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Metabolist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TheMetabolist

博文

代谢学人Nature Metabolism:血管有难,棕色脂肪来也!

已有 1055 次阅读 2023-9-13 14:41 |个人分类:代谢精读|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代谢学人

Nature Metabolism:血管有难,棕色脂肪来也!

撰文 | 申芸佳 朱丽君 刘爽 曹玉香 李国强

编辑 | 孟美瑶

校对 | 刘爽

a8bf925cd75e5bacf9860d8def4b18b.jpg



背景介绍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进行性疾病,可导致许多致残或致命并发症,如心肌梗死和缺血性中风。现已证实,慢性炎症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发展的诱因。在初始阶段,炎症反应破坏血管内皮,增加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 (VCAM-1)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 (ICAM-1)等粘附分子的表达,而这些粘附分子是介导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从血液渗入到内皮间隙所必需的。随着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炎症反应可刺激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巨噬细胞的聚集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MMP)的表达,降低斑块的稳定性并诱发斑块破裂。动物实验表明,抗炎治疗可以保护血管内皮,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然而,目前针对动脉粥样硬化尚无有效、安全的抗炎治疗方法。例如,在一项临床试验中,抗肿瘤坏死因子(TNF)疗法并没有显示出可以减少心血管疾病事件,甚至还与损伤信号有关。因此,人们积极寻求安全有效的抗炎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方法。

脂肪细胞在调节心血管健康和疾病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许多白色脂肪组织(WAT)分泌的脂肪因子,如脂联素和瘦素,直接有助于调节慢性炎症和心血管疾病,例如,脂联素可促进内皮细胞的存活、分化和迁移,以及巨噬细胞从炎性M1型向抗炎性M2型的转变,并抑制血管平滑肌增殖、迁移和泡沫细胞转化,通过PI3K和AMPK途径增加一氧化氮的产生,从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此外,脂联素也直接抑制致动脉粥样硬化分子,调节动脉粥样硬化;瘦素则能与下丘脑神经元的受体结合,通过激活下游信号通路,发挥抑制摄食、增加能量消耗、改善糖脂代谢等作用,对心血管疾病产生积极的影响。WAT分泌的主要脂肪因子在BAT中表达量较低,BAT自身可以分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白细胞介素-6和神经调节蛋白4等BAT衍生的内分泌因子,然而,BAT如何通过内分泌作用调节心血管健康的作用仍然不清楚。

神经调节蛋白4(neuregulin-4,Nrg4)是一种分泌蛋白,在BAT中富集但在其他组织(如骨骼肌、肝脏、大脑、心脏和肾脏)中含量非常低。值得注意的是,以往研究过表达和敲减Nrg4的小鼠实验证明,Nrg4抑制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进展中肝脏炎症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此外,另一项研究表明,Nrg4减少了克罗恩病的巨噬细胞数量并减轻了炎症,表明Nrg4具有抗炎作用;然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关于Nrg4是否能够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数据。在近期的研究”Brown adipose tissue-derived Nrg4 alleviates endothelial inflammation and atherosclerosis in male mice“中,研究人员假设BAT来源的Nrg4可以通过其抗炎作用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探究了其是否可以缓解血管炎症、粘连反应和内皮损伤,从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及其可能的机制。其次,探讨了BAT-动脉轴的生理意义。

image.png

敲黑板啦!


1. BAT来源的Nrg4缺失加重炎症、内皮损伤和动脉粥样硬化,过表达Nrg4可缓解以上症状;

2. BAT移植可减轻Nrg4缺失导致的炎症、内皮损伤和动脉粥样硬化;

3. BAT来源的Nrg4抑制了白细胞归巢和ox-LDL诱导的MAECs损伤以及巨噬细胞聚集和炎症;

4. Nrg4通过ErBb4-NF-κB信号通路在动脉粥样硬化进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研究结果


1.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和小鼠中,Nrg4表达降低,炎症增加

       先前的研究发现,血浆Nrg4浓度与人类冠状动脉疾病的风险呈负相关。在本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血浆Nrg4低于健康对照组(辅表1)。此外,与正常饮食(NCD)喂养的野生型(WT)小鼠相比,西方饮食(WD)喂养的ApoE敲除(AKO)小鼠(WD喂养12周)血浆中Nrg4水平和BAT中Nrg4的mRNA表达均降低(辅表2和辅图1e)。之前的研究还显示,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内皮功能受损(辅表1)。值得注意的是,单因素分析显示,在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辅图1a)和小鼠(辅图1c)中,Nrg4与内皮依赖性动脉舒张之间存在相关性。以上结果提示Nrg4可能与内皮功能障碍和动脉粥样硬化有关。

        已知炎症是触发和加剧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关键风险因素,因此研究人员检测了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和小鼠的炎症和粘连反应。结果显示,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和小鼠血浆中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升高,包括IL-6、IL-1β和TNF-α,以及VCAM-1、ICAM-1和E-selectin(辅表1和2)。在动脉粥样硬化小鼠中,小鼠主动脉内皮细胞(MAECs)的炎症因子和粘附分子的表达显著增强(辅图1f)。此外,与之前的研究一致,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和小鼠的体重增加,血脂情况恶化(辅表1和2)。

拓展阅读

NRG4

神经调节蛋白4(NRG4),是人类神经调节蛋白家族的一员,也是在一种脂肪组织富集的内分泌因子。NRG4通过酪氨酸磷酸化启动细胞间信号传导。此外,NRG4是ERBB4酪氨酸激酶受体的低亲和力配体,不与ERBB1、ERBB2和ERBB3受体结合。NRG4与ERBB4受体结合后,会同时募集ERBB1和ERBB2辅助受体,导致配体刺激的酪氨酸磷酸化和ERBB受体的激活,ERBB受体激活后通过Akt、MAPK以及其他多种通路来调节细胞增殖、迁移、分化、凋亡以及细胞移动。

已有研究表明,NRG4作用于肝脏来保证小鼠的正常代谢,它通过阻断细胞死亡负调节因子c-FLIPL的泛素化和蛋白酶体降解,以细胞自主方式减轻肝细胞死亡,同时,Nrg4激活肝脏脂肪酸氧化和生酮作用,促进了肥胖期间有益的脂质代谢,减轻了肝脏纤维化和炎症,从而能减轻应激诱导的肝损伤和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也有研究表明NRG4在巨噬细胞的促炎过程中诱导其受体ErbB4在促炎性巨噬细胞上高表达,从而诱导活化的促炎性巨噬细胞凋亡,调控肠道炎症中巨噬细胞的存活和功能。此外NRG4可在NASH相关的肝癌中作为激素检查点,抑制肝内TAM样巨噬细胞和CD8+ T细胞的衰竭,从而抑制易发肿瘤的肝脏免疫微环境,发挥抑癌作用。在本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BAT特异性Nrg4缺失可加速血管炎症、内皮功能障碍和动脉粥样硬化,并最终证实了Nrg4通过ErBb4-NF-κB信号通路在动脉粥样硬化进展中发挥积极作用,可作为动脉粥样硬化治疗的潜在靶点。

参考文献

[1] Aleix Gavaldà-Navarro,et al.Rev Endocr Metab Disord. 2022 Feb;23(1):31-41.

[2] Jiandie D Lin,et al.Cell Metab. 2022 Sep 6;34(9):1359-1376.e7.

image.png


辅图1:Nrg4缺失导致内皮功能障碍增加和代谢受损

image.png

辅表1:对照和颈动脉粥样硬化受试者的临床生化特征

image.png

辅表2:ApoE-WT和ApoE-KO小鼠晚期的代谢和炎症特征


2.Nrg4缺乏加重小鼠内皮损伤和炎症

接下来研究人员进一步探究了Nrg4缺乏是否会导致小鼠内皮损伤和炎症。首先,研究人员确认Nrg4-KO小鼠血浆、BAT、血管内皮和肝脏中Nrg4的缺失(辅图1g-i),其次,在喂食WD或NCD 12周的KO和WT小鼠中检测内皮损伤情况(辅图1j)。结果表明,与WD-WT和NCD-WT小鼠相比,Nrg4-KO损伤了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KO-WD小鼠减少35%,KO-NCD小鼠减少28%)(图1c),内皮细胞凋亡增加(图1a,b),完整的内皮细胞减少(图1e),这些影响在WD喂养的小鼠中更严重。此外,KO小鼠血浆和MAECs中IL-1β、IL-6、TNF-α等炎症细胞因子以及VCAM-1、ICAM-1、E-selectin等粘附分子水平均显著升高(辅表2,图1f)。值得注意的是,与WD-WT小鼠和NCD-WT小鼠相比,KO小鼠糖耐量和胰岛素敏感性受损,血脂情况恶化,体重增加。上述糖脂代谢表型在WD喂养小鼠中更显著(辅表2和辅图1k-m)。此外,KO和WT小鼠每周的食物摄入量没有显著差异,但KO小鼠的eWAT重量比WT小鼠更重,且WD喂养的KO能量消耗较少(辅图2a-c),这些变化可能是导致KO小鼠体重增加的原因。KO组和WT组的血压、糖化血红蛋白或总粪便质量没有差异(辅表2)。综上所述,这些结果表明Nrg4缺乏与内皮损伤和炎症有关。

image.png

图1:Nrg4缺失与小鼠内皮损伤和炎症相关

image.png

辅图2:Nrg4减轻MAECs的炎症和粘连反应,改善后的小鼠能量代谢


3.Nrg4缺乏加速apoe敲除小鼠的动脉粥样硬化

上述实验已经证实了Nrg4缺乏会加重小鼠内皮损伤和炎症,为了探究其是否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研究人员选择6周龄的AKO或apoe和nrg4双敲除(DKO)小鼠喂养WD 12周。结果显示,在DKO小鼠中,Nrg4缺失损害了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作用(图2a),并增加了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面积(3.1倍)或主动脉根横切面(2.6倍)(图2c-f)。此外,与AKO小鼠相比,DKO小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或胶原蛋白减少,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浸润面积增加(图2g,h),坏死核心区占病变面积的比例增加,胶原纤维厚度减少(图2i,j),主动脉组织MMP2和MMP9的表达增加(图2k,l),MAECs中炎症因子和粘附分子的表达也有所增加(图2m)。总之,Nrg4缺失使AKO小鼠更容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

image.png

图2:在AKO小鼠中Nrg4缺乏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有关

 

4.BAT来源的Nrg4缺失加速内皮损伤和动脉粥样硬化

紧接着为了探究BAT特异性Nrg4缺失对内皮细胞的影响,研究人员使用UPC1-cre小鼠与Nrg4-loxp小鼠构建了BAT-Nrg4条件敲除(BKO)小鼠模型(辅图2d,e),结果显示,BAT特异性Nrg4缺失小鼠表现出内皮功能或完整性受损和MAEC凋亡增加(图3a-d)。

为了进一步探究BAT特异性Nrg4缺失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研究人员将BKO和AKO小鼠杂交生成BKO/AKO (apoe−/−和BAT-Nrg4−/−-DKO)小鼠。结果发现,与WT小鼠相比,BKO/AKO小鼠MAECs中炎症因子和粘附分子的表达更高(辅图2f),主动脉正面和横截面的动脉粥样硬化面积更大(图3e-h),斑块不稳定性增加(图3i-n)。总的来说,BAT来源的Nrg4缺乏加重了内皮损伤和动脉粥样硬化。

image.png

图3:BAT来源的Nrg4缺失加速内皮损伤和动脉粥样硬化

5.BAT特异性过表达Nrg4可减轻KO小鼠内皮损伤和炎症

已经验证了BAT来源的Nrg4缺乏会加速内皮损伤和动脉粥样硬化,接下来研究人员探究了BAT特异性Nrg4过表达对KO小鼠内皮损伤和炎症的影响。研究人员将AAV-Nrg4过表达至BAT,首先使用Nrg4标记和示踪法确认了Nrg4在小鼠血管内皮上表达 (辅图2g),当BAT中过表达AAV-Nrg4后,促进小鼠主动脉血管舒张,说明其可在KO小鼠血管内皮上发挥作用 (辅图2i和4a)。接下来,研究人员将AAV-Nrg4或AAV-Zsgreen注射到6周龄雄性小鼠的肩胛间的BAT部位。干预8周后,生物发光成像显示AAV-Zsgreen在肩胛间BAT中表达(辅图2h)。另外,单次注射AAV-Nrg4 7天后,KO小鼠血浆中可检测到循环Nrg4,并持续了12周(辅图2i)。在注射18周时,BAT中存在高丰度的Nrg4蛋白表达,但在eWAT、iWAT或肝脏中不存在(辅图3a)。最后,科研人员检测过表达Nrg4对小鼠内皮功能、炎症和代谢的影响。将6周龄的KO和WT小鼠分为3组(WT、KO-AAV- Nrg4, KO-AAV-Zsgreen),WD饲喂12周(辅图2j)。实验结果显示,与KO-AAV-Zsgreen相比BAT来源的Nrg4改善了内皮功能障碍,减少了MAECs凋亡,增加了完整的内皮细胞数目,减少了MAECs中炎症因子(TNF-α,IL-1β和IL-6)或粘附分子(VCAM-1,ICAM-1和E-selectin)的表达(图4a-d,f),改善了糖耐量、胰岛素敏感性(辅图3b,c)和血脂异常(图4g),减缓了体重增加(图4e),增加了能量消耗。这些数据表明,恢复BAT来源的Nrg4可改善内皮损伤,抑制内皮炎症反应。

image.png

图4:Nrg4过表达减轻了KO小鼠的内皮损伤和炎症,并改善了代谢

image.png

辅图3:BAT来源的Nrg4改善了小鼠的代谢,减轻了内皮功能障碍和炎症或粘连反应


6.BAT特异性过表达Nrg4缓解AKO和DKO小鼠动脉粥样硬化

接下来研究人员使用AKO和DKO小鼠来验证恢复BAT来源的Nrg4是否具有抗晚期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辅图3g)。实验动物分为:AKO+AAV-Nrg4 (AKO-AAV(Nrg4))、AKO+AAV-Zsgreen (AKO-AAV (Zsgreen))、DKO+AAV-Nrg4 (DKO- AAV (Nrg4))和DKO+AAV-Zsgreen (DKO-AAV(Zsgreen))组。结果显示,与AKO-AAV (Zsgreen)小鼠相比,DKO-AAV(Zsgreen)小鼠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面积显著增加(正面2.8倍,横截面2.6倍),表明Nrg4缺乏显著促进了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与预期一致,AAV-Nrg4治疗增加了血浆Nrg4浓度(辅图3e),缓解了内皮功能障碍,减少了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面积(图5a-d和辅图3f),并通过改善细胞成分增强了斑块稳定性,增加胶原纤维厚度,降低了AAV-Zsgreen动物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坏死核心面积与病变大小的比例,降低主动脉中MMP2或MMP9的表达(图5e-j),抑制了MAECs中炎症因子(TNF-α,IL-1β和IL-6)或粘附分子(VCAM-1,ICAM-1和E-selectin)的表达(辅图3i)。以上数据表明,BAT来源的Nrg4缓解动脉粥样硬化并改善斑块成分,以保护斑块稳定的表型。

image.png

图5:Nrg4过表达可减轻小鼠动脉粥样硬化


7.BAT移植可减轻KO小鼠的内皮损伤和炎症

为了进一步验证BAT特异性Nrg4对小鼠内皮损伤和炎症的积极影响,研究人员对KO小鼠进行了BAT移植(BATT)。首先,研究人员探索了适合KO受体移植BAT的质量。研究人员将来自12周龄WT供体的0.1或0.4 g BAT分别移植到12周龄的KO小鼠受体的内脏脂肪中,通过在KO受体中进行的初步研究来探索移植的BAT的有效质量。值得注意的是,术后4周Nrg4开始在循环中显著表达,并持续稳定表达12周(辅图3j)。另外,在术后6周,移植0.4 g BAT组的循环Nrg4浓度与WT小鼠更接近,所以在接下来的移植实验中研究人员选择了0.4 g作为BAT的移植质量并按照辅图3h所示的设计实验流程将12周龄小鼠分为3组:1)WT小鼠进行BAT移植假手术;2.)KO小鼠接受WT小鼠BAT移植组;3.)KO小鼠接受KO小鼠 BAT移植组,WD饲喂12周。结果表明,来自WT供体的BAT移植可改善KO受体的内皮功能障碍,减少内皮细胞凋亡,改善内皮完整性,抑制MAECs中的炎症因子(TNF-α,IL-1β和IL-6)或粘附分子(VCAM-1,ICAM-1和E-selectin)表达(辅图4a-e)。一致的是,与接受KO BAT移植的小鼠相比,接受WT BAT移植的小鼠,在葡萄糖清除、胰岛素敏感性和血脂方面有显著改善,体重增加量减少,能量消耗增加(辅图4f-g和3l-p)。这些数据证实了BAT特异性Nrg4补充可以改善内皮损伤,抑制内皮炎症或粘附反应。

image.png

辅图4:来自WT供体的BAT移植减轻了小鼠内皮损伤、炎症和动脉粥样硬化,并改善了代谢



8.性别依赖性高脂血症与宿主的防御反应有关

为了进一步证明BAT来源的Nrg4对动脉粥样硬化的保护作用,研究人员对AKO和DKO小鼠分别进行WT/KO BAT移植,将12周龄的小鼠分为4组:1)AKO小鼠接受WT小鼠BAT移植;2)AKO接受KO小鼠BAT移植;3)DKO小鼠接受WT小鼠BAT移植;4)DKO小鼠接受KO小鼠BAT移植,之后WD饲喂12周)(辅图3k)。结果与过表达AAV-Nrg4一致,相比与移植KO BAT的AKO或DKO小鼠,移植WT BAT缓解了动脉粥样硬化(辅图4h-k),并改善了斑块稳定性(辅图4l-q)。移植WT供体BAT的DKO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改善更为明显。这些结果均支持BAT来源的Nrg4可以缓解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并提高斑块的稳定性。

9.BAT中原位过表达Nrg4阻断了DKO小鼠主动脉中白细胞归巢

已知炎症诱导主动脉斑块处白细胞归巢和巨噬细胞聚集。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动物实验表明,BAT来源的Nrg4减少了斑块内CD68阳性巨噬细胞的数量(图2g,3i,4e,)。因此,研究人员接下来检测了WD喂养12周的DKO小鼠通过原位过表达Nrg4后白细胞招募的情况。结果显示,首先,与AAV-Zsgreen小鼠相比,在AAV-Nrg4治疗组内皮来源的趋化因子(ccl2,cxcl1,ccl3,ccl4,ccl5,ccl7,cxcl9和cxcl10)和有助于白细胞归巢的巨噬细胞标记物(F4/80和CD68)的mRNA水平显著降低(图6a,b)。其次,研究人员从绿色荧光蛋白(GFP)表达小鼠中利用巯基乙酸方法刺激腹膜提取巨噬细胞,并通过静脉注射到DKO-AAV (Nrg4)和DKO-AAV (Zsgreen)小鼠体内,然后测定主动脉根部GFP阳性细胞水平,以评估注射48小时后白细胞归巢情况。结果表明,与DKO-AAV (Zsgreen)小鼠相比,DKO-AAV (Nrg4)小鼠斑块内GFP阳性细胞减少71%(小编注:AKO (Apoe-/-)小鼠是自发的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小鼠,喂养正常饲料的AKO小鼠早期泡沫细胞病变可在10周内发生,15周后发展成动脉粥样硬化病变,20周后演变成晚期纤维病变。高脂肪/高胆固醇饮食可加速这一致病过程,包括促进胆固醇结晶、坏死核心和钙化的形成。)(图6c,d)。另外,已知白细胞粘附分子ICAM-1和VCAM-1是介导白细胞归巢应对内皮炎症的关键。与这一结果一致的是,与DKO-AAV (Zsgreen)小鼠相比,主动脉弓(小编注:主动脉弓为主动脉上部弓形弯曲的部分。从弓的凸侧发出3条较大的动脉,由右向左依次分为无名动脉、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免疫荧光显示DKO-AAV (Nrg4)小鼠的ICAM-1和VCAM-1表达明显降低(图6e,f)。总的来说,这些结果表明,BAT来源的Nrg4抑制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的白细胞归巢和巨噬细胞聚集。

image.png

图6:BAT的Nrg4原位过表达可减少DKO小鼠主动脉斑块内的白细胞归巢


10.BAT来源的Nrg4在共培养体系中减轻ox-LDL诱导的MAEC损伤

       为了在体外模拟BAT与动脉之间通过Nrg4的相互作用,研究人员进行了共培养实验。MTT试验表明,100μg ml−1的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作用12 h时,MAECs的存活率显著下降(辅图5f),因此研究人员选择100μg ml−1的ox-LDL作用12 h作为后续实验的最佳干预条件。随后,将KO和WT小鼠BAT来源的棕色脂肪细胞(BAs)与WT小鼠的MAECs在ox-LDL刺激条件下共培养。结果表明,与共培养的KO小鼠来源的BAs相比,WT小鼠来源的BAs可以减轻MAEC损伤,其具体表现为抑制MAEC凋亡,降低Bax/Bcl-2比值和减弱caspase 3的表达,减轻炎症因子(TNF-α,IL-1β和IL-6)或粘附分子(VCAM-1,ICAM-1和E-selectin)表达(辅图5a-e)。因此,上述共培养实验直接证明了BAT来源的Nrg4对血管内皮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并且Nrg4是BAT与内皮之间的相互作用因子。

image.png

辅图5:棕色脂肪细胞(BA)或rNrg4可减少MAECs的凋亡、粘附和炎症反应


11.Nrg4可减轻ox-LDL诱导的MAECs凋亡和炎症反应

由于Nrg4受体ErbB4存在于MAECs中,研究人员假设Nrg4对内皮有直接影响。根据MTT实验,研究人员选择了小鼠重组蛋白Nrg4 (rNrg4) 100 ng ml−1(小编注:由辅表1知,人体内Nrg4生理浓度为3.91±1.15ng ml−1),持续作用48 h作为后续实验的最佳干预条件(辅图5g),并用ox-LDL处理MAECs,以模拟Nrg4不存在或存在时的动脉粥样硬化情况。结果显示,rNrg4治疗可减轻MAEC凋亡,降低Bax/Bcl-2比值和减弱caspase 3的表达,降低内皮通透性,减轻炎症因子(TNF-α,IL-1β和IL-6)或粘附分子(VCAM-1,ICAM-1和E-selectin)表达(辅图5h-l)。这些数据进一步支持了Nrg4对MAECs具有直接抗炎保护作用的假设。

12.Nrg4减轻ox-LDL诱导的巨噬细胞炎症

已有研究表明,巨噬细胞是主动脉斑块的关键细胞成分。值得注意的是,研究人员目前的动物实验表明Nrg4抑制主动脉斑块中的白细胞归巢和巨噬细胞聚集。因此,研究人员利用RAW264.7细胞株进一步探索了Nrg4是否对巨噬细胞有直接影响。结果显示,Nrg4抑制了RAW264.7细胞中ox-LDL诱导的炎症反应(TNF-α,IL-1β和IL-6)(辅图6e),还抑制了RAW264.7细胞的迁移(辅图6a,b)。综上,Nrg4对主动脉斑块的积极影响与抑制巨噬细胞迁移和炎症有关。

image.png

辅图6:Nrg4在体内可降低巨噬细胞的炎症和迁移,并通过ErbB4受体抑制内皮细胞NF-κB信号

13.ErBb4-NF-κB信号通路是Nrg4在动脉粥样硬化中发挥积极作用的重要途径

为了探究Nrg4对动脉粥样硬化保护作用的机制,研究人员对6周龄KO小鼠BAT分别过表达AAV-Nrg4或AAV-Zsgreen后WD饲喂12周后,通过流式分选内皮细胞进行了全基因组微阵列分析,以探索内皮中可能的通路。结果发现rNrg4在内皮细胞中抑制NF-κB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图7a,b),这与之前的发现一致,即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NF-κB激活有助于炎症的发生。接下来,研究人员检测了MAECs中NF-κB的信号。结果如图7c-f所示,与WT对照相比,KO小鼠MAECs中细胞核磷酸化-p65(P-p65)和细胞质磷酸化I-κBα (P-IκBα)水平升高,而过表达aav-Nrg4后逆转了以上变化。此外,rNrg4治疗显著抑制了ox-LDL诱导的p65核易位、P-IκBα和P-p65在体外MAECs的表达(图7g,h,i和辅图6c,d)。这些结果表明,NF-κB信号通路参与了Nrg4对内皮细胞炎症的有益作用。

已知ErbB4受体酪氨酸激酶介导Nrg4相关的生物学功能。因此,研究人员假设Nrg4通过ErbB4受体酪氨酸激酶调节内皮功能。为了在体内验证这一假设,研究人员构建了内皮特异性 ErbB4 KO (CKO)小鼠模型(ErbB4loxP/loxP小鼠与Cdh5Cre小鼠杂交,生成内皮条件性ErbB4 KO小鼠,Cdh5Cre;ErbB4f/f;辅图6f)。结果显示,与WT对照组相比,来自Cdh5Cre;ErbB4f/f的MAECs中ErbB4表达显著降低(辅图6h,i),证实了内皮特异性ErbB4的缺失。接下来,研究人员将Cdh5Cre;ErbB4f/f小鼠与KO小鼠进一步杂交,生成Cdh5Cre;ErbB4f/f/KO (ErbB4 CKO/KO)小鼠(辅图7a),然后将6周龄雄性小鼠按以下方式分组:1) WT小鼠NCD饲喂12周;2)WT小鼠WD饲喂12周;3)KO小鼠过表达AAV-Zsgreen后WD饲喂12周;4)KO小鼠过表达AAV- Nrg4后WD饲喂12周;5)ErbB4 CKO/KO小鼠过表达AAV-Zsgreen后WD饲喂12周;4. ErbB4 CKO/KO小鼠过表达AAV- Nrg4后WD饲喂12周 (辅图6g)。结果发现,与KO-AAV(Zsgreen)组相比,在ErbB4受体存在的条件下,KO小鼠中Nrg4的恢复抑制了NF-κB信号通路,从而改善了内皮损伤,具体表现为细胞质P-IκBα和核P-p65的表达降低(辅图6j,k),炎症因子(TNF-α,IL-1β和IL-6)的mRNA表达降低,内皮功能和完整性改善,内皮细胞凋亡减少。而在ErbB4受体缺失的情况下,在CKO小鼠中恢复Nrg4表达也无法引起相应变化(辅图6I,m和辅图7b-e)。以上这些数据说明了Nrg4在体内通过ErbB4受体调控NF-κB信号和内皮表型。此外,研究人员还探究了内皮细胞ErbB4是否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为此研究人员构建了Cdh5Cre;ErbB4f/f/ApoeE DKO (CKO/AKO)小鼠(内皮细胞ErbB4敲除和Nrg4及APOE敲除小鼠),并对6周龄小鼠进行如下实验分组:1)CKO/AKO小鼠过表达AAV-Zsgreen后WD饲喂12周;2)CKO/AKO小鼠过表达AAV-Nrg4后WD饲喂12周;3)AKO小鼠过表达AAV-Zsgreen后WD饲喂12周;4)AKO小鼠过表达AAV-Nrg4后WD饲喂12周(辅图7f)。与预期一致,Nrg4的补充减少了AKO小鼠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面积,但在CKO/AKO小鼠中并无显著变化(辅图7g-j),这证实了ErbB4在Nrg4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中的关键作用。基于上述数据可以得出结论,Nrg4在体内通过ErbB4受体调节NF-κB信号和内皮表型以及动脉粥样硬化。

接下来研究人员探究了连接ErbB4受体与NF-κB信号的中间分子。已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蛋白激酶B (Akt)、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AMP活化蛋白激酶(AMPK)和IκB激酶(IKK)信号可能是ErbB4信号转导到NF-κB信号的传导介质。因此,研究人员在体内研究了这些信号分子在内皮细胞中的表达。结果显示,当ErbB4受体存在时,Nrg4可刺激P-Akt表达,进而抑制NF-κB信号通路(辅图7k-n),伴随着内皮功能和完整性改善,内皮细胞凋亡减少,而在ErbB4受体不存在时,这些变化也不存在(辅图7c-e);然而,其他分子包括P-ERK、P-AMPK和P-IKK在不同干预措施条件下(KO小鼠分别过表达AAV-Zsgreen和AAV-Nrg4;CKO/KO小鼠分别过表达AAV-Zsgreen和AAV-Nrg4则没有显著差异(辅图7k-n)。这些结果表明Akt位于ErbB4受体的下游,介导Nrg4对内皮的作用。

为了进一步证实ErbB4-Akt-NF-κB信号通路参与了Nrg4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有益作用,研究人员通过转染小干扰RNA (si-ErbB4)(和转染si-control作为对照),沉默了ErbB4 (NM_010154)在MAECs中的表达(辅图7o,p),并使用ox-LDL和Nrg4处理MAECs时,分别加入Si-ErbB4/Si-control/Sc79处理(辅图8a)。结果表明,ox-LDL抑制了MAECs中的P-Akt并刺激了NF-κB信号通路(辅图8a,b),从而增加炎症因子(TNF-α,IL-1β和IL-6)或粘附分子(VCAM-1,ICAM-1和E-selectin)表达,促进FITC-葡聚糖的迁移,以及在ox-LDL诱导的MAECs中单核细胞粘附实验中细胞表面粘附增多,而Nrg4补充后这些反应减弱(辅图8c-e)。此外,当ErbB4受体沉默时,Nrg4对炎症或粘附反应的影响消失(辅图8c),这表明ErbB4受体对内皮上Nrg4的调节至关重要。为了进一步检测Akt是否参与MAECs中ErbB4-NF-κB信号通路,研究人员使用SC79 (Akt激活剂,10 μM,处理6小时)进行了功能获得实验。结果表明,在ErbB4沉默诱导的Akt活性降低的情况下,Akt激活剂可以抑制被激活的NF-κB信号和炎症反应,减少内皮细胞凋亡(辅图8a-c,f,g),从而确认了Akt通过NF-κB信号通路参与Nrg4对内皮的调节。

接下来为了进一步证实Nrg4对人类内皮功能的有益作用,研究人员对三名结直肠癌患者的肠系膜动脉环进行了离体实验。在从分离组织中制备动脉环后,研究人员在TOBS-1500M组织器官浴中对动脉环进行了6种不同干预培养(小编注:离体组织器官浴槽系统TOBS-1500M是一种设计新颖、结构简洁、易于操作并易于清洗和维护的离体组织张力测定系统,可用于各种离体组织的动力研究,包括:离体肌肉、动脉血管环和血管条、子宫组织、输精管、回肠、结肠、离体心房、心室及隔膜等):1)NC组(Krebs-Ringer缓冲液处理48 h);2) ox-LDL组(Krebs-Ringer缓冲液处理48 h+100μg ml-1 ox-LDL处理12 h);3) PDTC组(Krebs-Ringer缓冲液处理48 h+100μmol l−1 PDTC(一种NF-κB抑制剂)处理48 h+100μmol ml−1 ox-LDL处理12 h); 4)Nrg4组(Krebs-Ringer缓冲液处理48 h+100ng ml−1 Nrg4 处理48 h+100μg ml−1 ox-LDL处理12 h);5)MK2206组(Krebs-Ringer 缓冲液处理48 h+100 ng ml−1 Nrg4处理48 h+1 μmol l−1MK2206 (Akt抑制剂)处理48 h+100μg ml−1 ox-LDL处理12 h);6)dacomitinib组(krebs-ringb缓冲液处理48 h+100ng ml−1 Nrg4处理48 h+20 mmol l−1dacomitinib(一种不可逆ErbB抑制剂)处理48 h+100μg ml−1 ox-LDL处理12 h)。之后研究人员检测了动脉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结果表明,Nrg4或PDTC治疗可改善ox-LDL诱导的人动脉环内皮功能障碍,而MK2206或dacomitinib处理减弱了Nrg4的有益作用(辅图8h)。结果进一步支持了Nrg4对内皮细胞的有益作用与ErbB4-Akt-NF-κB信号通路有关。

最后研究人员探究了Nrg4如何调节NF-κB的转录和结合活性。研究人员使用含有NF-κB结合元件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在siRNA-ErbB4(si-ErbB4)或si-control处理MAECs的同时使用了Ox-LDL及Nrg4干预细胞。结果表明,Ox-LDL处理可以促进NF-κB的转录,而Nrg4处理抑制了Ox-LDL诱导的NF-κB转录活性上调。使用si-ErbB4敲减ErbB4后,Nrg4对Ox-LDL诱导的NF-κB转录活性上调抑制被解除,表明Nrg4通过ErbB4受体调节NF-κB转录活性 (辅图8i)。同时,在si-control处理的MAECs中,Nrg4可以减弱ox-LDL诱导的NF-κB转录活性,但在si-AKT处理的MAECs中,这些变化减弱(辅图8j),这表明ErbB4-Akt轴参与了Nrg4对NF-κB转录活性的调节。为了进一步支持这一结论,研究人员进行了p65染色质免疫沉淀(ChIP)试验。结果发现,在ErbB4存在的MAECs中加入Nrg4时,ox-LDL诱导的p65与VCAM-1、E-selectin和IκBα启动子结合的减少(辅图8k-m)。此外,Nrg4诱导的p65与VCAM-1、E-selectin和IκBα启动子结合,在si-AKT处理的MAECs中显著增加(辅图8n-p)。综上所述,这些数据表明Nrg4通过ErbB4-Akt轴抑制NF-κB的转录和结合活性。

image.png

图7:Nrg4在体内外均能抑制NF-κB信号

 

image.png

辅图7:ErbB4/Akt信号参与Nrg4对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image.png

辅图8:Nrg4通过ErbB4/Akt/NF-κB信号抑制MAECs的炎症和粘附反应

image.png

图8: Nrg4通过ErbB4-Akt-NF-κB信号通路在动脉粥样硬化中发挥保护作用

总结

棕色脂肪组织(BAT)通过其能量消耗促进心血管健康,但BAT如何通过内分泌机制调节血管功能和动脉粥样硬化仍知之甚少。本研究表明,BAT来源的Nrg4可改善小鼠动脉粥样硬化。在雄性小鼠中,BAT特异性Nrg4缺失可加速血管炎症和粘附反应、内皮功能障碍、细胞凋亡和动脉粥样硬化。相应地,BAT特异性Nrg4恢复可减轻血管炎症和粘附反应,减弱白细胞归巢,改善内皮损伤和动脉粥样硬化。在内皮细胞中,Nrg4可降低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凋亡、炎症和粘附反应。机制上,Akt-NF-κB信号通路参与了Nrg4对内皮功能的有益作用。研究结果表明Nrg4是BAT和动脉之间潜在的相互作用因子,可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靶点。

原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2255-022-00671-0

关注微信公众号代谢学人

了解更多代谢前沿资讯

代谢学人.jpg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483272-1387251.html

上一篇:代谢学人Nature Metabolism:揭开婴儿产热的秘密
下一篇:Nature Aging:m6A解开衰老之谜
收藏 IP: 219.228.146.*| 热度|

2 汪凯 许培扬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4 21: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