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定胜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olyskyz 哲思天地_科学研究是快乐的,也应该是快乐的。

博文

博闻强记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死记硬背-再论学习和科研的方法问题 精选

已有 5907 次阅读 2019-6-8 10:46 |个人分类:教育教学与科研方法、学术评价|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不论是学习过程还是科研过程,在知识的储备、吸收的过程中,其实是一个类似数学模型的构建和检验的过程。要检验你所选择或所构建的模型(包括化学模型、生物模型、物理模型、经济模型、思维模型或纯粹的数学模型等)是否是合适的、有效的,必须把模型的训练数据和检验数据分开,而绝不能重叠。

更为详细地:一方面,在训练模型时需要用到大量的数据,数据不够时,模型训练容易出现不充分的现象,这种模型很容易失效。但另一方面,过度训练也是不对的,过度训练出来的模型同样未必能真正反映所分析事物的内在规律。而要检验该模型是否是有效的,是否准确地反映了事物的内在规律,必须拿没有用过的新数据来进行检验。如果一上来就把所有的数据都给用上了,这种训练方法得到的模型虽然可以非常好地拟合所有现有数据(甚至经常可以达到100%的准确率),但却极有可能是一个机理错误的模型,或是机理有严重偏差的模型(对于人脑而言,则意味着是在理解力上有严重缺陷的大脑)。

上述现象,对于学习的过程也是完全类似的。即在学习和教育的过程中,不能过多追求题量和信息覆盖面,尤其要避免出现这样一种局面:几乎所有的真正有智力难度的题目,都不是靠学生自己独立地慢慢做出来的,而是通过看答案或被人教给教会的,这种做法的结果会导致学生对于真正难的题目都是靠背住了这种题型的解法而学会的,而不是自己真正领悟了该如何去思辨、分析一个有难度的知识点的。

真正对知识的领悟,必须依靠学生自己独立自主的思考过程,而切不可是通过博闻强记记住了该类题型的解法而做出来的。前者是真正的智慧火花被自我点燃的过程,后者是博闻强记甚至死记硬背(即这种博闻强记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死记硬背)而做出来的,后者是无法真正产生悟性和产生智慧火花的。

综上,不论是学习还是科研,都不能过于急切,都必须要有冷静的、耐心的沉思过程和咀嚼过程、回顾反思过程,都必须要有慢慢地把一个个关键知识点、有智力难度的题目慢慢独立解开、想通的过程。宁可少做几道有难度的题目,也不能是做了一大堆有难度的题目却从来没有一个是自己真正独立地解决和独立地想通的。过度忙于学习和过度忙于科研一样,都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浮躁。

过度依赖于博闻强记去获得高分,会导致博闻强记的能力成为了一种特殊类型的死记硬背。

而过度依赖于高强度的人力投入和时间投入去获得高业绩,会导致科研活动成为了记工分的苦力活动,导致科研活动成为了智力活动中的体力活。科研过程中的适度辛劳是必须的和必要的,尤其是当思维活动达到顶峰时,夜不能寐、食不知味的现象会时有出现,但如果在科研过程中思维活动成为了次要因素,人力投入、体力投入(甚至社交活动)成为了主导因素时,真正的创造力和真正的智慧灵感往往会同步消失。


后记:1、上文的分析,没有一处提到辩证法,但蕴含了辩证法,即:不论是学习还是科研,不投入足够时间精力是做不好的;但过度投入,尤其是如果方法不得当、方向不得当的过度投入的话,也会适得其反,把自己累得要命却既得不到智识能力层次的有效提升,也得不到足够好的创造性成果。2、为何本文把学习和科研放在一起来讨论,是因为这二者在内在的机理上是完全相通的,所出现的问题在方法论层面也是完全相似、完全相通甚至完全相同的。


相关阅读:

在学习和科研过程中并非所接触的信息量越大越好,兼论博闻强记是一个严重的教育误区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234816-1183755.html

上一篇:在学习和科研过程中并非所接触的信息量越大越好,兼论博闻强记是一个严重的教育误区
下一篇:共享单车项目为何屡屡失败-兼论可行性分析与先发劣势现象
收藏 IP: 223.68.77.*| 热度|

17 郑永军 季丹 武夷山 王从彦 吴斌 彭真明 王卫 罗汉江 黄永义 陈楷翰 徐冉成 姚伟 李东风 liudazhe hmaoi zjzhaokeqin puhj

发表评论 评论 (1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2: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