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望远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qsqhopeiggcas 天马行空,寻求真谛

博文

凝练科学问题以申请基金和开展科研 精选

已有 14887 次阅读 2022-10-19 09:02 |个人分类:建言献策|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应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工程技术学院张彬教授邀请,昨天下午我在地大国际会议中心北楼第5会议室做了一次《凝练科学问题、申请科学基金与开展科学研究》的学术讲座。


202217日,我曾给地大工程技术学院的青年老师做过一次《科学问题、科学基金与科学研究》的学术报告。据张彬教授说,大家听了后获益匪浅,显著提高了202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的中标率。其实,这主要取决于大家的努力,我只不过起了一点锦上添花的作用而已。

以下是昨天报告的概要,可供诸位参考。

一、凝练科学问题

大家晓得,提出和抓住科学问题是申请基金和开展科学研究的第一步,而凝练出关键科学问题往往能带来重大科研突破。是啊,问题诱导好奇,好奇驱动思考,思考催生智慧,智慧奠定成功。

科学问题是指,在一定的认知水平下,存在于科学知识体系内和科学实践中有待解决的难题,其通常源于:1)通过读文献,察觉到前人未解决的问题或未意识到的问题;(2)在亲身研究和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强烈推荐);(3)借鉴“它山之石”,有了攻克悬而未决老问题的奇思妙想,从而提出的问题。例如,事物的行为、模式、效应、机制与规律问题,都是科学问题。

关键科学问题是指,制约某学科中某方向前进的瓶颈科学问题, 且研究之具有重要意义;其属性为:本源性——反映事物演变的最底层机制;代表性—涉及某一类事物演变 重要性——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现实意义。科研人员需要经常深度思考才可能凝练出关键科学问题——一生的修行。 

二、申请科学基金(青年、面上项目)

选题(Why

具体明确、小而精的问题;有一定的代表性;题目不宜太长,不要出现“基于”,以免让评审专家认为缺乏实质创新。常见问题:题目太大、太泛。

立项依据(Why

提倡:小题大做、小题精做;窥一斑而知全豹、一叶知秋。不宜就事论事;Case study;盲人摸象。常见问题:科学问题不明确,意义不大,缺乏实例支撑,立项依据不充分。

在研究现状部分,要分门别类梳理以前相关工作,提出存在的共性科学问题,而不是简单地罗列和堆砌;基于此,进一步凝练关键科学问题,注意要反映论证的可靠性;不要出现以前相关研究较少等字眼,因为前人可能已有定论或研究意义不大;最好是研究中自己发现的新问题,这可体现前期研究基础;要体现迫切性,即研究火候已到,但不开展研究会制约XX发展 ,造成XX损失。

研究内容与研究目标(What

围绕关键科学问题,仅写必要和重要的主干,次要的放到研究方案中;事物的演变往往受多因素影响,要注意筛选主控因素;研究目标不宜拔高,潜在的影响点到为止。常见问题:内容不具体、太简单、空泛、太多(面面俱到),重点不突出;思路不清晰;研究目标不明确/不客观。

研究方案(How

总体技术路线,反映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关键步骤等,要逻辑清晰,不能过于复杂;针对每项研究内容,写一个单项方案;方案不仅要反映细节、步骤、要点,而且要有必要的论证;一图胜千言,每个方案最好配有技术路线框图和工作流程图,以便于专家理解,图以淡雅色为好;可行性,应包括研究思路、研究条件、研究基础、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分析;特色,诸如研究对象独特、研究思路新颖、研究手段先进;创新点,要注意和关键科学问题呼应。常见问题:技术路线粗略;无特色,各种方法全都用上;分析/试验内容与经费预算不匹配;与研究内容形式重复;实验方案不具体/缺乏必要的论证;关键仪器设备不落实。

如何拿下基金项目?

七分工作,三分写作。平时深度思考,不断凝练关键科学问题;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以逆向思维和另类思维,独辟蹊径探索找到突破口;一气呵成撰写初稿,集思广益精雕细琢;好的本子:出乎预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四字诀:意义重要,前景可期;思想新颖,论证有力;内容具体,目标明确;方案可行,基础扎实。

该不该写本子?

当你胸有成竹逻辑架构形成时,故事情节构思无缝衔接时,胸有千言不写不快时,是写本子的时候;此时写出的本子质量高、胜算大。

写本子要不要赶时髦?

如融合AI、大数据。可以,但要知道其局限性,还要和机制结合。

三、开展科学研究

结合自己的锁固型滑坡和地震物理预测研究,我谈了以下话题。

有志科研人员的使命

做顶天立地的科研,即建立原创科学理论,攻克卡脖子技术。

做原创科研有多难?

原创始于问题,孕于积累,源于灵感;探索在“无人区”,无现成范式可参考;攻坚在“最高峰”,一切都要白手起家;要有“十年磨一剑”的毅力;甘于清贫,忍得住别人的冷嘲热讽 

化繁为简

如我们认识到锁固段主控一类斜坡稳定性,这样就把复杂的滑坡问题转化到了简单的锁固段问题。

科学发现的前提

需要丰富的多学科知识积累,如攻克地震预测问题,需掌握地学、力学、物理学与非线性科学;需要逆向思维;需要灵感;需要较高的科学素养,以少走弯路;需要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

如何创立科学理论?

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倡导“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提炼问题:抓本质——“万变不离其宗”;思考问题:缜密——“全部科学只不过是思维的精致化”;分析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解决问题:走大道至简之路。

科学理论正确性的鉴定原则

逻辑自洽:逻辑链严密性、闭环性;实证:证据的无偏性、强壮性;普适性:走公理化之路;简单性(奧卡姆剃刀律)。

科学精神

实事求是是科学精神的核心——逻辑严密性与实证强壮性;求真务实是科学精神的灵魂——格物致知,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开拓创新是科学精神的关键——独辟蹊径探索,科学探索永无止境;质疑与包容是科学精神的属性——理性质疑,去其糟泊,取其精华。

科研动机

地球村因我而科技强盛,人类社会因我而实质进步,世界人民因我而安居乐业。 

相关:

科学问题、科学基金与科学研究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1320054.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1360000.html

上一篇:不脱离低级趣味,莫指望批量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
下一篇:酷爱简约文风的科学大师——狄拉克
收藏 IP: 59.109.145.*| 热度|

28 郑永军 王涛 冯兆东 郑强 王军才 陈万浩 檀成龙 胡大伟 许珂 周飞 彭振华 胡泽春 陈新平 晏成和 夏向阳 刘立 吴斌 汪运山 杨正瓴 汪凯 李文靖 徐长庆 冯圣中 高友鹤 许培扬 赵凤光 阮永井 陈寻峰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5: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