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防经济学是通过研究消防技术与经济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消防安全活动进行合理组织、控制和调整,以达到人、技术、资源三者之间最佳安全效益的目的。
虽然整个分析过程可以运用大量科学的计算方法以及计算模型,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但是由于针对个体可能出现的火灾事件存在高度不确定性、现有消防技术手段效用的不确定性以及一起火灾扑救之后损失的不确定性,导致事前针对诸多复杂个体的消防评估、评价、决策在事后难以一一印证,其结果往往呈现为:过度消防或是消防投入不足。
1.参考以往的事故统计数据可以概算得出某一种类型火灾的概率及平均损失程度,但后续就某一个体而言,在一定周期内,火灾很可能根本不会发生,也可能损失值非常小,也可能损失值远超出预期。
2.由于火灾发生时间、地点、环境、当事人的不确定,现有的消防技术及管理手段自身的不足,其效用经常达不到预期(效用可理解为消费者对商品或服务对欲望的满足程度,对效用的评价同时也是一种主观心理评价及判断,可分为社会评价及个人评价),加之个人风险偏好的不同(保守型、中立型、激进型),导致对消防投入难以形成共识。效用的不确定也导致具体方案优化的空间非常有限,为此不得不倾向于过度消防。
3.一起火灾的扑救过程受到诸多因素,甚至是偶然因素的影响,如火情预警是否及时、白天或黑夜、第一响应人的数量及综合能力、设备设施的种类数量及可靠性、火场地势环境的复杂程度、被困人员所处位置及自救能力、信息传递、后续救援力量等等,这就导致事前对火灾的损失难以预估。
4.消防投资所带来的“增值效益”客观隐形存在,消防安全水平的提高能够确保生产生活的顺行与稳定,提高生产效率,增加社会产能。之所以目前这一观点尚未得到广泛认同,当与消防技术手段的效用不确定存在一定联系。
5.消防投入的方式多种多样:基础设施、灭火设备装备、社会劳动力、资金投入、科技水平、保险设计、法律法规、宣传培训及管理措施,且相互之间存在部分替代的可能性(子项内部彼此之间也存在相互替代性),替代过程经过一段时间的“振荡”会趋于自然平衡,合理的替代可有效节约资金和人力,但同样是因为消防技术手段效用的不足,风险始终无限存在,使得相互替代的空间及可能性也变得极为有限。
6.财产所有者希望能以较低的保险费支出来获取较高的保险赔付(当然,不发生火灾最佳),而保险公司则希望在收取一定的保险费之后,尽可能地不赔付或少赔付,同样由于消防技术等手段效用的不足,损失难以预测,导致保险费率的厘定在投保人与保险公司之间很难达成一种相互妥协,相关保险业务难以得到推广,火灾保险对经济发展全面的保驾护航作用也难以充分发挥。
7.消防投入作为一种损失不可避免,所有的消防投入(包括保险费)事实上都是支出或损失,况且资金还存在相当的时间价值。投入与结果存在以下4种情况:1)投入了,仍然可能遭受火灾损失;2)投入了,未发生火灾故无损失;3)未投入,也未遭受火灾;4)未投入,遭受了火灾损失。光是这4种情形已足够令人纠结,加之投入的多与少、损失的多与少,更是让人难以盘算。
8.如何达到最佳的安全效益?首先要看这个问题由谁来回答。火灾的相关方包括:财产所有者、消防队、政府部门、保险公司、消防设备厂家、施工维保单位、火灾风险评估公司,由于各方所处位置不同,利益诉求不同,哪怕就同一个被保护区域而言,看法及决策也很难达成一致。
从火灾预防到实际可能发生的应对过程极为复杂,其中有相当多的随机变量难以一一掌控,这也导致相应的消防投入经济性评价及决策显得困难重重,其中的根本原因在于:消防措施尤其是灭火手段的效用存在高度的不确定性,这就导致保守型被迫增加预防成本,无限追求绝对的消防安全度;而激进型的做法则是听之任之,对极小概率火灾事件直接采取掩耳盗铃。且现实中这样的两极分化状况尤为严重(相当程度上也取决于个体经济能力),无论如何决策,大部分的结果还是明显偏离预期,反过来由于指导原则无法统一,最终还是只能凭个人经验或感觉,形成了事实上的各自为战。
个人观点,仅供讨论。
时间跨度达33年的消防数据,值不值得感觉一下呢?可能是全网首次公开!
思维拓展:事故是可以预防的吗? ——风险管控在于预防高风险事件还是严重后果事件
罗振宇:一次射击如何改变战争走向|《文明之旅》公元1004年
参考书目:《消防经济学》田玉敏 等编著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1 21: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