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谋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bseeker 图谋,为图书馆学情报学谋,为图书情报事业谋。

博文

关于图书馆统计与评价的思考

已有 1296 次阅读 2023-9-6 17:08 |个人分类:圕人堂|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图书馆统计与评价,在图书馆工作实践中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或直接或间接参与相关工作,陌生的是统计结果的使用(或者评价理论依据、评价参考标准、评价目的与方法等)一问三不知。

    圕人堂群有位成员“普罗大众”提问:“一本图书被图书馆买进来后,一般一年之内被借多少次才算是物尽其用了呢?我自己发现我所在馆大概是10%左右的书是经常被借出去,剩下的基本不动,而且因为复本数的限制,有的书借阅比奇高。采编买书需要考虑借阅率吗?”我在群中参与了交流,表达了自己的观察与思考:“表达的意思是用户阅读率,指平均每个用户所借的图书数量,其计算方法是:全年图书借阅册数除以实际借阅的用户人数。传统的图书馆学概论书,图书馆统计分析有6个重要概念:文献利用率、文献流通率、用户到馆率、用户阅读率、文献拒借率、文献保障率。现在基本抛之脑后了。当前,高校馆的借阅率,普遍非常难看。号称几百万藏书,年外借量数万册(情况好一些的数十万册),这类情形可以说是较为普遍的。关于高校图书馆借阅率,我举两个实际的例子。某211高校馆(理工类),2017年,纸质图书总量253.2万册,全年总借还量61.3万册,借阅率(文献利用率)为24.2%。某211高校馆(师范类),2017年纸质图书总量2869501册,借阅图书369048册(2016-2017学年),借阅率(文献利用率)为12.9%。倒不是拘泥于借阅率,现在是根本无暇顾及借阅率。一方面书满为患,可以说家家图书馆的书都不够(达不到基本办学指标)。这是一种怪现状。关于‘物尽其用’,种种原因,无暇顾及。没有参考标准(或指导建议)。关于‘所在馆大概是10%左右的书是经常被借出去,剩下的基本不动’,有一种理论解释是‘二八定律’(二八定律指出,在许多情况下,大约80%的结果是由20%的原因所引起的,或者可以说,80%的效果来自于20%的原因。)。关于‘采编买书需要考虑借阅率吗’,受到大环境影响,图书采访顾不上考虑借阅率,通常情况首先考虑的是‘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中的硬指标(生均图书(册/生);生均年进书量(册))。关于复本量问题,近年好多高校馆开始零复本,对于多校区办学的,一律搞零复本,实际上也是值得商榷的。以往的基本办学条件指标,强调纸质图书,未考虑数字资源。然而,馆藏文献的比重持续向数字化方向倾斜,目前的三个70%:70%的读者首先选择数字资源;数字资源能够满足70%的读者需求;馆藏利用率最多的资源70%是数字资源。强调纸质图书,还带来一个问题是,即便有钱买书,不见得有钱放书。许多馆馆藏空间很紧张,且日益紧张。实践中有大量‘真问题’,这些‘真问题’大多‘视而不见’。”“1992年全国文献普查时,中山大学图书馆馆藏总量仅 300万册左右;但到 2017年 12月,馆藏总量已达 685万册。然而,这与欧美大学图书馆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如果把中山大学图书馆馆藏总量放在欧美大学图书馆排行榜中,其排名约在100位左右。按照教育部办学要求核算,中山大学图书馆离生均150册藏书还有一段距离,我们仍然要进一步加强馆藏建设。”(程焕文.浅谈高校图书馆发展趋势[J].图书馆论坛,2018,38(07):58-61. 该文为程焕文2018年3月16日在“中山大学图书馆2018年馆员培训系列报告”第一讲中所作报告内容。)好些问题早就知晓了。圕人堂这些年算是在努力做点“鼓与呼”的工作。

    有位同行写图书经费的专项计划,向我咨询政策文件及教育部高校图书馆事实数据库最新数据。我提供了几条参考信息:(1)图谋.闲话高校基本办学条件与文献资源建设.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1036886.html;(2)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的通知.http://www.moe.gov.cn/srcsite/A03/s7050/200402/t20040206_180515.html,目前为止,政策文件没有更新,后续发展情况,可以看《闲话高校基本办学条件与文献资源建设》博文及文后评论部分。有关研究文章,可以关注陈建龙、吴汉华等人的。对有关数据进行了较为充分的利用。(3)高校图书馆事实数据库统计数据:http://scal.edu.cn/tjpg/tjsj 历年数据有较为及时的公开。普通用户看直接在系统中看其它高校数据是受限制的(注:对方告知“系统进不去了”,我实际测试了一下当前确实是无法登录。)。历年统计报告见:http://scal.edu.cn/tjpg/tjbg。(4)图谋.2021年中国高校图书馆基本统计数据摘录.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1366678.html。另外针对具体的问题,提了几条参考意见。有这样一些信息,或多或少是有助于开启思路的。

    高等教育事业统计数据填报。数字资源量中需要填报电子图书、电子期刊、学位论文、音视频这几个数据。往年多为9月底填报(数据截止日期为2023年8月31日),这是比较合理的。我不知道为什么,今年7月初就让填报,9月5日再次通知填报(两天内完成),且强调要准确填报。我从2015年开始做这方面工作,算是“熟练工”,实际上背后的工作量是不小的。各家数据库商需要逐一通知,反馈回来的数据还需要进一步核验、汇总、比较(与上一年比较)。有的响应速度快、有的慢一些(可能遇到种种特殊情况)。数据需要有连贯性,大幅增减还得附情况说明。这组数据还有好些场合需要填报,通常需要提供数字资源种数、中文电子期刊种数、外文电子期刊种数等几个数据,我会顺带一起做了。秋季学期,新生入学后是图书馆资源与服务推广的重要“窗口期”,掌握好“家底”,有助于进一步宣讲。每年会编制“数字资源及其网址”文档,含前言、简表、校外访问说明、数据库简介、VPN服务专题、使用帮助等内容,并通过多种途径宣传推广。“数字资源量”的几个数据,“含金量”是“相当高”的(所在高校为每年数百万元的投入,有些高校是数倍,甚至十倍以上)。各高校的办学层次办学规模办学条件等各不相同,这方面统计的工作量也是不同的,购买的数据库种数越多,工作量越大。我作为“熟练工”,且得到相关数据库商的及时响应,两天内完成了任务,但并不轻松。

    简略记录与梳理,期待于图书馆统计与评价工作(理论与实践)有些许参考价值。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1401725.html

上一篇:初景利:高校图书馆高质量发展路径
下一篇:胡振宁:多元服务团队促进青年馆员核心能力培养
收藏 IP: 61.132.1.*| 热度|

2 宁利中 许培扬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20: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