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2024年1月起,Nonlinear Dynamics启用了新的稿件系统SNAPP,原来的EM稿件系统在处理完此前的稿件后会关闭。从作者,审稿人和编辑角度来看,这个系统各有利弊。
我们NODY系统目前有3个收稿编辑(receiving eidtor), 其中8个associate editor中3人同时担任收稿编辑(Jun Ma,Ju H. Park,Mohammad I. Younis)、还有一批近60名专题编辑负责不同版块稿件的送审和评估。所有经过SNAPP稿件经过2天的形式审查后就发给主编和三个收稿编辑,按照版块和主题词分类后3个收稿编辑协同主编把所有稿件进一步指派其他专题编辑,3个收稿编辑作为AE也会亲自处理一批稿件。因为一些稿件涉及到跨学科的内容,在指派具体的责任编辑(handling eidtor)时可能会遇到困难,一些责任编辑需要花时间评估和寻找恰当的审稿人,所以一些稿件会在部分责任编辑手里积压。针对出现的一些问题,这里做出说明,供NODY的作者参考。
1. 录用率和拒稿率问题。
2024年1月至4月28日,NODY在新系统受理稿件大约1560篇,已经完全拒稿(编辑拒稿和审稿人拒稿)约890篇,第一轮拒稿率大概57%,其余稿件还在评审中。
2. 审稿人推荐了大批参考文献怎么办?
SNAPP系统和此前的EM稿件系统不同,在SNAPP里责任编辑不能编辑和修改审稿人的意见,因此一些审稿意见可能非常苛刻,或者审稿人推荐了十几篇甚至更多的参考文献让作者来引用。这种情况下责任编辑会在裁决意见里提醒作者不必过度引用审稿人推荐的文献,否则拒稿。如果责任编辑没有提醒这一点,那么作者在修改答复的文件里要给责任编辑强调,告知责任编辑说自己没有全部引用审稿人推荐的参考文献,这样避免一些审稿人因为作者没有大量引用自己论文拒稿,如此的话责任编辑会作废这个审稿人的意见,为作者提供公平的辩解机会。如果因为讨好审稿人而完全引用审稿人提供的大批文献,那么就涉及到虚假评审,一样会拒稿。客观来说,一些稿件的参考文献的确引用不完整,那么适当引用1-3篇作者推荐的相关参考文献是可以接受的。
3. 作者变动和作者一致性问题。
原则上来讲,稿件里的通讯作者必须和投稿系统里的通讯作者必须完全一致。实际情况是,可能一些团队负责人自己不愿意到系统投稿,就让团队成员自己投稿却在稿件里把团队负责人或者导师标记为通讯作者,这是不允许的。另外,在投稿和修改环节,要注意保持作者顺序一致,不能随意变动作者顺序。小修的时候绝对不能变更作者,大修的情况下可以申请顺延增加新的作者。变动了作者顺序的稿件即使责任编辑最终给出了录用,出版环节还是会重新审查作者变动的原因,可能会耽搁稿件的出版。
4. 技术审查的形式问题。
一些稿件从其他期刊拒稿,模板都没有修改就直接投递到新的期刊,这种带有原来投稿期刊标志的稿件很容易在形式审查中被拒稿。比如投递NODY的稿件无需标记PACS, MAS等学科分类码,投稿模板尽量使用斯普林格期刊模板,避免使用艾斯维尔等期刊出版社的期刊模板。爱思唯尔和斯普林格都提供了拒稿转投的服务,投递A期刊被据后,出版公司会给作者提供一个transfer链接,原则上不要点击同意转投,因为原来拒稿期刊的信息会隐藏在稿件信息里,新的期刊编辑会注意到。因此,据掉的稿件原则上要做一点修改,去除原来投稿期刊的标记,否则容易被转投期刊拒稿。特别注意的是,很多作者喜欢使用文献管理软件直接导入参考文献,而很多参考文献的信息根本不完整,要么只有DOI, 要么是文章链接,页码范围基本上是从1开始,或者缺失文章编号。如果稿件中大批参考文献的信息不完整,必然会引起责任编辑和审稿人的不满,特别是修改稿中依然存在大量的参考文献信息不完整,这种情况下更容易被拒稿。另外,投递到NODY的稿件尽量不要在各种预印本网站分享,一些作者喜欢这么干据说是预防审稿人剽窃和克隆,其实完全不用担心这一点。如果坚持要在各种预印本网站分享投稿,那么务必在稿件里标注引用的预印本网站链接,否则会遭遇重复率过高的问题。
5. With editor状态太久怎么办?
一些稿件指派给责任编辑后,因为各种原因稿件被压在编辑手里没有送审。而很多作者对稿件系统的状态根本不清楚,在学生投稿的情况下问题更严重。投稿环节作者可以选择research square同步显示稿件状态,如果超过一个月还是with editor没送审,那么通讯作者应该立即联系主编或者管理编辑。对于NODY作者,如果遇到稿件被拖延送审的情况下,请立即发邮件给我们主编或者我们3个收稿编辑,发给我们收稿编辑的时候请使用英文,包含稿件题目,稿件编号,投稿日期,期望哪个版块编辑处理你的稿件。我们主编或收稿编辑会尽快为作者变更责任编辑,快速送审。
6. 及时更新自己在稿件系统的信息
SNAPP对于编辑来说最大的优点是可以从系统推荐的几百审稿人目录批量发放审稿邀请。虽然SNAPP系统提供的审稿人目录对应着潜在审稿人的发表论文目录和邮件信息,实际情况是可能科研人员有多个电子邮件。因此,科研人员可以在自己的斯普林格稿件系统里更新自己的完整信息,包括最相关的电子邮件,ORCID号,作者可以从投稿系统里自己更新。该系统能显示作者年度审稿邀请次数,完成审稿的次数,各种得分等信息。积极审稿并提供可靠的审稿意见也会为自己赢得机会,在自己投稿时赢得修改的机会。
7 避免批量投稿。
对于国内作者,考虑论文发表后的传播效率和阅读量,尽量要把稿件分开投递到不同期刊,因为每个期刊的读者群是不一样的。客观来说,多数作者都希望自己的论文发表在影响因子高,分区高的top期刊,但如果科研人员的论文只是集中在某几个特定的期刊,难免让人生疑。原则上来说讲,在同一个期刊,每个作者团队(包括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每年投递不要超过5篇,或者当年已经录用发表3篇了就不能继续投递稿件到这个期刊了,毕竟系统化相关的稿件可能会指派给同一个编辑或者同一批审稿人,又灌水的嫌疑。每个稿件都有自己的定位和认可群体,选择合适的期刊来发表的论文,不非议其他期刊、厚此薄彼或贬低某些期刊也是一种高尚的行为和素养。作者和审稿人在稿件处理过程周期内不能私自沟通,这样会破坏稿件评审的公平性,即使有些稿件在评审环节可能遇到审稿人不能完全看懂的情况,那么审稿人按照自己的理解来提出修改意见就行,多次修改和答复会帮助作者提高稿件质量,也能帮助审稿人提高水平,遵循评审规范才能维护期刊质量和学术规范。
8 责任编辑的责任心。
担任任何期刊的学术编辑都意味着要付出,及时阅读主编指派的稿件并送审,或者秒拒,认真阅读审稿人的意见给出客观的裁决意见,给作者提供辩解的机会。稿件送审和修改的环节就是帮助作者提高稿件质量的过程,任何粗暴的拒稿或者随意的直接录用稿件都是不负责任的。学术编辑应该始终站在学术前沿,保持稳定的科研成果产出和学术引领,如果学术编辑知识老化,那么处理稿件的时候必然难以准确判断,也不能完全把稿件交给审稿人来判断,否则AI就可以替代。另外,每个星期定时检查稿件系统中自己受理的稿件状态,及时评估,送审和裁决也一个真正科研人的基本素养,也是维护期刊口碑的关键环节。和一些活跃的审稿人保持互动,耐心答复作者的质疑和申诉,也是考量责任编辑的素养。
最后,感谢NODY审稿人和作者对我们期刊的贡献。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收稿编辑和管理编辑。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3 11: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