增长7%。1991年的巴西国内生产总值在西方世界低于加拿大(5108.35亿美元)、西班牙(5,271.31亿美元)占第九位, 也高于中国(3,696.51亿美元)。而1965年则低于中国(653.60亿美元)67

    巴西奇迹出来除了得天独厚的优越地理和自然条件外, 还在第一,1964年起,先后制订了六个经济计划, 加强对经济的管理和指导;第二,推行替代进口和扩大出口的外向型高增长经济发展战略, 强调“出口就是出路”的口号。第三,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大量引进和有效利用外资和外债, 充分利用国外先进科技, 建立和发展新兴工业部门。第四,发展多种经营, 改变单一的农业经济。第五,控制通货膨胀。第六,重视教育的发展。

 

    除了上述6个美洲工业化国家外,80年代以来,还有一些拉美国家的改革举措引人瞩目。1990年日裔秘鲁公民藤森出任总统,实施经济改革,到1994年经济增长率达到12%,创近些年来的最高记录,但是也付出了5年时间里穷人增加了一倍的代价。被称为拉丁美洲最穷的国家之一玻利维亚,自1985年以来连续推行经济改革,一度高达5位数的通货膨胀率下降到一位数;货币的汇率相对稳定,经济增长速度加快,国家外汇波动不大。玻利维亚被认为是在宏观经济方面南美大陆改革成功的典型之一。

 

3. 80年代以来经济发展中的新问题

    在美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快速发展中,普遍存在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一,债务危机严重。1982年墨西哥爆发了半个世纪以来最严重的财政金融危机机,墨西哥政府宣布无力偿付830亿美元债务, 从而爆发了一场席卷拉美的债务危机。1985年对外债务总额拉美六国为3000亿美元左右。19888, 发展中国家有十大债务国, 其中, 第一位巴西1210亿美元, 第二位墨西哥1000亿美元, 第四位阿根廷560亿美元, 第七位委内瑞拉300亿美元, 第十位智利180亿美元, 5国共3500亿美元。到1991年拉美外债高达4200多亿。请见下表:

国别     外债总额 (亿美元)         外债占GDP比率   利息偿还额占出口额比例

          1980    1991   1994    1980   1991  1994    1980     1991

巴西     710.46  1165.14 1511.04   31.8   33.8   29.7     33.8     15.4

墨西哥   573.78  1017.37 1283.03   30.5   36.9   35.2     27.4     17.3

委内瑞拉 293.45   343.72  368.50   42.1   65.3   65.6     13.8     13.9

阿根廷   271.57   637.07  773.88   35.6   49.2   27.8     20.8     25.1

乌拉圭    16.60    41.89   50.99   17.0   45.3   33.2     10.6     11.7

智利     120.81   179.02  229.39   45.5   60.7  45.5    19.0     24.3 68

 

    第二,通货膨胀严重。1980-1991年平均通货膨胀率,见下表:

         巴西    墨西哥    委内瑞拉   阿根廷    乌拉圭    智利 (单位:)

         327.7     66.5       21.2      416.8      64.4      20.5 69

    1987年有5国出现了3位数的通货膨胀率, 1985年玻利维亚为23000, 为有史以来的最高记录。拉美通货膨胀的居高不下的原因: 一是长期实行膨胀性的经济政策产生了严重的负面效果, 出现巨额财政赤字, 货币发行量失控, 银行信贷剧增;二是指数化机制的恶性影响, 即工资、物价、汇率与利率相联系, 使过去的通货膨胀成了未来通货膨胀的基础,产生恶性循环; 三是债务负担和国际市场比价的恶化。70经过整顿, 1987年降到10, 成为玻利维亚奇迹。其主要措施是:取消对对食品和对燃料的补贴, 提高价格;冻结工资, 遏制消费;调整货币兑换, 比索贬值90;取消进口限制;整顿长期亏损的企业。   

 

    第三,贫富差别加剧。下表说明,收入分配和根据货币购买力对GDP的测算,最低的20%和最高的20%的对比情况。

  巴西(1989)  墨西哥(1992) 委内瑞拉(1990) 阿根廷    乌拉圭    智利(1994)

  2.1:67.5      4.1:55.3      3.6:58.4                      3.5:61.0 71

 

    第四,经济结构失衡, 农业相对落后, 地区发展不平衡。

 

    第五,1994年底和1995年初,墨西哥金融危机对世界金融的冲击。墨西哥金融危机的直接导线是19941219日新政府宣布比索贬值15, 它迅速波及美国等西方国家,在墨西哥约730亿美元外资中,美国资本占了一半以上。比索贬值立即引起挤兑美元危机,从19941221日到1227日,墨西哥兑换美元的汇率就贬值了40%。72墨西哥的黑色风暴在拉丁美洲地区带来了连锁反映,巴西、阿根庭、智利、秘鲁等国出现股市急剧下滑现象,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巴西股市连续下跌了36%。73墨西哥金融爆发于对墨西哥经济改革一片赞美声之际,又正值北美自由贸易区开始启动之时,迄今墨西哥仍未完全摆脱金融危机的阴影。它表明被胜利冲昏头脑的行政干预,有朝一日会带来难以预料的厄运。199511月,墨西哥金融市场再次出现波动,迫使墨西哥银行抛出1亿美元来稳定新比索,迄今,墨西哥仍未摆脱金融危机的阴影。祸不单行,1995年墨西哥又面临多年来最严重的农业危机,全年缺粮1100万吨,创历史最高记录,其原因不仅由于联年大旱,而且由于多年经济结构失调,农业发展缓慢,农业的增长低于人口的增长。为克服农业危机政府实施了扶持灾区农牧业生产的紧急援助计划。

 

注释:

1 谷源洋主编:<<发展中国家跨世纪的发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151页。

2 陈万里编著:<<市场经济300>>,中国发展出版社,1995, 273-288页。

3 参见鲁虎:<<新加坡文化建设与儒家思想(1979-1990)>>, 载载罗荣渠主编:<<各国现代化比较研究>>,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511-527页。

4 据世界银行报告, 1985-1996年各年情况统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5-1996年。

5 参见陈万里编著:<<市场经济300>>。中国发展出版社,1995, 289-305页。

6 据世界银行报告, 1985-1996年各年情况统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5-1996年。

7 参见黄速建:<<韩国技术引进概况>>, <<中国科学院外事局编:<<当代国外发展考察与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388-397页。成功的外向型经济>>,武汉出版社,1994年。

8 参见李京文、齐建国:<<韩国的产业发展政策与经济增长>>, <<中国科学院外事局编:<<当代国外发展考察与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20-33页。

9 []菲利普·庞斯:<<韩国的新跃进>>, <<世界报>>1994122, 1994124<<参考消息>>转载。

10 孙鲁军、张旺著:<<韩国--政府主导型的市场经济>>, 武汉出版社,1994,116-12页。

11 李春成:<<今年韩国经济软着陆失败>>,韩国<<经济人>>,周刊,19961224,<<参考消息>>19961230日转载。

12 赵自勇:<<东亚工业化的新经验----“四小龙”的经济增长战略初探>>:载罗荣渠主编:<<各国现代化比较研究>>,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3, 292-312页。 据世界银行报告, 1985-1996年各年<<世界发展报告>>数据统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5-1996年。

13 参见朱玲:<<飞速发展的马来西亚>><<中国科学院外事局编:<<当代国外发展考察与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62-69页。

14 据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报告>>, 1985-1994年各年情况统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5-1994年。

15 秦毅执笔:<<泰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与产业政策指导>>, <<中国科学院外事局编:<<当代国外发展考察与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70-81页。

16 仲继银、胡春著:<<东南亚--成功的外向型经济>>,武汉出版社,1994年。

17 世界银行:<<1996年世界发展报告--从计划到市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6,21页。马利特,维克多:<<越南--市场经济社会主义>>,英国<<金融时报>>,19941218;普罗伊塞尔:<<把援助者拴在链子上>>,德国<<时代>>周刊,19961112日。

18 <<日本工业新闻>>1996514--63日连载文章,<<参考消息>>,1996626日转载。

19 世界银行:<<1996年世界发展报告--从计划到市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6,175-176页。

20 世界银行:<<1997年世界发展报告--变革世界中的政府>>,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235页。

21 世界银行政策调研报告:<<东亚奇迹-经济增长与公共政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5年。

22 <<亚洲经济奇迹给人们的启示>>,英国<<独立报>>,1994622,<<参考消息>>1994712日转载。

23 参见赵春明著:<<亚太经济发展多元化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24 谷源洋主编:<<发展中国家跨世纪的发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154-160页。

25 奈斯比特,约翰:<<亚洲大趋势>>,外文出版社等出版,1996年,第24页。

26 克鲁格曼,保罗:<<虚幻的亚洲经济>>,日本<<中央公论>>月刊,19961月号;赫什,迈克尔:<<哪一种亚洲模式>>, 美国<<新闻周刊>>,19951120;<<“经济增长停滞论”在亚洲的表现>>, 日本<<选择>>月刊,19969月号。

27 []尼古拉斯.克里斯托夫:<<经济混乱引起引起韩国的担心>>,美国<<纽约时报>>19971110,<<参考消息>>转引,文章题<<韩国会否成为“第二个泰国”?>>, 19971113日。

28 <<北京青年报>>1997119日文章:<<马哈蒂尔和索罗斯摆擂----一场开放与投机的世纪之辩>>

29 <<美联社>>19971220日报道,<<参考消息>>19971225日转引。

30 香港<<亚洲华尔街日报>>1998522日刊登文章<<苏哈脱辞职:前台与幕后>>

31 杨元华:<<日元下滑加剧亚洲金融动荡>>,<<人民日报>>,1998610日。

32 <<参考消息>>,1998618日。

33 高德步:<<经济全球化将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什么----东南亚金融危机引发的思考>>, <<北京青年报>>, 19971124日。

34 弗雷德.:<<中国应当扶植韩国式的大公司集团吗?>>,[香港]<<亚洲华尔街日报>>,19971218,<<参考消息>>199815,6日转引。

35 <<韩元的损失----韩国以往的政策无法医治今天的经济疾病>>,<<华尔街日报>>1991124,<<参考消息>>1997124日转引。

36 法国<<费加罗报>>文章<<一种模式的衰落>>,19971215,<<参考消息>>转引,1998123日。

37 德国<<经济周刊>>1997124日,转自<<参考消息>>,1998123日。

38 []<<华盛顿邮报>>文章<<经济危机动摇了对亚洲经济“奇迹”的信心>>,19971125,<<参考消息>>19971225日转引。

39 []<<回声报>>1997822日文章, 转载自<<参考消息>>1997826日文章<<康德苏谈<<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教训>>

40 <<埃菲社>>马德里1997泥鳅年121日电讯,转引字<<参考消息>>1997123日。

41 []<<华尔街日报>>1997128日载艾伦.默里文:<<亚洲的金融危机使美国模式俨然成了胜利者>>,转自<<参考消息>>,1998123日。

42 香港<<亚洲华尔街日报>>,<<恢复亚洲的奇迹>>,199822,转自<<<参考消息>>,199826日。

43 <<参考消息>>1998330日。

44 德国<<经济周刊>>1997124日,转自<<参考消息>>,1998123日。

45 <<参考消息>>,199867日。

46 []渡边利夫:<<亚洲增长的神话并没有结束>>, <<中央公伦>>,1998年第1, 转载于<<参考消息<<19971226日。

47 []铃木晓彦、田中郁:<<亚洲“四小龙”抵御机构年级危机的能力各有不同>>,<<朝日新闻>>,1998212,转载自<<参考消息>>,1998223日。

48 []卢卡.德拉特:<<‘日本模式’面临全球化的考验>>,<<世界报>>,1998619,转载于<<参考消息>>,1998628日。

49 日本<<产经新闻>>1998222日评论:<<亚洲金融危机是资本主义危机>>, 转载自<<参考消息>>1998223日。

50 法国<<世界报>>1998113日马克.于藏:<<亚洲危机:20世纪货币制度的一个转折点>>,<<参考消息>>,1998122日。

51 []克林顿:在纽约大学法学院关于<<加强全球经济民主>>的公开讲话(1998921),美国驻华大使馆新闻文化处,<<经济政策背景资料>>,1998108日。

52 <<参考消息>>,1998219日。

53 <<参考消息>>,1998214日。

54 []1998518<<欧人报>>发表隆巴德街研究所布赖恩.雷丁文章:<<局部困难会变成全球危机>>,转载于<<参考消息>>,1998526<<亚洲经济困难可能变成全球性危机>>

55 []罗伯特.塞缪尔森:<<会发生一场世界性灾难吗?>>,美国<<新闻周刊>>,199897,转载于<<参考消息>>,199894日。

56 海湾地区也称波斯湾地区。

57 陈建民:<<中东地区的工业化--依附性发展一例>>,载罗荣渠主编:<<各国现代化比较研究>>,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366-376页。

58安多尼,拉米斯:<<伊朗正酝酿第二场革命>>,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1995412,转自<<参考消息>>,1995418日。

 

59 徐世澄:<<秘鲁经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7;苏振兴:<<拉丁美洲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

60 苗春林主编:<<世界改革史>>,山东人民出版社,1991,475-479486页。

61 世界银行:<<1996年世界发展报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6,213页。

62 据世界银行1987-1996年各年度<<世界发展报告>>提供的资料统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7-1996年。

63 据世界银行1985-1996年各年度<<世界发展报告>>提供的资料统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5-1996年。

64 据世界银行, 1985-1999年各年度<<世界发展报告>>提供的资料统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5-1996年。表:城市化。

65 据世界银行, 1985-1996年各年度<<世界发展报告>>提供的资料统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5-1996年。表:生产的结构。

66 苏振兴:<<巴西经济>>,人民出版社,1983,24页。

67 巫永平:<<现代军人政权与工业化>>载罗荣渠主编:<<各国现代化比较研究>>,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3, 267-291页。

68 据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报告>> 表对外债务总额、对外债务1985-1996年各年度资料统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5-1996年。

69 据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报告>>, 12.平均通货膨胀率1985-1993年各年度资料统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5-1993年。据<<1996年世界发展报告>>,1984-1994年年平均通货膨胀率,以上6国分别为:900.3%,40%,124.3%,317.2%,73.8%,18.5%,载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6,193页。

70 吴国平:<<拉丁美洲国家的通货膨胀>>,<<世界经济导报>>, 1988718日。

71 据世界银<<1996年世界发展报告>>, 5:收入的分配或消费的分布,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96,198页。

72 王耀媛:<<墨西哥金融危机的原因和教训>>, <<光明日报>>,1995320日。

73 陈芝芸:<<墨西哥金融危机的冲击波>>,<<光明日报>>,1995126日。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5-16595.html

上一篇:新型的欧洲联盟式资本主义(《20世纪资本主义研究》之一)
下一篇:中东和海湾石油致富国的经济改革之路(《20世纪资本主义研究》之一)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7 21: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