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外在因素对论文质量的影响 精选

已有 5137 次阅读 2024-9-24 06:23 |个人分类:科学计量学研究|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外在因素对论文影响力的影响

武夷山

如果我们把论文被引作为论文影响力的替代指标,应能发现:除了论文本身的学术水平外,还有其他许多外在因素影响着论文的被引。我在2010年发表的一篇短文(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557-346809.html?mobile=1)介绍说,有加拿大学者用实证研究表明,对于重复发表的论文对(每对论文中两篇论文的水平应该是是一样的),发表在较高影响因子刊物上的论文,要比发表在较低影响因子刊物上的同样内容论文的被引次数,平均要高1倍!文章是一样的文章,被引次数却有差异,这说明,文章被引用,反映的并非完全是论文的内在价值,还部分反映了发表这些论文的期刊的影响力和显示度。

Scientometrics杂志网站2024年2014年9月21日发表了该刊第129卷第8期的内容,其中一篇是三位意大利学者合著的文章,The role of non-scientific factors vis-à-vis the quality of publications in determining their scholarly impact(非科学因素与论文质量在决定论文学术影响力方面的作用对比)。该文对论文影响力的非科学因素(我所说的“外在因素”)的考察,在我见过的文献中是最详尽的。文章原文可免费下载(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11192-024-05106-z)。

本文所说的论文质量,指的是意大利2001-2003年期间的全国科研评价活动(VTR)中对被评价人员提交的论文成果的同行评价意见。VTR的评价对象是意大利的102所高校或公共科研机构,涉及6.4万名科研人员。在本项研究中,最终符合要求的论文共有6446篇。VTR评审者对每篇论文要打出一个分,分为四档:1分表示杰出成果,0.8表示优秀成果,0.6表示可接受的成果,0.2 表示价值有限的成果。

作者考察的外在因素分为三大类。

与文章标题、署名等相关的特征

·        作者人数。

·        其2001-2003期间发表论文的平均影响力得分。

·        关于合著作者中是否包括母语为英语者的哑变量,以反映可能存在着的“语言优势。

·        女性作者占比。

·        作者地址名单涉及的机构数和国家数。由于这两个指标的相关性很强,最后本文作者决定将这两个指标都放弃,只考察一个哑变量:“国外”,即只要作者地址中出现了一个以上国家名,哑变量就取值为1,否则为0。

与文章的内容和发表渠道相关的特征

·        是否开放获取,论文可开放获取者赋值为1。

·        论文长度,用文章总页数来反映。

·        发表了论文的期刊之归一化影响因子(该刊的影响因子除以本学科所有刊物影响因子的平均值)。

·        文章的跨学科程度,看该文参考文献中属于其他学科的文献数的份额。

与文章的文献著录信息相关的特征

·        参考文献清单的长度(被引用文献的篇数)。

·        参考文献中被WOS收录文献的占比,已表明作者引用的是不是“合格的”文献。

·        参考文献中作者自引文献占比。

·        被引论文的平均年龄。

·        被引论文的平均归一化影响力。

作者采用了三种模型进行分析,都是以论文的归一化影响为因变量,以同行评议得出的论文质量分值和上述所有非科学因素为自变量。总的说来,所有解释变量在0.01水平上皆有显著的统计意义。只有两个例外:对于所有模型,开放获取变量没有什么作用;对于第三个模型,作者人数变量没什么作用。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1452368.html

上一篇:Roxine Kee女士论为了成为多面手而阅读
下一篇:《科技日报》记者1999年对一个科学教育问题座谈会的报道
收藏 IP: 1.203.173.*| 热度|

23 朱晓刚 崔锦华 许培扬 晏成和 李学宽 尤明庆 王涛 冯兆东 周浙昆 杨正瓴 曾荣昌 邵斌 胡泽春 王启云 黄永义 杨学祥 钟炳 周忠浩 汪运山 李毅伟 刘跃 xtn guest38022935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04: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