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一种并不常见的社会活动,初期灭火的过程充满了大量的偶然性与不确定性,从而导致初期灭火的结果如同对战局的走向一样难以掌控。
初期灭火首先要求当事人必须在短时间内做出关于时间和空间这两个要素的大致判断,从而便于下一步行动的具体实施,然而看似简单的初期灭火,实则考验着当事人的多项素质与能力:观察力、判断力、智力和经验,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勇气、果断、顽强及体力,一旦真正实施起来,还将不断面临着由危险、恐惧、劳累、火势变化等带来的压力,现实中不要说仔细思考的时间,人们甚至于连进一步了解情况的时间都不会有,除此之外可能还有更多的事项导致不得不分心(如报警疏散、财物转移、风险源控制等),整个实践过程就类似于一个人在水里行走,所遇到的皆是无形的阻力。
当然,不排除极个别人具备上述较强的综合实力,然而,现实的火灾大都发生于普通人身边,那么这种能力或本事容易被大量培养及复制吗?答案明显不能。普通人遭遇突发火灾,很容易陷入两眼一抹黑,就像开着车一下子进入了昏暗的隧道。
所谓教科书式的灭火,容易被忽略的一点就是教科书式的环境条件及获取应急物资的便捷程度,在相对特定的场景中(如加油站、简易平房等),再结合人机料法环等因素逐一分析,在这种情形下成功的概率自然比较高,然而却难以被复制应用到其它可能稍显复杂的场景中去。
也正是由于初期灭火成功率不高,这就给众人普遍留下了阴影,由于此前缺乏一定数量的成功案例为后来人提供心理上的支撑,相应的自信心及应对模式无从建构,惊悚慌乱之余,往往一触即溃。当然,这里决非鼓励众人无视困难、冒险蛮干,呈匹夫之勇,倘若缺乏相当的胜算及安全保障则无异于以卵击石、以身涉险。
精神要素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物质,由于在与火灾这样的自然现象博弈的过程中,不存在关于双方精神与意志力的相互较量,所以成功的关键自然更多取决于实实在在的物质及数量,或者说技术,只有在技术上形成明显优势,才可能进一步成为决胜中的关键力量。
初期灭火很难以纯粹的科学理论去指导和描述,似乎它更偏重和依赖于技术,其过程类似于体育竞技,甚至于说它带有些许艺术的成分也未尝不可。
罗振宇:“基建狂魔”大宋如何打防御战(下)|《文明之旅》公元1004年
参考书目:《战争论》【德】克劳塞维茨 著 孙志新 译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1 21: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