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如棋还是人生如牌?
武夷山
“人生如棋”是常见的比喻,中外莫不如此。王小波在《沉默的大多数》(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中介绍了控制论创始人维纳的思想,他说:
“维纳认为,人在做两种不同性质的事,一类如棋手,成败由他的最坏状态决定,也就是说,一局里只要犯了错误就全完了。还有一类如发明家,只要有一天状态好,做成了发明,就成功了,在此之前犯多少次糊涂都可以。”(71页)
棋与牌同样是益智游戏,那么,人生与哪一种游戏更像呢?棋与牌是有很大差异的。Michael Ondaatje的小说《英国病人》中的Suffolk勋爵说过一段话:
“你可以见到17岁、甚至13岁的聪明绝顶的弈棋者,他们能击败大师。但你绝对遇不上这么年轻的优秀桥牌玩家。桥牌取决于性格。你的性格和对手的性格。你必须考虑你的敌人的性格。”
这一观察非常准确。大多数人的一生是脱离不了社会的,是必须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的,因此,他们的人生也许更像打牌,而不是下棋。因此,合作很重要,沟通很重要,“讲政治”很重要。
其实,即使下棋,也不是与性格完全无涉。在许峰雄著的《“深蓝”揭秘》(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黄军英等翻译,武夷山审校,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5)一书中,讲述了弈棋软件“深蓝”与国际大师卡斯帕罗夫的巅峰对决的故事。如果卡斯帕罗夫的性格没有缺陷,他也不一定输给“深蓝”。
当然,任何比喻都是不完善的。棋与牌都有规则,而很多人的人生却鲜有规则可言。自然灾害的袭击、无法(法律不健全)无天(有法不依)现象的普遍存在、社会大环境的激烈变动(如中国的文化大革命,美国911之后迅即强化的反恐措施),等等,都是无法预知与防范的。因此,人们只有慨叹“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那么,人生到底像什么?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4: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