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aohai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aohai

博文

镜像神经元(传感与施动)

已有 567 次阅读 2024-4-6 22:35 |个人分类:思考点滴|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2018-05-05 22:46:58)

立夏,没有百花,没有温度,偶有大风,偶有阳光,夏天仿佛被装入了春天的囊橐里,奉天城呈现出一派假春之景象,恍惚间吾以为穿越於虚拟(与)现实之间。我大学同学(有一个微信群)对吾之博文的评价,基本上就是诡异而隐蔽。蒋建平知行合一了,苑世强高瞻远瞩了,吴建华不肖一顾了,张宁懵懵懂懂了,方杰指指点点了,张尔强熟视无睹了,董小兵我行我素了,叶青韦滔滔不绝了…。为此,吾恍然大悟,难道生命体在生命绽放时不是以隐蔽秩序为本体论吗?哲学、数学、逻辑与科学(理论)都是认识论的,属于对生命体隐蔽秩序的认知。自然,吾之博文也不例外了。

脑戏,被吾定义为大脑中的虚拟现实,是指思维空间里(镜像)对现实行为的自复制过程,或者可以理解为模拟或仿真。镜像神经元(mirror neuron)被认为是神经科学在二十世纪九十年(1990年)代最重要的发现,几个意大利科学家,首先注意到恒河猴在自己动手拿坚果的时候,和观看另一个灵长类动物拿坚果的时候,大脑中有相同的脑细胞活跃起来。这些脑细胞后来就被称为镜像神经元。通常科学家认为大脑中有不同的部分负责感知和行动,然而镜像神经元告诉吾人,感知和行动都是发生在同一组细胞上,由此被认为是共情的神经科学基础。人类之所以具有读心术,真正发挥作用的可能就是镜像神经元系统,或是心灵内化系统。

三十年前,吾开始研究“传感/施动模型”用于现场总线网络控制系统(FCS),在博士毕业论文(二十三年前)里还有独立章节做了具体描述。十年前,又在博客里以《心灵施动》为题,发表了文章(嘚瑟)。曾记否,吾在本溪钢铁公司第二炼铁厂五号高炉,设计并实施了一套FCS,发现多传感器需要融合,而施动器则需要根据多传感器融合结果(对未来态势的评估)实施执行,故而突发灵感将传感器与施动器两个模组融合为一体。仿佛就是镜像神经元系统附体,不仅仅是在传感过程中发挥作用,而且还在其他一些更微妙的情况下也是起作用的,这些现象说明“传感/施动模型”(镜像神经元系统)在帮助FCS感知其他设备的“感觉”和“情绪”。

佛教唯识论认为,眼耳鼻舌身,前五识是主体感知接收各种信息(五尘)的渠道,即五种感觉认识。如果说第八识(阿赖耶识)是意识库,那么第七识(末那识)就是数据库,第六识(心识)是数据融合,前五识是数据采集。用唯识论来解释镜像神经元似乎非常形象,人的心识直接吸收了文明,人类的心识通过社会分享、模仿和观察,心识一代代传授下来,此就是阿赖耶识,也就是业力与轮回。第八识(阿赖耶识)是前七识(末那识、心识、眼耳鼻舌身识)的整体,是它们的根本所依,第八识是所有心理活动,包括意识及潜在意识。第七识依第八识而生起,又以第八识为其认识对象,无始以来思量第八识,并将其执着为实体不变的自我,由此产生我执,成为无明烦恼的根源。第六识对各种信息进行认识判断,随之产生种种烦恼,进而发动身口二业。第六识的造业根源在于受第七识的我执作用的影响。第六、七识为一体二用的关系。前者向外分别,后者向内执着。

除了镜像神经元以外,理解他人有关的脑区则是背内侧前额叶皮层(DMPFC)和颞顶结合部(TPJ)。心灵内化是人脑的一种“缺省配置”,镜像神经元、DMPFC、TPJ和其他一些脑区组成了心灵内化系统,理解他人行为背后的精神状态,揣摹他人就是在运用心灵内化的能力。实际上,人类的同理心就是(只有)在理解了别人行为的原因之后才会产生的。我大学时代上课常常精神溜号,有时还会搞些小动作或者恶作剧。在不特意专注于(特定)老师讲课时,我就会开始琢磨其他人。所谓思考,可能是由于老师授课而产生的联想,那些曾经占据了我记忆的客体(结点)之间的关系(连结)。在老师授课的兴趣点之间,我的思维编织了一张复杂网络,思考在灵动地跳来跳去,脑切换到心灵内化(系统),甚至于我的课堂笔记根本无法用作复习期中和期末考试。

佛学中,将眼耳鼻舌身意称六根,色声嗅味触法称六尘,所谓根即本来之意,所谓尘即染污之意。以能染污情识之故,明、暗、质、碍以染污其色;动、静、美、恶以染污其声;通、塞、香、臭以染污其嗅;咸、淡、甘、辛以染污其味;离、合、冷、暖以染污其触;生、灭、善、恶以染污其法。根乃本体(论),尘乃噪声,虽然吾人有六根(传感器),但是世间有六尘(噪声),染污使之六根不能清净,故而芸芸众生六根不净也。眼耳鼻舌身意是(传感器)前六识,第七识(末那识)是一个将信息组合、相关与联想的(多传感器)聚融计算过程,将前六识(多传感器)所感知到的信息融合,并将对未来态势评估之预判传递给第八识(阿赖耶识)。

根据回忆,我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发展出心灵内化的能力了。实验表明,三岁以下的孩子基本不具备心灵内能力,五岁的孩子这种能力会突飞猛进的进步。第八识(阿赖耶识)就是专门记录芸芸众生善恶事的智(慧)库(意识形态),纵使百千劫也不会遗失和消亡,从此就建立了因果(逻辑)报应之假说。我直到四十岁时才真正地感受到,由于别人的痛苦而引发自己的痛苦,心理学叫做情感匹配。至于说情感匹配是否从善(帮助他人的驱动力),或是从恶(回避或逃避),情感匹配只是共情动机而已。美国哈佛大学的神经科学家,马修·利伯曼(Matthew Lieberman)发现,中隔区活跃的人也是现实中帮助他人较多的人,大脑的中隔区(septal area)可能在人的共情行为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这也许是下一个热门话题吧。

佛学乃心理学,唯识论实乃心法,八识皆为心法。前五识,谓能了别外界对象的眼、耳、鼻、舌、身等识;第六识,谓有想象、思考等统觉作用的意识;第七识,谓作为潜在的自我意识的末那识;第八识,谓作为前七识的根本及核心的阿赖耶识。然而,心法之所以能够使人“无师自通”,其动力学机理就是由于镜像神经元赋予人类一种脑戏、模仿或仿真能力,使其能够在“神经/心理”体现出“传感/施动”反应上获得,对观察对象的“同质化”,从而达到“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感受和理解。由于人脑中存在着顿悟机制,所以人类可以不假思索地通过直接模仿做出基本动作,而无需复杂的推理过程(宗教里常称作“醍醐灌顶”)。但是,却需要“无数次”的(自)复制,我认为使用“脑戏”这个概念更好理解。

阿赖耶识面向往生,内藏着被命名为种子的能产生世界各种现象的精神因素,故又称为“藏识”或“种子识”。“顿悟模型”对事物的“理解”采取的是“顿悟”的方式,即在瞬间就可以“看透”事物的潜在意义。睥睨天下,虚拟现实,脑戏也。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6125-1428479.html

上一篇:传感/施动模型
下一篇:贝叶斯网络
收藏 IP: 175.169.12.*| 热度|

1 王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21: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