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年初七,潮汕的习俗叫“人节”。我的夫人是地道的广州人,祖籍番禺县,父毋亲是教师。我的父亲是客家人,祖籍普宁县梅林镇窖田村〔解放前属惠来县〕;母亲是潮汕人,祖籍普宁县流沙镇南山村。我的父母都是医生。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父亲随我的祖父先后在普宁县乌石、马栅、流沙等圩镇开业行医,他们曾是当地颇有名气的“父子医生”。祖父是放牛娃出身,1895年由族人送到揭阳县五经富〔现属揭西县〕读书,后被英国基督教长老会开办的“福音医院”招收为工人,在外科手术室搞清洁。他的敬业态度、好学精神,为医院院长、英国皇家医学博士威廉所尝识,1902年被吸收为正式学生。威廉博士精通内、外、妇、产、儿各科,对祖父热心指导,严格要求;祖父勤学苦练,很快熟练掌握外科手术,医学理论知识进步也快。至1906年底,医院宣布他取得“外科医生”资格。当时祖父年仅21岁。旧中国农村经济之落后、文化之缺失、医疗之匮乏,可想而知。祖父深知“悬壶济世”之重任,他决心回自己家乡创业,并取新婚的夫人揭阳县富家女儿〔我的亲祖母彭氏〕的支持。祖父独具慧眼,采取“中西合壁”之方法,把所学西医知识与中医医术相结合。到普宁之后,不仅自已不倦阅读中医典籍、搜集民间偏方;还向当地几位著名老中医学习、合作,医治了成千上万的群众。1923年他与马栅乡黄老中医合作,开设“普济医院”,大概在十年时间里,中、西医门诊接治无数患者,又开设住院病房收治危重病人;还广招学生,培养一大批西医生、助产士、药剂士等。到了三、四十年代,这些人成为潮、普、惠、陆、海等县的医疗骨干。父亲是普济医院首届毕业生。祖父命他向泥沟著名张老中医学习,后在汕头市考取了中医生资格。1934年父子医生曾被土匪梆架,倾尽家产续出之后,来流沙镇开业取名“赞元医局”。我这个“长孙”就是翌年初〔1935〕年出生的,当时得到全家人的喜欢与锺爱。母亲因宗教信仰问题,随其母在光南村的娘家就学成长。她的助产医生则是在普济医院学成的。我依稀记得赞元医局的客厅,挂满各种牌匾、镜框,最醒目的一个写着“术擅华陀”;一个写着“济困扶危”。后来父亲告知,祖父早在乌石镇开业时就己把医局取名“赞元”,意思如下面两副对联:其一是“赞襄用西医”,“元调在中土”;其二是“赞《金匮》、补《玉函》,举世群推医国手”,“元化方、伯休业,况君早具活人心”。这两副对联表达了祖父以继承和发扬祖国医药学为己任的志愿;也概括了他“以西医药襄助中医药”的学术思想。祖父与父亲在他们生活那个民族危难、百姓艰苦的年代,能从我国国情实际出发,主张学习西医知识只是运用先进的科技来襄助我中华,以调补、恢复国家民族的元气,“西”为宾,“中”为主,振兴中华医学济世扶危才是“赞元”的本意。*今天看来,这种创办医局的指导思想是正确的,其从业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我们九个兄弟姐妹出生在讲潮州活的地方,不懂客家话、不懂客家生活习惯,欠缺了客家文化的“基因”,从此也都认为自己是“潮汕人”了。母亲自己亲生母及其大兄、姐姐早就旅居泰国、新加坡,在国内除了她亲母的娘家光南村的表亲,没有别的亲人。居住在离流沙不远的南山村的继外祖母与小舅父,很主动来“认”亲戚,母亲为人十分厚道,不计上辈人的“恩怨”,不嫌弃这门“穷”亲戚,两家人就常来常往。小舅父结婚后,来往更加密切。记得小时每逢农忙假,我们姐弟几人都会到乡下外婆家。外婆是个善良的农妇,她一定要把最好的饭菜招侍我们;而年富力强的舅父则要带我们去田地里,烧烤蕃薯,捕捉小乌或鱼虾……叫我们欣尝田园风光,享受城镇生活所没有的另一种“童趣”!外婆不识字,又是一位非常“迷信”的老太太。她虔诚地“拜老爷”、“拜菩萨”。最有意思的是外婆的“节日”十分多。除了农村习俗的种种节日,几乎农历每月初一、十五,都是外婆的“节日”!她老人家必定在乡下“拜神”或“拜祖宗”之后,把供果送来给我们。自然,父母作为当地颇有名气与富有的医生,不会亏待她老人家,总要回馈更丰厚的礼物。父亲是个很幽默的人,因为祖父是基督教会送去师从洋医学博士的,祖母更是虔诚的基督教徒,自此全家都是基督教徒。祖父、父亲还做过流沙“福音堂”的长老,热心基督教事务。我们几个解放前出生的儿孙辈,也都在福音堂做过入教的“洗礼”。父亲说,外婆是善良的人,她不像你们己故的外祖父,要强迫原来的外祖母与你们的母亲改变基督教信仰。其实“拜上帝”与“拜老爷”都是一种信仰而己。他又说,人们都很聪明,基督教星期日叫教友“做礼拜”是“休息日”;继祖母每月初一、十五及其它节日“拜老爷”、“拜祖宗”也是叫人休息,还想法搞点好的“贡品”,名为“拜神明”实为改善生活。这对每天十分劳累的穷苦农民与工人是很重要的。继祖母每年正月初七早晨,必然送来七种蔬菜:萝卜、厚合菜、葱、大蒜、韭菜、芹菜与春菜,叫母亲中午煮给全家人吃。这七样菜取其名称的谐音或同义,如萝卜取“清白”,厚合取“合想”,葱取“聪明”,芹菜取“勤劳”………。吃饭之前,我的亲祖母要大家合眼“祈祷”,感谢上帝的恩惠,“保佑全家平安,新春万事如意!”而继外祖母总要祝福说:合家清清白白,新年回春,聪明勤劳,诸事合想,百事无忌。这种奇特的“食谱”,以及基督教徒与拜老爷的人,相安无事、和谐共处,给我们孙辈留下深刻印象〔直到我当了哲学研究生,才懂得这是中国宗教的特点:老百姓中信仰不同宗教而没有冲突〕!父亲对“人节”解释道,传说女娲氏开天辟地,第一日造鸡,二日造狗,三日造猪,四日造羊,五日造牛,六日造马,到了第七日造人〔其基调同《圣经—创世记》述说上帝造天地万物与造人相似〕。故潮汕习俗把大年初七叫“人日”,必须“食七样菜”。**今年冬天,南方遭雨雪冰冻之大灾,我想起“人日”之习俗,有意亲自到菜市场看看供应的情况。广州人虽没这个习俗,但是,每天都十分讲究新鲜的蔬菜,要青青绿绿的“绿色食品”。2月13日〔初七〕这一天,市场人气旺盛,猪牛肉、鸡鸭、蛋类、豆制品、各种应时菜蔬,应有尽有。价格虽涨了,但货源充裕。除了厚合菜未找到,我只好用波菜代替,其它一应俱齐。晚饭时,刚好儿媳孙子从北京探亲回广州了,在北京最后几日,她们有点“水土不服”,什么东西都吃不下。孙子看到我们这顿菜,胃口大开,说是“大杂烩”吧?感到很奇怪又觉得很好吃。人啊人!你是十分奇妙的动物,你真的难于离开出生的土地吗?你的精神世界又是多么复杂善变啊!无论中外古今、无论什么人,都祈盼自己和子孙“丰衣足食”、“幸福快乐”;都希望人与人“相亲相爱”、“和睦相处”!!!潮汕人习俗中的“人节”,是多么有意思啊。假如我们不从严格的学术视域与方法出发,似乎可以断言:“人节”表明古代中国也有“以人为本”的观念吧?〔*注1参见《普宁文史》1988年第2辑第27-35页。**注2参见《潮汕民俗大观》汕头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9页〕2008/2/28追记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7: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