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Metabolist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TheMetabolist

博文

代谢学人Nature Metabolism:揭开婴儿产热的秘密

已有 856 次阅读 2023-9-3 10:47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代谢学人

Nature Metabolism:揭开婴儿产热的秘密

撰文 | 郭文秀 高铭远 生茂正 于剑 

编辑 | 孟美瑶

校对 | 于剑

c819705b3a72ef4710efb126a70ce6b.jpg


背景介绍

目前,通过饮食干预来控制体重的方法已被广泛应用。在临床上,最常用的饮食干预措施是间歇性禁食(Intermittent Fasting, IF),交替进行禁食和进食来调节体重和代谢健康。间歇性禁食存在多种不同类型,包括隔日禁食(Alternate-day fasting, ADF)、改良禁食(Modified alternate-day fasting, MADF)和5:2饮食(5:2 diets)等。其中,限时进食(Time-Restricted Feeding, TRE)是一种大众广泛践行的热量限制方法,主要是通过将进食时间限制在固定的时间内(时间少于常规规律饮食的10-12小时),在其他时间则完全禁食。研究表明,这种进食方式可以降低体重,促进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和改善代谢健康。然而,目前人们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肠道微生物群的改善,对其本身的最佳条件和具体机制并未过多关注。

       近年来,有研究表明,进食时间的选择对TRE的作用具有重要影响。当进食时间与生物光暗周期不一致时,会引起生物节律紊乱,导致动物光照期间(非活动期)食物消耗增加,加剧饮食诱导的肥胖。此外,错误时间进行进食(非活动期间进食)还可能会减少寿命,加速老年疾病的发病几率。反之,当高热量饮食限制在正常活动期(夜间啮齿动物为夜间,人类为白天)可改善代谢健康,上调UCP1等产热基因的表达。因此,生物钟和TRE之间的可能存在重要的联系。
 
     目前研究认为,生物钟在分子水平上是由转录
-翻译反馈环(Transcriptional-translational feedback loops, TTFLs)构成,驱动时钟相关基因的周期性表达。其中,Bmal1(Basic Helix-Loop-Helix ARNT Like 1, 芳基烃受体核转运体样蛋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一种转录因子,其与另一种节律调控分子CLOCK形成异源二聚体,共同调控节律基因的表达,促进机体代谢活性。然而,对于TRE如何通过生物钟影响代谢的机制仍不明确。为了解答这一问题,美国西北大学的Joseph Bass课题组进行了相关研究,其成果“Time-restricted feeding mitigates obesity through adipocyte thermogenesis”近期发表在Science上。该研究揭示了脂肪细胞节律在饮食诱导的产热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昼夜节律紊乱如何引起代谢疾病的发生。

image.png


敲黑板啦!


1. 年轻脂肪细胞抵抗胞浆mtRNA诱导的干扰素反应

2.抑制IRF7相关信号通路促进米色脂肪生物合成

3.维生素D抑制年轻脂肪细胞中IRF7的表达

4.出生后早期肥胖促进脂肪细胞中IRF7的表达


研究结果


1、年轻脂肪细胞抵抗胞浆mtRNA诱导的干扰素反应

与成年小鼠(8周龄小鼠)相比,幼鼠(出生后第6天的小鼠)iWAT细胞中的线粒体含量和胞质mtRNA水平更高(图1A和图S1A),表明胞质mtRNA水平与线粒体的含量成正比。胞质mtRNA因富含双链短RNA(dsRNA)序列,能够激活强烈的干扰素反应(S1A和图1B)。而用mtRNA转染幼鼠脂肪细胞并不能诱导干扰素反应的发生(图1C和图S1A),但能激活成年小鼠脂肪细胞中强烈的IFN反应(图1C和图S1A)。

拓展阅读


mtDNAmtRNA

线粒体DNA(mtDNA)是存在于线粒体基质中的一种环状的双链(ds)DNA分子。因为mtDNA中存在大量未甲基化的CpG基序,与细菌DNA结构相似,所以其大量外排会引发较强的免疫反应。

在炎症等病理情况下,线粒体膜通透性发生变化,使得mtDNA外排进入细胞质基质。一方面,这些外排的mtDNA能被溶酶体等结构中的TLR9(Toll-like receptors 9)检测识别,激活NF-κB信号通路,从而诱发炎症反应。另一方面,环状GMP-AMP合酶(cGAS)也能够直接检测到泄露到细胞质基质中的mtDNA,并与其结合形成二聚体,并促进ATP和GTP转变为2’3’环状GMP-AMP(cGAMP,一种第二信使)。cGAMP进而与内质网中的 IFN应答基因刺激因子(STING)结合,使其构象发生变化,磷酸化激活TANK结合激酶1 (TANK-binding kinase 1, TBK1)和干扰素调节因子3 (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3, IRF3),刺激干扰素基因的转录,最终引发干扰素反应。

此外,由于mtDNA双向转录的特性,mtDNA极易转录生成具有双链结构 (mtdsRNA结构)的mtRNA,这与病毒和细菌的dsRNA结构类似。因此,mtDNA具有高免疫原性。正常情况下,线粒体解旋酶SUV3和多核苷酸磷酸化酶(polynucleotide phosphorylase,PNP酶)能够降解dsRNA,抑制dsRNA的积累。但是,当SUV3和PNP耗尽时,线粒体dsRNA在线粒体中大量积累,并在促凋亡孔蛋白Bax(Bcl2-associated X protein, Bcl2相关X蛋白)-Bak(Bcl-2 homologous antagonist/killer, Bcl-2同源拮抗剂)复合物的介导下逃逸到细胞质中,进而激活体内主要的病毒dsRNA受体如维甲酸诱导基因I(Retinoic acid-inducible gene I, RIG-I)和RIG-I样黑色素瘤分化相关蛋白5(Melanoma differentiation-associated protein 5, MDA5),启动Ifnb基因的表达,最终引起由IFN-β介导的干扰素反应。

图片1.png

图片2.png

参考文献:

[1] Riley JS et al.EMBO Rep. 2020 Apr 3;21(4):e49799.

[2] Dhir .et al. Nature. 2018 Aug;560(7717):238-242.

目前,干扰素影响线粒体能量产生和热量的过程仍存在许多争议。有报道称线粒体dsRNA通过Bax-Bak孔从线粒体泄露并结合MDA5,MDA5则主要通过激活线粒体MAVS信号通路产生IFN-β。因此,为探究IFN-β(小编注:已知线粒体dsRNA通过Bax-Bak孔从线粒体泄露,然后结合MDA5,MDA5主要通过激活线粒体MAVS信号通路产生IFN-β,因此作者这里主要以IFN-β进行研究)对脂肪细胞线粒体的影响,研究人员培养了成年小鼠和非肥胖非糖尿病人(年龄范围为16-17岁)的皮下脂肪细胞,并用IFN-β处理(图S1A)。实验结果表明,IFN-β处理后的人和小鼠脂肪细胞会导致脂肪细胞线粒体损伤和线粒体自噬(图1D和图S1B),线粒体质量减少(图1E),并降低线粒体酶环氧合酶I(Cyclooxygenase I, COX-I)和琥珀酸脱氢酶A(Succinate dehydrogenase A, SDH-A)的水平(图1F),增加前体脂肪细胞中的脂质积累(图1G)。此外,作者发现在肥胖的人类脂肪细胞中IFN-β强烈表达(图1H)。这些结果表明,IFN-β对线粒体的影响以及IFN-β在肥胖脂肪细胞中的强烈表达,与先前报道的脂肪细胞中干扰素和干扰素刺激基因(IFN-stimulated genes, ISGs)显著表达可能会促进肥胖发生的研究结果相一致。

已知胞质mtRNA通过胞质RNA感受器如RIG-I和MDA5启动Ifnb(Ifnb1)基因的表达。因此,研究人员使用胞质RNA感受器的合成配体,即聚合(脱氧腺苷-脱氧胸腺酸)酸(poly(deoxyadenylic-deoxythymidylic) acid, Poly(dA:dT)转染成年脂肪细胞进而上调Ifnb表达,使脂肪细胞中Ifnb水平与胞质mtRNA刺激后的Ifnb水平一致(图1I)。胞质Poly(dA:dT)被RNA聚合酶III识别后转录成dsRNA,进而刺激RIG-I和MDA5等胞质RNA感受器 (图S1C)。此外,胞质中的Poly(dA:dT)可模拟IFN-β,对小鼠和人类脂肪细胞线粒体产生相似的影响(图1J和图1K)。当使用IFN-β抗体处理小鼠和人类脂肪细胞后,胞质Poly(dA:dT)对小鼠和人类的脂肪细胞线粒体损伤程度减少,COX-I和SDH-A的水平也轻微上调。

研究人员发现转染胞质mtRNA(图1C)或胞质Poly(dA:dT)都不能诱导幼龄小鼠脂肪细胞中的Ifnb转录水平(图1L),且能够抵抗胞质Poly(dA:dT)诱导的线粒体损伤(图1M)。但在成年小鼠中转染胞质mtRNA或胞质Poly(dA:dT) 能够显著上调脂肪细胞Ifnb转录水平。作者认为,成年小鼠脂肪细胞中存在MDA5和RIG-I基因,且成年小鼠脂肪细胞能够正常转染Poly(dA:dT) ,因此以上原因并不能够解释这种差异(图S1C-F)。

当研究人员用Poly(dA:dT)转染人类脂肪细胞(分别来自婴儿(0-1岁)、儿童(2-11岁)和青少年(15-17岁))时,发现婴儿和儿童的脂肪细胞与幼龄小鼠的脂肪细胞相似,也能够抵抗胞质Poly(dA:dT)诱导的线粒体损伤(图1N),并且婴儿的脂肪细胞与幼龄小鼠的脂肪细胞相似,COX-I和SDH-A水平增加(图1M和图1N)。然而,在青少年的脂肪细胞中,转染胞质Poly(dA:dT)反而降低了COX-I和SDH-A水平(图1N),这些结果表明Poly(dA:dT)对人类青少年脂肪细胞的影响与成年小鼠脂肪细胞中的类似。(图1M)。

图片3.png

图1.mtRNA不会引发年轻脂肪细胞的炎症反应

图片4.png

图S1.脂肪细胞识别胞质mtRNA

2年轻脂肪细胞能够抑制IRF7的表达

IRF3和IRF7形成同源二聚体或异源二聚体后激活Ifnb的转录,进而触发IFN反应。因此,脂肪细胞IRF3或IRF7的缺失同样可以保护线粒体免受胞质Poly(dA:dT)的损伤(图2A)。

为了证实这一观点,研究人员检测了幼龄和成年小鼠脂肪细胞中Irf3和Irf7的转录水平。结果发现Irf3 在年轻和成年脂肪细胞中的转录水平相似,但Irf7在成年脂肪细胞中的转录水平显著高于年轻脂肪细胞(图2B和图S2A)。在成年脂肪细胞中,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均存在IRF7,在受到干扰素刺激后,IRF7发生磷酸化并转移到细胞核中(图S2B-E)。在儿童中,超重和肥胖(体重指数标准差评分超过1.28)会显著上调脂肪组织Irf7 的转录水平,但Irf3无明显变化(图2C),并且肥胖的人类脂肪细胞中IRF7蛋白和IFN-β水平上调(图2D和图1H)。这些结果表明IRF3是组成性表达基因,而IRF7是一种ISG(干扰素刺激基因)。此外,IRF7在 IFN-β 肥大性脂肪细胞中表达水平上调的现象进一步支持了这一观点,而使用特异性IFN-β抗体来中和IFN-β能够降低体外脂肪细胞中IRF7蛋白的表达水平(小编注:IRF7是一种干扰素刺激基因(Interferon-stimulated genes, ISG),能够被干扰素诱导表达,因此当干扰素水平被下调后,IRF7水平也降低了)(图S2F)。

无论IRF3是否存在,IRF7在诱导干扰素反应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没有IRF7存在的情况下,IRF3介导的干扰素反应水平显著降低,因此,年轻脂肪细胞中胞质mtRNA无法诱导干扰素反应可能是由于年轻脂肪细胞缺少IRF7。因为免疫环境和细胞类型也会影响IRF7在干扰素反应中发挥的作用,因此,需要确定IRF7在脂肪细胞干扰素反应中可能发挥的作用。

        通过使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幼龄和成年小鼠iWAT的转录图谱时,研究人员发现一个IRF7相关的基因网络在成年脂肪细胞中高度表达(图2E和图S2G)。这个基因网络包含ISGs、编码炎症小体成分和IFNs的基因(图2E)。在这个IRF7相关的基因网络中,表达量最多的基因包括Aim2、Ddx41、Zbp1和Ifi205,这些基因对干扰素反应的发生都是必不可少的(图2F)。Aim2编码黑色素瘤中缺失的干扰素诱导蛋白2(Absent in melanoma 2, AIM2),该蛋白负责胞质DNA炎症小体组装(图2F);Ddx41编码DEAD盒螺旋酶41(DEAD-box helicase 41, DDX41),能够识别胞浆B-DNA构象并刺激干扰素反应(图2F)。Zbp1编码Z-DNA结合蛋白1(Z-DNA-binding protein 1, ZBP1),ZBP1也被称为DAI45,能够识别胞浆中具有转录活性的普遍DNA存在形式(图2F),而胞浆中的具有转录活性DNA普遍以Z-DNA构象的形式存在。Ifi205编码干扰素-γ诱导蛋白205(IFN-γ-inducible protein 205, IFI205,人类IFI16蛋白的鼠源等效物),能够识别胞浆中的B-DNA构象并刺激干扰素反应(图S2H)。



拓展阅读



DNA的不同构象

由于DNA的碱基序列和环境条件的不同,DNA可以形成不同的构象:B-DNA、A-DNA、Z-DNA、G-四链体、H-DNA、十字形DNA等。DNA的不同构象均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

B-DNA是DNA最常见的存在方式,是标准的右旋螺旋,B-DNA的两条链反向平行,碱基对位于螺旋轴居中的位置。与B-DNA不同,Z-DNA具有明显的左旋螺旋构象和“Z型(Zigzag)”状磷酸-核糖骨架,并且碱基对间的距离更长,碱基对堆积倾向于将碱基拉向螺旋的外侧,因此Z-DNA的结构比B-DNA更坚固。Z-DNA已知在交替的嘌呤-嘧啶或嘧啶-嘌呤(APP)二核苷酸重复序列中形成,并更倾向于以GC>CA>TA的顺序形成。研究表明染色质重塑会影响DNA的超螺旋状态,并动态调节Z-DNA的形成,因此Z-DNA与基因的转录和调控密切相关,如募集转录激活物或阻遏物、调节基因表达、控制基因组稳定性等。此外,还有研究发现,Z-DNA可以抑制RNA腺苷脱氨酶1 (Adenosine Deaminase RNA Specific, ADAR1)对IFN信号通路的阻断并上调Z-DNA结合蛋白 (Z-DNA Binding Protein 1, ZBP1)驱动的细胞程序性坏死,诱导细胞发生炎症性死亡,从而调节对病毒和肿瘤的免疫反应。 

图片5.png

参考文献:

[1] Ravichandran S et al.Biophys Rev. 2019 Jun;11(3):383-387.

[2] Leng M.Biochim Biophys Acta. 1985 Aug 21;825(4):339-44.

在研究人员测定的脂肪组织、肝脏和肌肉组织中,仅脂肪细胞中IRF7相关的基因网络有变化,且成年脂肪细胞中表达较高(图2G,图S2I-K)。与成年脂肪细胞相比,年轻脂肪细胞中AIM2、DDX41、IFI205和ZBP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图2H),而在成年的脂肪细胞中,这些蛋白存在于细胞的核周区和细胞质中(图2H)。Aim2、Ddx41、Zbp1、Ifi205和IRF7的启动子区域均包含IRF7结合序列(图S2L),说明这些基因的诱导转录依赖于IRF7(图2I)。肥胖儿童脂肪组织中IRF7相关的ISG编码转录本,如IFI16、ZBP1和TMEM173(STING1)水平上调(图2K),这说明脂肪组织中IRF7水平也出现上调(图2C)。

有趣的是,该IRF7相关基因网络的主要功能是启动IFN对胞质DNA的反应,而不是对胞质dsRNA的反应。在年轻的脂肪细胞(图2J)和缺乏IRF7表达的脂肪细胞(图S2M)中,胞质DNA均无法激活IFN反应。又因mtRNA外排是由于mtDNA泄露到细胞质,因此年轻脂肪细胞可能通过IRF7相关基因网络免受mtDNA的免疫反应。

总之,这些发现表明,年轻脂肪细胞通过抑制IRF7相关基因网络来抑制IFN反应,使其免受胞质mtRNA诱发的免疫反应。

图片6.png

图2.IRF7是脂肪细胞胞质mtRNA诱发IFN反应的关键因子

图片7.png

图S2.小鼠脂肪细胞中irf7控制基因网络

3抑制脂肪细胞IRF7信号通路能够促进米色脂肪细胞生成

为进一步阐明IRF7在脂肪细胞发育过程中的作用,研究人员发现缺乏Irf7的小鼠皮下脂肪组织中富含米色脂肪细胞,UCP1表达水平增加,且形态与棕色脂肪组织相似(图3A)。而成年小鼠的棕色脂肪组织缺乏Irf7,能够免疫胞质Poly(dA:dT) 诱发的IFN反应(图S3A和图S3B),这与之前研究发现小鼠棕色脂肪组织中先天免疫反应被抑制的研究结果一致(小编注:2021年的Cell中对iWAT和BAT的免疫信号基因表达水平进行研究,发现BAT中巨噬细胞基因表达明显降低,而在iWAT成熟过程中炎症通路过表达、炎症基因表达水平上调,此外2020年的一篇文章发现BAT中促炎因子和促炎基因表达水平降低)。

米色脂肪细胞能够通过产热消耗储存在脂肪中的能量,进而减少身体中储存的脂肪含量。Irf7基因敲除小鼠富含产热脂肪细胞,这一结果与先前发现的Irf7基因缺陷小鼠可以免受肥胖结果一致。在敲除Irf7的脂肪细胞中,核编码SDH-A水平上调(图3B),说明线粒体有丝分裂增加(小编注:SDH-A基因编码琥珀酸脱氢酶的一个主要催化亚单位,其表达水平上调表明TCA循环过程上调,从而驱动细胞代谢加速细胞分裂)。此外,敲除Irf7的脂肪细胞能够免疫由胞质mtRNA引发的Ifnb反应对自身的影响(图3C)。值得注意的是,幼鼠的腹股沟脂肪组织富含米色脂肪细胞,且上调影响产热分化的特异性基因表达(图S4B-E)。与青少年(16-17岁)分离的脂肪细胞不同,瘦儿童(1-4岁)的脂肪细胞能够免受胞浆mtRNA诱发的IFN反应的影响,并表达UCP1(图3D和图3E和图S4F)。

综上所述,在年轻脂肪细胞中胞质mtRNA无法诱导INF-β的合成,缺乏IRF7时胞质mtRNA同样无法启动INF-β的合成,该现象也与产热脂肪细胞表型相关。在小鼠中,产热脂肪细胞先天性缺乏Irf7,而肥胖能上调人源脂肪细胞Irf7的水平。

因此,研究人员假设胞质mtRNA可能在形成产热细胞过程中发挥作用。接下来,研究人员进一步探究胞质mtRNA对年轻脂肪细胞线粒体产热基因和有丝分裂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发现,胞质mtRNA强烈激活Ucp1和米色脂肪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图3F),其中包括: Ppargc1ɑ、Cidea和Dio2。但在年轻脂肪细胞中,这些基因能够在表达水平上调的同时不诱发免疫反应。(图1C)。最终,胞质mtRNA促进了脂肪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上调了脂肪细胞的线粒体含量,刺激线粒体产热(图3F和图3G)。同样,胞质mtRNA也上调了瘦儿童脂肪细胞有丝分裂、线粒体含量和产热作用(图3H),但对青少年脂肪细胞没有影响(图3I)。

胞质mtRNA可能通过激活RIG-I和MDA5信号通路发挥作用。RIG-I和MDA5的激活物能够上调脂肪细胞中米色脂肪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图3J和图S5A-C),而在缺乏RIG-I或MDA5的脂肪细胞中,胞质mtRNA不能诱导米色脂肪基因表达(图3J)。胞质单链RNA或细胞膜相关Toll样受体3(Toll-like receptor 3, TLR3)的刺激均不能模拟胞质mtRNA对米色基因转录的增强作用(图S5D和图S5E)。这些结果表明,只有胞质双链RNA分子可以诱导从线粒体到细胞核的逆行信号,进而增强脂肪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此外mtRNA分子中富含的双链基序也进一步证实了mtRNA在细胞质中的信号传递作用。通过mtRNA或合成配体激活RIG-I和MDA5能够刺激Il6的表达(图S6A),这是一种已知的产热脂肪细胞发育自分泌-旁分泌信号(图S6B、图S6C、图S6E)。因此,抑制IL-6信号传导可以减弱mtRNA对米色脂肪生物合成的促进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RIG-I或MDA5的缺失会抑制脂肪细胞中的核编码线粒体SDH-A的表达(图3J),这表明mtRNA缺失会影响从线粒体到细胞核的信号传递。同时,RIG-I或MDA5的缺失导致了幼龄小鼠米色脂肪细胞的功能抑制(图3K)。因此,胞质mtRNA通过刺激有丝分裂发生和线粒体产热相关的核编码转录产物的表达来刺激年轻脂肪细胞中米色脂肪的生物合成。

图片8.png

图3.胞质mtRNA诱导米色脂肪细胞的发育

图片9.png

图S3.IRF7在小鼠棕色脂肪组织中表达

图片10.png

图S4.年轻和成人脂肪组织特征

4维生素D抑制年轻脂肪细胞中IRF7的表达

年轻脂肪细胞和产热脂肪细胞均缺乏IRF7,并免受胞质mtRNA诱导的IFN-β反应。因此,抑制IRF7可能是促进mtRNA介导脂肪细胞代谢中发挥有益作用的关键。所以接下来还需探讨年轻脂肪细胞中抑制IRF7表达的潜在机制。

已有文献报道,维生素D受体(VDR)能够抑制由胞质RNA诱导的IRF7表达和IFN反应。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显示,VDR调控的基因网络在年轻脂肪细胞中表达水平显著上调(图4A)(图4B)。此外,Camp(VDR靶基因)在年轻脂肪细胞中高表达,该基因编码脂肪组织富含的抗菌肽Cathelicidin(图4B)。相比之下,VDR抑制基因Coro1a(编码冠状蛋白A1)在年轻脂肪细胞中的转录水平较低(图4B)。胎儿脂肪组织在出生前就积累了维生素D,因此,维生素D代谢酶的转录有利于维生素D3(Vit-D3)的储存和VDR激动剂骨化三醇在年轻脂肪细胞中的合成(图4B和图4C)。

此外,幼龄小鼠脂肪组织富含维生素D3(Vit-D3),并且VDR蛋白在年轻脂肪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高于成年脂肪组织(图4C)。不仅如此,胞质dsRNA和mtRNA上调脂肪细胞中骨化三醇合成基因Cyp27b1的转录水平,并促进了脂肪细胞中Vit-D3与骨化三醇之间的转化(图4D),所生成的Vit-D3能够有效抑制小鼠和人类脂肪细胞中VDR依赖性的Irf7转录(图4E)。当抑制VDR信号通路时,mtRNA可诱导Ifnb转录上调(图4F),而Vit-D3能够抑制这一作用,并且使用核因子NF-κB的抑制剂处理脂肪细胞能够产生类似于Vit-D3的作用效果(图4G)。同样地,Vit-D3也能够抑制成年人类脂肪细胞中由胞质mtRNA诱导的IFN-β的产生(图4G)。

图片11.png

图4VDR降低年轻脂肪细胞中IRF7表达水平

图片12.png

图S5.RIG-I和MDA5配体对米色脂肪细胞基因表达的影响

图片13.png

图S6.L-6对米色脂肪细胞基因表达的影响

5出生后早期的肥胖会上调脂肪细胞IRF7的表达水平

抑制幼龄小鼠的VDR信号通路会减少脂肪组织中米色脂肪细胞 (图4H),并上调脂肪细胞中IRF7蛋白水平(图4I)。儿童脂肪组织中IRF7表达水平的升高(图2C)和IRF7靶基因的表达上调(图4J)会导致脂肪组织中VDR控制的基因网络表达受损和激活Vit-D3的CYP27A1表达水平降低,进而导致儿童肥胖(图4J)。与之相类似的是,饮食诱导的肥胖会上调小鼠脂肪组织中IRF7的水平,并下调VDR的表达(图5A)。总而言之,上调IRF7会抑制VDR信号,促进肥胖的发生。

接下来,研究人员构建了一种模拟儿童肥胖症的小鼠模型,该模型使用高脂饮食(HFD)喂养的母鼠(刚产下后代)(图5B)。饲喂HFD的母鼠后代的脂肪细胞VDR表达水平下调,IRF7表达显著上调(图5C),其皮下脂肪组织中缺乏米色脂肪细胞(图5D)。最终,饲喂HFD的母鼠后代出现肥胖表型和脂肪细胞中线粒体受损(图5E),炎症小体被激活,这些结果表明脂肪组织出现炎症(图5D)。用Vit-D3治疗可以改善这些不良症状,恢复幼龄小鼠的米色脂肪细胞含量(图5F),减轻肥胖和脂肪细胞炎症(图5G)。

而在饲喂HFD的成年小鼠中,将胞质mtRNA递送至腹股沟脂肪组织库中,同时结合Vit-D3治疗,能够降低IRF7水平(而非IRF3水平)并上调米色脂肪细胞含量(图5H和图S7A),减轻肥胖和脂肪细胞炎症,促进线粒体质量、产热水平和能量消耗的上调(图5H-J和图S7B、图S7C和图S8)。

图片14.png

图5.mtRNA结合Vit-D3治疗对饮食诱导的肥胖的影响

图片15.png

图6.mtRNA信号通路在年轻脂肪细胞中的作用

图片16.png

图S7.mtRNA介导的信号传导的代谢作用

图片17.png

图S8.高通量测序技术和图像分析信息



总结

本研究发现线粒体RNA(mtRNA)泄露进入细胞质能够刺激脂肪细胞中有丝分裂发生和产热基因转录,但同时泄露的mtRNA也会触发IFN反应。成人和肥胖人群的脂肪细胞高表达IRF7,使细胞对胞质mtRNA产生强烈的IFN反应,消除了胞质mtRNA刺激脂肪细胞有丝分裂发生和产热信号传导的作用。而年轻的脂肪细胞虽然富含线粒体,但由于其存在的维生素D受体信号通路抑制了IRF7的表达,使细胞能够免受胞质mtRNA诱发的IFN反应,并维持由mtRNA介导的产热潜能。此外抑制成年脂肪细胞中IRF7的表达可以恢复mtRNA诱导的脂肪细胞有丝分裂和产热基因表达,并最终减轻肥胖。因此,通过mtRNA从线粒体到细胞核逆行传递信号是一种早期脂肪细胞发育过程促进米色脂肪生物发生并防止肥胖的机制。

图片15.png


原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2255-022-00683-w


关注微信公众号代谢学人

了解更多代谢前沿资讯

公众号Logo.png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483272-1385767.html

上一篇:代谢学人--Nature:U,执行A计划!线粒体UCP1/AAC机制大揭秘
下一篇:Nature Aging:m6A解开衰老之谜
收藏 IP: 101.88.163.*| 热度|

1 许培扬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1 20: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